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子 《理论与当代》2014,(10):35-36
在长达2500多年的历史中,儒家教育思想不断发展成为博大精深的教育体系,以“仁”“礼”“中庸”“有教无类”“天人合一”等为内容,以“内省”“慎独”“知耻”“节”“敬”“义”等为践行方法,以“和谐”为理想追求,特别重视提升人的整体素质。一、儒家将教育放在治国治民的首要位置 人性论是儒家教育思想的理论依据。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主张。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心学体系中所蕴涵的“实心实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本体工夫合一”的“实心”论,“实地用功”的“实功”论,“践履之实”的“实行”论,以及“爱人之诚心,亲民之实学”的“明德亲民”论。王阳明“实心实学”思想,是明清之际“实学”社会思潮的理论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3.
“马”(年)到“成功”,说来有理,“成功”与“马”的确相关。看“闯”字就有“马”,在积弱积贫的旧中国,就是仁人志士和共产党人的“闯”,才使得人民站起来,国家立起来!改革开放,也是靠“闯”,才“闯”得人民富起来、国家强起来!看速度,与“马”也相关。如“风驰电掣”的“驰”、“中华腾飞”的“腾”……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的首要的政治任务就是深化“三个代表”思想,实现“三个代表”的“三进”。“两课”教师在实现“三个代表”的“三进”工作中负有神圣的使命和光荣的职责。“两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踏实苦干的工作精神,推动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切实推动“三个代表”思想的“三进”。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甚至连举手投足站立坐卧都要有“行为规范”,比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在中国古代,特别是魏晋以前,对于“怎么坐”讲究颇多。“蹲踞”“箕踞”,或“安坐“”正坐“”跪坐“”经坐“”恭坐“”肃坐“”卑坐”,或席地而坐、正襟危坐、双手垂坐……古人“坐”的姿势可谓数不胜数。那么,怎么“坐”才叫“坐有坐相”?“安坐”——古代最合礼仪的坐姿  相似文献   

6.
“四人帮”继续兴风作浪在中共中央的两个决议发布后,“四人帮”继续在全国掀起更大规模的“批邓”运动。在连篇累牍的报道、社论、批判文章中,他们把“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的帽子扣在邓小平的头上,说他“就是这次大刮右倾翻案风,直至天安门广场反革命政治事件的挂帅人物”。他们指责,“‘三项指示为纲’,是邓小平翻案复辟的政治纲领”;“争夺思想阵地”是“舆论准备”;“首先抓班子”是“组织措施”;“全面整顿”是“行动部署”。他们反复论证“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的论断,宣扬“从民主派到走资派”的公式,宣传“走资派还在走”,号召起来斗争。  相似文献   

7.
周远斌 《理论学刊》2006,(1):103-105
理解“述而不作”,重在“述”、“作”二字。古今对二字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述”一解为“循旧”,一解为阐述;“作”一解为“新制礼乐”,一解为“创作”。这里不但有分歧,而且还有误解,经考证,“述”应作遵循、继承解,“作”应作别创解。“述而不作”,即遵循、继承先王之事业,而不改创非王道之业。孔子“述而不作”的政治追求,实质上是“无改于父道”之孝道思想的流露表白。  相似文献   

8.
刘树伟 《世纪桥》2007,(1):77-78
按构词法分析,“伦理”一词是联合式合成词。“伦”、“理”皆“道”,“伦”、“理”相通:“伦”是做人之本,“理”是处事之基。“伦理”是关于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事的准则、方法和依据的“道理”。“伦理”所要求的是待人处事的方式要得当,处理问题应合乎准则,言行应合乎规范。如此解则伦理学就是关于“伦”、“理”的道理的学问,是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处事的道理的学问。  相似文献   

9.
政文  金雨 《新湘评论》2017,(2):14-14
从“战术”到“战略”,从“追随者”到“追赶者”,“开放崛起”战略的提出,为全省开放型经济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视为“鸟之两翼”。从“战术”到“战略”,从“追随者”到“追赶者”,“开放崛起”战略的提出,  相似文献   

10.
舒智辉 《学习导报》2013,(20):26-26
据考证,中国早在4000~年前就有了学校。最早的学校就叫“庠”。高一级的大学叫“上痒”,低一级的小学叫“下庠”。夏朝,学校已有四个等级,分别称作“学”“东序”“西序”“校”。商朝时,这四种学校的名字又演变为“学”“右学”“左学”“序”。此后的朝代还有在王府里设立的学校,叫“辟雍”“成均”等。西汉时期,学校划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种,中央设太学,地方上置学官。  相似文献   

