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小梦 《求索》2011,(8):254-256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的国别史,其记载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年),下迄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共五百多年历史。其中引《诗》37处(次),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引《诗》风尚、人们对《诗》的接受、阐释以及《诗》在当时的社会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2.
诗学随笔(二则)亦愚一苏轼《赠刘景文》诗解读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诗题作《赠刘景文》,为苏轼元五年(1090)知杭州时作。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将其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井提,谓韩咏早春,苏咏初冬,“...  相似文献   

3.
《湖湘论坛》2011,(6):F0002-F0002,F0003
刘强伦,男,湖南冷水江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研究员。 主要著作:《从政方略》(1993年,第一主编)、《与官员谈从政方略》(2007年初版、2011年修订本,第二主编)、《运筹帷幄》(1993年,主编)、《第一智慧》(1998年,两人合著,第一作者)、  相似文献   

4.
《桂海论丛》2013,(6):F0002-F0002
甘绍平,男,1959年8月出生,江西省南昌市人。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伦理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学术月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主要著作:《人权伦理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伦理智慧》(中国发展出版社,  相似文献   

5.
唐《毛诗正义·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言志”,因此在文化发生学上,原始的文学意象对文化价值取向的类型研究往往具有强烈而生动的暗示与象征意义。例如,在道家心目中,“专气至柔”的“婴儿”(《老子》第九章)所隐喻的是一个和光同尘而与物委蛇的“无为无不为”的境域,而在《盂子》中,“大人者”所以“不失其赤子之心也”(《离娄下》)却在于其能够涵养并扩充仁义孝梯之心的“良知”、“良能”。(《尽心上》)因而在儒、道经典中.即使对同一个意象,二者的感悟与发挥却可能趣同而旨异。因此,对…  相似文献   

6.
刘罗锅巧续乾隆诗的启示草萌看(刘罗锅)的才气,莫过于为乾隆爷补诗了。《宰相刘罗锅》的一场戏里,皇帝佬儿念念有词:(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至此似有(江郎才尽)难以为继之意。这时一旁的刘老先生脱口续上(飞入花丛都不见),只此一...  相似文献   

7.
知识与智慧     
知识与智慧彭友文知识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成为智慧的基础,也可能成为智慧的障碍。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博学不能使人智慧”(《古希腊罗马哲学》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22页)德国化学家奥斯瓦尔德(1853-1932)甚至认为“认识的积聚防碍着独创精...  相似文献   

8.
谢克强出过好几种诗集,发表的作品也恐在千首以上。但我认为,在《孤旅》(中国文学出版社)之前,他还不是一个真正的(或杰出的)诗人。但自此诗集以后,他有了创作个性、独特风格,有了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诗歌意象和表达方式。不是写过诗的人都可以叫做诗人。诗人是一个崇高的称号。必须有相当的真诗因素时,才能称为诗人,也许这种要求有些苛刻,但为了诗的发展与繁荣,必须如此。有人说:没有山峰的山只能算是丘陵。这句话说得有点尖锐,同时也说得有些智慧。这是对我们每个人的警告:一个从事专业工作的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山峰”。而…  相似文献   

9.
王翰唐代诗人,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进士。王翰诗作词藻华丽,意境壮阔,《全唐诗》中录存其诗13首。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先驱——王翰  相似文献   

10.
送别诗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诗经》中就有过送别诗),但在唐以前并没有形成气候。人唐以后,送别作为一种礼仪,无论在官方还是在民间,都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天宝三年,贺知章请度为道士之时,皇太子以下百官隆重地为其饯行,唐玄宗也亲自写诗送别贺知章人道归隐,送别诗也应运进人了空前繁荣的时期。赠题诗也一样,赠题与送别都是唐代诗人最喜欢选择的题材。未作精确统计,送别、赠题诗(包括酬答诗)几乎占了全唐诗的一半左右,它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人伦感情的体现。官方的送别场面常常十分隆重,王维的《黄鹤楼送康太守》就是描写官方送…  相似文献   

11.
孙玉茜 《求索》2013,(9):78-80
《诗》是西周礼乐制度的文学载体。作为儒家修身养性的经典教材,《诗》对礼的道德承载起于孔子。孔子是周礼的坚决维护者,他对《诗》的阐释一方面基于其“发乎于情”的文学特质,另一方面则基于《诗》中所蕴含的周礼精神。孔子在与弟子授诗、论诗的过程中,将《诗》之情自觉地引向“礼”之情,即通过对诗情的体味升华到对人的内在道德修养的要求。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孔子不仅开启了中国《诗》学阐释的先河,同时也打开了两汉《诗》学礼化之通路。  相似文献   

