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界经济凸现区域化特征的今天,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实现跨越式发展,区域经济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地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因此,推进区城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不断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其经济竞争力,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文化在其中所起到的价值整合作用越来越突出。文章以山西区域经济发展为例,提出文化的整合功能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商品的附加值;挖掘人的经济品质;增加社会凝聚力;使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深深打上文化的印记。因此,文化与经济的整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提出,到2020年全省科技综合实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建成科技创新型省份.构建区城创新体系是山东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关键途径.山东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路径是:培育区域创新行为主体、建立区域创新内部机制、开发区域创新人才资源、建立区域创新投融资体系、建设区域创新基础设施、构建区域创新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4.
肖毅 《理论研究》2005,(1):42-44
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包头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实现建设经济强市和科技大市的迫切需要。推进包头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程,一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引导力度,建立新型科技管理体制;二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发挥区域创新体系在发展生产力中的支撑作用;三是加强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四是运用国内外科技资源,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水平与功能。  相似文献   

5.
论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政策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新才 《学习论坛》2004,20(7):37-40
区域合作机制包括信息交互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分享机制、评价激励机制、行为约束机制。推进区域合作机制创新 ,应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要着力推进区域合作的制度性政策创新、工具性政策创新和目标性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6.
《学习月刊》2011,(20):134-135
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通过近些年的发展,符合农业科技发展规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科技创新国家基地、区域中心和试验站为主体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7.
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 ,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 ,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 ,由于区位地缘、历史基础和社会人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区域之间的发展存在不小的差距。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又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区域政策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实现地区间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8.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新的战略基点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自主创新内涵丰富,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展开。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福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必须以组织创新为先导,重点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部崛起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要首先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是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重要条件。所以,在促进中部崛起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必须按照《建议》的要求,在中部地区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从区域经济结构视角来考察区域经济增长,它不仅包括区域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而且涵盖了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城乡工业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区域人口城镇化等内容。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阶段的区域经济增长又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区域经济的增长必定带来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动,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兰武亮 《求实》2006,(9):62-64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机制,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着信用体系的建设。我国地域广阔,生产力发展很不平衡,地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在全国范围内一时难以建立一套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基于此,先“区域”后“整体”,最后达到“统一”,就成为我国建设信用体系的现实选择。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分析研究我省信用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江西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赖文兴 《世纪桥》2011,(21):67-68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为全世界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倡导发展低碳经济,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有利于现代能源服务的普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和加强能源安全。而未来低碳经济的发展,科技支撑的力量不容小觑。科技创新将开辟低碳经济的新未来。  相似文献   

13.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长期历史任务,目的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经济基础。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依靠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投资乘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毕玉惠 《理论学刊》2003,(1):101-10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愈显迫切。经济最优化发展 ,使选投资什么方向、产业结构怎么调整、如何打造吸引投资的区域产业环境等一系列问题 ,亟待于从区域经济理论中得到明确的解答。本文从产品的产销入手 ,用凯恩斯分析投资乘数的方法 ,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投资拉动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产业投资拉动力、区域投资拉动力、产业凝聚力、产业凝聚度等新概念 ,并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 ,试图回答一些区域经济的问题 ,为评价产业和区域经济提供方法 ,为最优化选择投资方向提供参考 ,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党中央根据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建国后区域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改革开放之初,中央提出重点建设沿海地带,利用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经济基础,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技术水平,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同时通过从沿海向内地扩散转移部分传统产业和技术,加…  相似文献   

16.
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带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了30多年,使我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我国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保持宏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动力引擎。但是,历经30多年的高速发展和2008年肆虐全球的经济危机,我国经济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无论是内在要求还是外部的倒逼,都要求未来的经济发展主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7.
论促进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山东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差距不断拉大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切实有力的对策措施,促进山东各区域之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彻底扭转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李德广 《学习月刊》2010,(12):123-124
武汉市洪山区是全国知名的科教智力密集区,近几年来,洪山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始终坚持发挥区位优势、整合科技资源、打造特色品牌、推动科学发展,努力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连续五届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的基础上,2009年再获"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殊荣,进入国家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19.
山西要实施"东引西进"战略,搭上国家开发西部的这趟快车.山西经济要腾飞,必须优先发展教育,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创新求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但继恩 《学习月刊》2009,(10):75-7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湖北是高教大省,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要将高教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湿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