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建设是一个政党自身建设之基础,民主党派在过渡时期加强了自身思想建设,积极进行马列主义思想教育,为顺利完成自身由新民主主义性质政党向社会主义性质政党的转变准备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的成立,民主党派完成了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性质政党的转变,由昔日的在野党转变成新时期的参政党,这是中国特定历史语境发展的必然。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民主党派发展的自身要求,有着深刻的历史依据与新时期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派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过渡时期中民主党派积极加强自身政治建设,顺利完成了其新民主主义性质向社会主义性质政党的转变,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政党性质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特殊品质或质的规定性,政党的性质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生改变。从民主党派章程中关于其性质的表述的改变来看,民主党派的性质先后经历了旧民主主义政党、新民主主义政党、“资产阶级性”的政党、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参政党这样一个曲折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各民主党派从中立党派到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党,并自觉接受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成为新中国的参政党,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 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毛泽东由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过程中,“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思想的形成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历经主办《湘江评论》、“驱张运动”、“湖南自治运动”等磨练,毛泽东逐渐意识到必须寻找一个“为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树立一面“旗子”,才能“根本解决”中国的问题、改造中国。正是以此为契机,毛泽东从一个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走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子”下面。  相似文献   

7.
一、参政党性质定位的理论创新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共成为执政党.1950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会议认为,民主党派具有"阶级联盟的性质,不是单一的政党",新中国成立后,"基本上都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党".周恩来在会议期间所作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的各个民主党派"是从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不能用英、美政党的标准来衡量他们"[1].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期的政党关系,仍属于从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进程的范畴,在政党间领导权、合作机制、合作内容等方面均体现出过渡时期政党关系的一般特征。这种政党关系的确立和发展,不仅巩固、强化了无产阶级与其它革命阶级的联盟,也为其最终向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过渡和转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以民主主义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第一人。他不仅指出了传统“家族”、“宗族”等凝聚体的局限,还提出了“国族主义”和“用民族精神来救国”的主张,并致力以近代政党和民主政府作为凝聚全民族的新政治核心,从而与时俱进地抓住了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党制度在从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向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现代转型中,经历了以资产阶级政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以国共两党围绕民主联合政府展开斗争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阶段。本文据此侧重从中国现代政党制度前史和毛泽东有关政党制度的两个文本的角度对中国现代政党制度作了发生学的考察,并由此得出了中国现代政党制度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标准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结合,这句话本身就是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进程中不存在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要科学地解读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及其中的新民主主义理论;落实好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纵观中国民主党派的发展史,各民主党派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基本上采取了积极向上的、革命的政治主张,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解放战争时期,各民主党派鉴于国内客观形势的发展结合自身因素完成了从旧民主主义政党向新民主主义政党的转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文章通过总结各民主党派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贡献、探究各民主党派在解放战争时期走上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原因力图为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的民主政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民主党派指导思想,是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的灵魂,是规范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精神旗帜和行动指南。在新世纪新阶段确立民主党派指导思想、注重从思想上建党,是基于增强政党理念的新需要、形势变化的新挑战、自身建设的新要求等,因而显得十分重要、必要和紧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质上是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表现和指导思想。民主党派作为政治联盟性质的政党,宜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强调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学习化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具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宏观意识。同时,为适应学习化社会的发展,教师角色应该做出相应转变,从“教授者”向“激励者”转变,从“独奏者”向“导演者”转变,从“管理者”向“引导者”转变。  相似文献   

15.
执政方式是指在一定的政党制度条件下政党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的制度性规定,或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形式。改革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就是要使执政党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施领导。为了解决党在执政方式方面“双轨执政”的现象,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必须转变执政理念,必须从“政治动员”模式和人治模式向依法治国转变,必须建立执政党权力制约机制,从体制和机制方面对党执政方式加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中国速度”是因为中国政治体制的巨大动力,特别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巨大力量,从而受到世界关注。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充分彰显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新特质与新因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历史交汇与新型政党制度雏形成长,多元一体与新型政党制度契合发展,因协商民主而生柔性制衡合作方式,以民为本是其为民参政之基石。厚植于中国土壤的特色新型政党制度,在世界政党制度之林中发出了迷人的“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论述了从纲领性政党向媒体性政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到民主党派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团体”,然而1957年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彻底转变八大对民主党派性质的认识,民主党派的性质由“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团体”变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共对民主党派性质认识的转变有其复杂的原因,主要是中共对国际形势的观察和认识,中共对国内形势的严重估计,以及各民主党派对自身认识的不足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新型政党制度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其生长的动力源自制度创新。从“中国土壤”中“生长”体现了新型政党制度创新“源”与“流”的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创新源流主要有文化源流——承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历史源流——基于具体国情的现实需要、理论源流——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指出新型政党制度的“新”之所在,三个“新”表明新型政党制度创新的三个重要维度,即代表利益维度、政党关系维度、决策制定维度。新型政党制度创新的优越性集中体现在妥善处理了党际关系;以党际关系的和谐促进社会的稳定;以社会大局的整体稳定为社会生产力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革命事业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前夕,当我们党正经历着由“破坏一个旧世界”向“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历史性转变之时,毛泽东同志就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