12.
《孔雀东南飞》婚姻悲剧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雀东南飞》婚姻悲剧原因探析杨宁宁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以下简称《孔雀》)自从出现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之后,就以它悲怆的故事情节和特有的艺术魅力,震撼着无数读者的心灵。历代学者对此诗给予过高度评价,但综观古人评价,多从艺术角度肯定诗歌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余宏模(1932.10──),副研究员,彝族,四川省叙永县人。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曾在西南民族学院、贵州大学、贵阳六中任教;后调贵州省民族研究所,任编辑室主任、《贵州民族研究》主编、副所长、所长兼党委书记。曾受聘兼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四川省古蔺县、叙永县人民政府县志办公室顾问,四川省美姑县彝族毕摩研究中心研究员。主编出版《明实录·贵州资料辑录》(合著)、《明代贵州彝族历史文献选编》、《贵州彝族研究论文集》、《贵州彝学》;收集整理注释出版《雅堂诗集》、《时园诗草》、《四余诗…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今陕西渭南附近)。他自己和好友元稹、陈鸿诸人,都说他是太原人,李商隐给他作墓志铭,也称“太原白公”。白居易出身于贫苦家庭,幼年刻苦读书,很早就会做诗,十六岁时写《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引起当代诗人的重视。贞元十五年,他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历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左赞善大夫。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早期创作了一百多篇《讽谕诗》,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他的代表作有…  相似文献   

15.
大江东去:沉浸在历史中的思索──对晚唐咏史诗的一种描述成松柳(一)咏史这一诗体最早见于班团赞美孝女缇萦的《咏史》。但那从本质上来说,不是诗。“质木无文”,毫无诗意。魏晋六朝间,咏史诗“渐渐多了起来,《文选7)中已专列《咏史卜一类。此时也出现了不少佳作...  相似文献   

16.
丁文 《今日浙江》2013,(7):59-59
列夫·托尔思泰曾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近读庄恩岳先生所著的《智慧人生积极生活》一书,里面的文章虽然许多早已在《今日浙江》杂志上拜读,但翻开浏览,还是让我欲罢不能,爱不释手。书中的文字如习习春风拂面,如丝丝春雨入心,让人心平气和,轻松愉悦。特别是面对喧嚣、浮躁的社会转型期,更觉得这的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开启人生智慧的好书。  相似文献   

17.
僧诗与禅文化的美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庸》开篇即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育作用之大,是可以想见的。中国古代重诗教,《论语》里“不学诗,无以言”、“始可与言诗矣”、“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等句子,都从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佛教,意思就是佛陀的教育,这种教育,也如同中国的儒家孔孟之道,其实它们有许多观点和方法是相同的。佛教教学的目的是求得智慧,换句话说,它是一种智慧的教育。在佛经里有一个术语,梵文音译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译成中文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如果用现在通…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时值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周年之际,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总结了我国改革的成功经验,集中了全党全社会的智慧,通过了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相似文献   

19.
《今日民族》2013,(9):9-9
哈尼梯田是哈尼族千百年来创造的灿烂文化。歌舞诗《梯田神韵》由开篇、春歌、夏语、秋韵、冬颂、尾声六个篇童构成,充分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梯田文化内涵。哈尼祖先过江来,用智慧和汗水开垦梯田,创造了天人合一的绿色家园。哈尼人民生生不息,和梯田其生、共息、共命运。《鼓韵锥魂》,锥鼓是哈尼人与天地沟通的神器,哈尼人祖祖辈辈都在敲打它,每个时代,哈尼人都能敲出动人的诗话。  相似文献   

20.
潘志新 《前沿》2012,(3):71-74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把阿尔都塞看做是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对阿尔都塞的严重误解。从他的求职资格论文《论黑格尔思想中的内容概念》起,阿尔都塞就明确宣布他的哲学是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为指导的,这在后来的《保卫马克思》《读(资本论〉》等文章中都可以明显地体现出来。抓住精神分析的指导才是理解阿尔都塞哲学思想的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