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进论坛》2010,(4):23-23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给经济社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民家庭夫妻分居,留守妇女生产生活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妇女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支主力军,关爱帮助农村留守妇女,为留守妇女解决实际困难,对推动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汪永涛 《思想战线》2023,(3):111-120
县域城镇化表现为进城购房的刚需化、子女教育的城镇化以及生活方式的中产化。当前农村家庭正在经历城镇化目标转型,由此形成了“一家三制”的家计模式,其中代际支持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直接的财富转移(购房、彩礼)、老漂、城乡两栖、自我养老等多种形式。农村新三代家庭的家庭再生产由此在“城—县—乡”之间进行拆分,并形成多种分工组合,呈现出流动性、碎片化、离散化的特征。因此,中西部地区的县域城镇化具有消耗性、过渡性、符号象征性等特征,它仍然是一种半城市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由此出现了大量的空巢家庭和农村留守青少年。这些青少年由于缺少家庭的亲情关怀和父母的有力监管,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因此,增强对留守青少年的家庭保护功能对于遏制青少年犯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大量农村务工人员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家庭中普遍出现“空巢”现象,而由此带来的留守青少年犯罪现象也日益突出。本文以G市为例,对“空巢”家庭中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苏南彪 《中国民政》2011,(10):49-49
完善农村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使各项专项救助政策能够有效落实,是做好农村保障工作的基础。当前农村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存在着主观性强、覆盖面小、后续工作无等问题,给农村保障工作有效开展带来了许多困难。为此,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有效开展农村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  相似文献   

5.
王计军 《人民论坛》2014,(4):232-234
随着城镇化加速和人口流动加快,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农村不断出现的“老年空巢化、空巢孤独化”等现象使传统家庭养老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改变和丰富传统家庭养老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逐步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社会养老为补充的综合养老模式将是解决中国农村养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化转型下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和荣 《思想战线》2003,29(4):100-103
我国目前农村家庭养老文化的转型,集中表现在从家族主义到家庭民主;从宗法制度保障到主要依靠舆论约束;从无条件性、非功利性到条件性和功利性。这些变化带来了农村家庭养老纠纷增多等诸多新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从深层次探索农村家庭养老社会化的新路。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土地制度变革给农业和农民阶级带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进行了三次土地制度变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一次土地制度变革都给中国农民的社会地位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反过来,农民阶级地位和作用的变动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农村的社会进步。特别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标志的第三次土地改革,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进行了三次土地制度变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一次土地制度变革都给中国农民的社会地位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反过来,农民阶级地位和作用的变动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农村的社会进步。特别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标志的第三次土地改革,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关注民生 尽快构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人口流动的加快,农村集体经济提供的养老保障体系已基本瓦解,传统家庭养老保障的功能和养老资源因家庭的小型化和空巢化正在不断弱化,与此同时,新的社会养老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的生产、交通、信息等技术装备在农村的广泛应用,不仅为农村和农民带来便捷和效益,同时也威胁着他们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一方面给中国的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另一方面,造成了农村经营规模的细小化、土地的零碎化,妨碍了农业经营的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因此,如何把千百万散经营的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未,实现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河北省大名县在这一问题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大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党建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松鹤 《今日浙江》2008,(12):34-35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新经济组织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量涌现。这种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由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新形势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形式和重要力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李志宏 《人民论坛》2010,(9):198-199
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老年,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程度都将不断提升,需要家庭和社会照料的老年人数量也会不断增加。但是家庭的小型化、少子化和空巢化使得家庭照料老年人的功能不断弱化。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状况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与第三次分配的强调为乡村公共价值的创造提供了制度性便利,但农村弱势群体的存在仍然是创造乡村公共价值不可回避的难题。“芙蓉花开”公益项目聚焦于农村困境女性,通过居家养老护理员的工作赋予她们就业权,并增强其职业技能、自我效能与发展能力,使其不仅是被赋能的对象,更成为公益组织的合作伙伴,达成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对象的合作生产。而沟通权力作为合作生产的运行基础,以平等化与在地化的形式,促使农村困境女性愿意为服务对象提供额外的公益服务,并推进个体公益向家庭公益、村庄公益转变。她们在家庭、服务对象和乡村共同体中传播公益理念、激发公益行动,实现了更大范围内乡村公共价值的合作生产。  相似文献   

15.
纵观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的演变,发现其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发展过程。生产社会化理论认为,除了生育制度的影响、家庭结构变化的冲击、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思想观念的转变外,更重要是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因素。即,随着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和耕地、管理等生产环节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方式发生的较大变化,改变着农村家庭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多样的家庭养老需求和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6.
季建业 《群众》2008,(10):45-46,52
一、当前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1、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把农民从集体土地上解放出来,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释放了农村生产力。但是经营权模糊造成了土地的实际使用权、流转权、收益权、抵押权等缺位,当前农业经营方式已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在不改变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前提下进一步释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洪涵 《思想战线》2011,37(3):135-136
养老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家庭和社会问题。在传统社会,农村居民"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在有限的生产生活条件下,从家庭、土地得到养老的依靠。在现代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家庭、土地养老保障受到冲击,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成为我国政府解决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生产均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溪薇 《求索》2007,(8):31-32
由于思考农业生产问题不能脱离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环境,本文联系当前入城务工农村劳动力的特点论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可能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采用生产者合力体现劳动者生产效率差畀的基础上建立了满足粮食安全、劳动力转移相互均衡的相关性模型。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使得农村的传统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尽早、尽快地对农村的养老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探讨农村养老立法的价值取向,对于农村养老制度的设计和农村养老法律体系的构建,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3,(3):96-96
赵诤在《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农村养老保障是公共产品,政府应当是主要的供给主体。但长期以来,农村养老却主要依靠家庭。而农村家庭结构的发展变化,使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功能正在逐步弱化,使农村养老不仅成为政府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