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云南彝族水利山林习惯法及其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彝族水利山林习惯法及其功能王明东颜绍梅彝族社会是由各种血缘的、地缘的和其他性质的团体,如家族、家支和村社等组成的。为保障社会安宁,社会成员健康发展,为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彝族社会或约定俗成,或社会成员集体制定,形成了各方面的行为规则。“这些行为规则...  相似文献   

2.
所谓“势”者,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客观现象。在自然界,如地势、风势、水势;在社会生活中,如经济形势、政治局势、工作态势、活动气势等。本文所指是社会生活中的“势”象。 一、思想政治工作须明“势”之要 “势”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有三: 1、“势”是思想政治工作有所作为的先决条件。思想政治工作能否有所作为,与面临的形势有很大的关系,这些年来思想政治工作能取得众所周知的业绩,首先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全党上下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好形势。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带来一系列社会关系的变化及社会成员的角色转换,这些新的情况又反过来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向与进程。其中,“单位人”向“社会人”转换涵有经济、政治、思想意识等新的社会现象,将其通过合理引导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积极因素,是十分必要的。“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换是经济体制转轨的必然要求“单位人”或“社会人”所涉及的主要是个体与单位、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相关意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每一个职工客观上都被囿于“单位”这一狭小的空间,同单位之间…  相似文献   

4.
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基础,劳动权益是公民的基本权益。保障公民的劳动权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在具体的功能性社会单元中,其成员的劳动权益保障和内部劳动关系的和谐,自然也就成为构建和谐单位的前提。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障表面上是单位的内部事务,但由于劳动者首先是国家公民、社会成员,然后才是单位成员,因此,劳动权益保障和劳动关系处置就不是单位内部的“家务事”,而是受到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其后果也必然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传统中国社会之所以属伦理社会,从社会构造看,它不是单单由社会关系体系造就的,而是由“家庭化”的社会关系体系、“礼法一体”的制度体系和“人情脉脉”的观念体系三者共同合成的结果,因而对传统中国伦理社会的深刻领会与洞悉必须由此三方面来开展,否则难免挂一漏万。同时必须看到,“家庭化”的社会关系体系、“礼法一体”的制度体系和“人情脉脉”的观念体系三者并不能独存,而是一种结构性的共生关系,是“一体三面”。  相似文献   

6.
“社区”一词在社会学界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一种是强调社区的地域性概念,将它作为集体或社会组织类型;另一种是从社会关系角度将它视为一种社会群体,可以包括非地域性的社群关系。《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中把社区界定为“生活在同一地理区域、具有共同意识和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本文采用的是社区的地域性概念。  相似文献   

7.
石海兵  刘继平 《前沿》2001,(1):48-50
道德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怎样的经济关系及其所规定的社会关系就会有怎样的道德。这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观点。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社会关系的改变 ,人们的伦理意识、道德观念、行为的道德准则 ,必然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关系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 ,有了明显的改变。因此社会的道德观念也必然会发生改变。不管人们主观上是否承认它 ,客观上都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党中央一再强调 ,大多数人也一直认为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但是近年来 ,尤其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 ,报刊上的一些文章也提出了一些…  相似文献   

8.
侦查集体心理是指侦查集体内部所具有的心理倾向、态度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心理体系在侦查集体成员身上的体现。侦查集体心理特征主要有:集体归属感,集体荣誉感,集体认同感。侦查集体的心理效应主要表现在:互动效应,激励效应,稳定效应和心理动荡效应。侦查集体心理对其成员的影响方式有:社会助长作用,社会标准化倾向,社会从众行为。侦查集体对其成员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热爱侦查集体、关心侦查集体,完成侦查任务好、指挥人员威信高。  相似文献   

9.
互惠的道德     
本文是互惠的道德分析。从宏观层次看,互惠已经成为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规范,并典型地体现为社会成员间的普遍信任、利他主义和等价交换。从微观层次看,互惠包含的三个行为阶段——给予、接受与回报,在很多情境下都是道德必需和道德要求。从一对具体的关系看,互惠关系具有道德基础——“大致等价的交换”,它通过“使行动者处于永久道德负债地位”和“清偿的不确定性”强化了行动者维系互惠关系的意愿。  相似文献   