11.
“惰政”也叫“怠政”、“懒政”。中国的官场文化中,有一种怪象:“多做事,多错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此,许多行政人员缺乏“勤政”的“原动之源”,而“惰政”,却是心安理得。“惰政”是一种逃避责任、庸懒散漫、粗心大意的行政行为,是一种权力寻租的利己心理,是一种贪图安逸、追求享乐的思想。归根到底,行政人员“惰政”是对于人民所赋予的权力的一种忽视和亵渎。  相似文献   

12.
丹赤 《奋斗》2001,(9):55-56
“小姐”这一称谓,对于国人来说既陌生又熟知。“小姐”、“太太”、“老爷”……这些本是流行于旧社会的称谓。解放后的好多年来,“小姐”作为资产阶级的一分子,我们只能见诸于书刊及影视中。在“文革”前,叫人家一声“小姐”,准得挨骂。“文革”中叫人家一声“小姐”,准得挨批。  相似文献   

13.
叶小文 《当代贵州》2017,(31):62-62
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小家”连着“大家”,关乎“国家”。  相似文献   

14.
“面”,《说文》的解释是“颜前也”,也就是说自额以下,通谓之面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脸”。“面”的含义颇多,而“面子”正是其引申义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即“脸面”。中国人最注重“面子”,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礼义廉耻,都是对人们“面子”的质的规定。时至现代,“面子”更  相似文献   

15.
黄立新 《世纪桥》2009,(19):131-132
“办文”“办事”“办会”这“三办”是秘书必备的能力。“三办”中,“办会”包含了“办文”和“办事”,属于综合性最强的工作。在文秘专业加强“办会”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高职文秘教学实践中,“办会”教学是“短板”。主要表现在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适应,“办会”内容的教学实践性不足等方面。解决的对策在于提高市场意识,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创造条件,加强“办会”教学实践性;创新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改变课堂管理方法,积极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朱熹的“无为而治”与企业的现代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为而治”是儒、道两家共同追求的理想管理模式。朱熹讲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的懒汉哲学,而是以“有为”求“无为”,即在“有为”的基础上达到“无为”的理想境界,这是儒家“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真谛。儒家的“任官得其人”与“任贤故逸”的思想,同现代企业管理的“控制跨度”、“分级管理”和“黑箱艺术”是相通的,但它还不等于现代企业的“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3,(4):52-52
有学者言:“经济保证今天,科技保证明天,教育保证后天。”“源头治贫”要做的事情很多,这些方面都需要在“今天”就做好。更重要的是,“源头治贫”的理念应当在“今天”就及时转换好。“源头治贫”在思路上应是变“输皿”为“造血”。搭桥修路盖新房,基建式扶贫见效快是快,但是没有产业的支撑,就没有根基。“源头治贫”在方法上应是变“扶穷”为“扶智”。  相似文献   

18.
凌河 《学习导报》2014,(17):46-47
近日两条“官闻”,都是关于“乌纱帽”的,为什么引发网络上下这么汹涌的热议?因为我们“不习惯”——平阳县副县长周慧发表“感言”,声明“辞官”,不要这顶“乌纱帽”了,于是不少公众“难以理解”;云南省委常委张田欣被开除党籍降为副处级,江西省委常委赵智勇更是被“连降7级”,降为普通科员,却都没有“进去”,于是不少网民也“看不懂”。总之颇觉“新鲜”,不习惯。  相似文献   

19.
“恒道”是老子的重要思想 ,是“无名”之“道”与“有名”之“道”的对立统一 ,具有丰富的治理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内涵。在领导工作中 ,必须弘扬“恒道”精神 ,遵从现代领导工作中合乎规律性的东西 ;恪守“恒道”根本 ,把握“无为”与“无不为”的度 ;把握“恒道”内涵 ,放大领导工作中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实践“恒道”主张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相似文献   

20.
彭康和骆宏都是基层一线干部,通过造假套取国家补偿款,积少成多,最终从“小蝇”变成贪污300多万元的“贪虎”。 比起“老虎”,“苍蝇”数量多,其危害面更广。许多“老虎”贪官,都是由“苍蝇”演变而来。因此,治理贪腐,不仅要打“老虎”,更要“治病于始发、防病于未发”,既要坚决防止“苍蝇”滋生,又要防止其变成“老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