10.
朱春珠 《求索》2005,(5):56-58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东西方共同致力追求的目标。辩证唯物主义揭示的和谐的本质关系是对立统一,它包含着和谐是客观关系中各种因素的对立统一;和谐是人主观上各种思想协调的对立统一;和谐是主观和谐与客观关系和谐的对立统一三个方面。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和谐是人的情感和思想的概念,是人顺应客观规律而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结果。从我们民族的思想史看,和谐社会的构建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合理地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取决于社会制度的合理安排与社会成员精神境界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关系体系。就概念本身而言,它反映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平等关系,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又都有着确定的含义:在内容上,社会主义所要求的集体主义性质的社会关系,应该包括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内,社会主义平等,只能是一切个人之间的平等。在形式上,社会主义性质必须通过每一项社会活动来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统一,即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切生命活动领域中的平等。这种社会主义的含义是唯一的,它属于彻底的、真正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社会生态、社会控制、社会认同等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亦存在紧密的联系。社会关系结构和文化关系结构为思想政治教育创设了叙事情境,且从社会和文化上规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主体;互动进程则从实践和变化上诠释了思想政治教育动态,并可能重塑社会关系与文化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得以维系。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我国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从实际情况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政治观的数量基础。“社会多数”是指代表时代发展主流的多数社会成员。它揭示了“人民群众”概念的数量特征和分布特征,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即人民群众利益...  相似文献   

14.
罗群 《思想战线》2022,48(5):65
“豪民”与“富民”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极为重要的社会群体和阶层,他们在汉唐及唐宋时代的经济行为与社会活动,及由此形成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时代特征。汉唐“豪民”与唐宋“富民”既有关联性,也有差异性。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流动加快,是“富民”兴起的前提和基础,也决定了“富民”与“豪民”的差别及其走向。两税法确定了“富民”拥有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他们与国家之间结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两税法是“富民社会”形成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  相似文献   

15.
在《邓小平文选》尤其是第三卷中,充满了保持政策相对稳定的思想。研究和阐释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有助于我们探析邓小平同志是怎样在方法论层次上准确把握“相对静止”范畴,凝聚党心民意,深化改革的。   一、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坚定性与政策的相对稳定   政策与战略目标的关系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政策的生命力是由战略目标所赋予的。科学的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本质上是社会对自身发展客观要求的反思,是被意识到了的历史任务,是对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主观表达。客观任务在未完成之前,它是相对稳定地存在着的。这样,作为社会发展战…  相似文献   

16.
《政策》2008,(3):60-60
申林在2008年1月7日《学习时报》上撰文,阐述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时。认为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在治理方略、基本内涵、核心价值上虽然互相包含,但各有所侧重。其主要差别在于:一、在治理方略上,前者侧重结构,后者侧重关系。小康社会侧重结构,是将社会视为一个系统,一种组织模式。和谐社会侧重关系,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社会关系的和谐。二、在基本内涵上,前者侧重处理政府与社会关系,后者侧重协调社会成员利益关系。小康社会侧重处理政府与社会关系,是指政府须在公平与效率之间作一种和谐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论政治科学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政治科学学”,就是科研领域的“政治经济学”,它是把科学当成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来研究的。这种关系就是科学劳动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科学劳动的主体是人,人在社会化的科学劳动中必然结成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关系(思想关系、学术关系)、分配关系和科学劳动资料的占有关系。这些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关系,必然与社会的上层建筑,与国家的活动,尤其是国家的政治活动联系在一起。因此,也可以把政治科学学定义为“研究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以及国家活动的关系”的学问。  相似文献   

18.
雷丽玲 《创造》2008,(7):116-117
目前,在农村尤其是较为偏远、贫困的地区,“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思潮已经重新抬头,且有蔓延之势。“新读书无用论”不单是一个教育问题、社会问题,更是我国改革开放中的大问题。遏制它刻不容缓,而要彻底扭转这种思潮,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的共同努力。作为个人而言,最主要的就是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读书与就业的问题上彻底摆脱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从思想上破除新读书无用论。  相似文献   

19.
信访──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渠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已有之的社会现象信访一般来说有两个涵义:广义的,是指古今中外的社会成员通过写信、访问等形式,向社会组织及其负责人反映个人或集体意愿的社会政治交往活动;狭义的,是指我国人民群众通过写信、访问(电话、电报)等形式,向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机关及其负责人反映个人和集体意愿的社会政治交往活动。信访是人们追求社会公正的一种表现。那里有矛盾,那里有不平,那里就有信访。它是伴随着社会矛盾(问题)的发生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有学者认为,信访活动也是一种社会互动,它维系着社会关系的调节、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社会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论校风建设     
校风,就是学校的风气。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风,各个学校的校风只有好坏的不同,而没有有没有的区别。因此,校风是一种不依学校成员意志可以摆脱的客观存在。校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望,同时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培养的合格率问题。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一个成员密集的具有培养教育功能的“小社会”。学校的校风就是由这个“小社会”成员特别是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这三部分人的行为能力和人际关系倾向的总和构成的。学校成员的行为体现学校成员的素质水平,反映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