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祝辞     
新世纪的元年2001年快要过去了。21世纪对韩中两国都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时代。2002年韩国(和日本)将举办世界杯足球赛,而2008年中国将举办奥运会。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文化活动的世界杯足球赛和奥运会,将分别在韩中两国举行,相信这对韩中两国都将成为腾飞的契机。 韩中两国虽然1992年才建交,但在短短的9年时间里,已经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进入21世纪后,以此为基础,将过去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即“21世纪合作伙伴关系”。此外,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自1994年签署“文化协定”之后,韩中两国在文化交流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2008年韩中两国领导人宣布建立双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推动韩中自由贸易协定的官方共同研究。韩中自由贸易协定将会成为东亚经济融合长期目标的一个主要步骤,并且它将会影响两国之间密切的经济合作。所以两国应该发展更有创造力和合作性的方法来顺利达成韩中自由贸易协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应当充分考虑EHP计划的复杂性和后续进程。  相似文献   

3.
2014年7月3日习近平主席对韩国进行了国事访问。通过这次在东北亚安全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访韩,韩中两国建立了"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这次访韩中,习主席首次提出了韩中关系的"四个坚持"原则。以此为基础,为了在外交和安全领域中实现韩中关系的实质性成熟,双方决定将各种战略对话和高层会谈机制化;在经济领域中决定年内尽早完成韩中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建立包括金融在内的高度经济合作框架。此外,在加强两国未来青年领导人的交流和搞活公共外交合作等人文交流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果。另外,在外交安全领域也给我们留下了韩国和中国为了追求共同利益需要进一步加强相互理解的课题。尤其是从韩国和中国的外交均处于发展之中,以及朝鲜半岛问题正在中美关系和东北亚国际关系这个更大的框架内运作这一点出发,两国都需要发展更加灵活、更为积极的韩中关系。  相似文献   

4.
韩中两国有着几千年交流的历史,而且自古至今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自1992年建交以来,韩中两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加强了合作与交流.据统计,截至2006年,韩中两国互访人员已经达到500万人次,双边贸易额达到1180亿美元.建交仅仅15年,韩中已建立起名副其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5.
这次韩中首脑会谈,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双方达成的联合声明的12项内容,已充分表明韩中两国的关系实际上发展到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在规定伙伴关系时是否应当使用“全面合作”的修饰语,双方似曾有过不同意思,但这已不是一个重要问题。问题并不在于名称,而在于如何将建交6年来急剧发展的两国关系进一步提高到更加成熟的阶段。当然,这需要韩中两国的共同努力,而韩国方面似应首先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韩中安全合作的重要性朴庆绪一、韩中建交5年的经验中国驻韩国大使张庭延在今年8月24日就韩中建交5周年接受文化日报社记者采访时说“5年来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发展很快,这是建交时谁也没有想到的。两国的合作有助于亚洲及世界的和平。”张...  相似文献   

7.
韩国总统金大中于1998年11月1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时强调,要进一步发展韩中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合作关系,以维护韩半岛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和稳定。 金大中总统指出,这次访华“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其主要成果有四点,他认为最重要  相似文献   

8.
韩中经贸现状和前景张幸福序论自1988年前后活跃起来的韩中经济交流,到1992年两国建交时发展成具有实质性成果的合作关系,两国互认对方为主要贸易伙伴和合作对象。就两国贸易规模而言,1979年经香港的间接贸易额为1900万美元,到1993年已达90亿美...  相似文献   

9.
一 序言 对于韩国与中国而言,2002年是两国建交十周年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年份。同建交之初相比,过去十年来韩中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质和量的飞跃发展。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11月金大中总统访华期间,韩中两国共同商定构筑“面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以2000年10月朱镕基总理的访韩为契机,将两国关系扩大、发展成包括政治、安保领域在内的“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0.
韩中两国自 1 992年建交以后 ,一直在经济文化方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是韩国最大的出口对象国 ,而韩国也是中国产品的第三大出口对象国。韩中两国在国际问题上也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尤其是去年和今年 ,为了顺利解决朝鲜核问题 ,韩国和中国一直保持了紧密的合作。虽然最近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六方会谈处于停滞状态 ,但是韩中两国从一线负责人到国家领导人 ,仍经常会面并进行多方面的商谈工作。我也曾经同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常务副部长戴秉国、前任副部长王毅等中国外交领域的主要领导人就朝鲜核问题交换过意见。当时 ,曾有一位官员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席2014年7月3日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并与韩国总统朴槿惠举行了会谈,确认了韩中两国为"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习主席访问韩国,韩中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果,尤其双方为共同应对日本歪曲历史问题而进行合作达成了协议,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为了韩中关系更长远的发展,也得考虑朝鲜、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因素。为了韩中两国关系的持久发展,重要的是为朝鲜半岛构建和平与统一的新的蓝图。两国共同领导才是推动南北关系改善、朝鲜半岛统一和东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核心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该尽快推进两国政府、两国学者之间的战略合作渠道和有创意性的战略性项目;还必须进行关于韩中历史问题的交流和对话,对一些历史问题进行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序论 自1988年前后活跃起来的韩中经济交流,到1992年两国建交时发展成具有实质性成果的合作关系,两国互认对方为主要贸易伙伴和合作对象。 就两国贸易规模而言,1979年经香港的间接贸易额为1900万美元,到1993年已达9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日两国的第三大贸易市场。就投资而言,1988年首开两个项目;其后暂时停滞不增;1991年两国互设贸易代表部,投资项目开始激增,到1993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韩中经济合作的方向金仁1992年8月24日韩国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为两国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韩国和中国站在泛世界立场、东亚地区立场以及双边立场,共同谋求经济合作多样化,将会使两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一、韩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韩国经济在过去30年...  相似文献   

14.
致词     
韩中两国建交6年以来,关系发展日益密切,中国已经成为韩国的第三大交易对象国。经过金大中总统的此次访华,韩中两国已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并将携手并肩地共同开创21世纪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关于建立韩中自由贸易区的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圭泽 《当代亚太》2005,9(2):55-58
目前在韩中两国之间缔结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为时尚早,实际操作还有一些困难需要解决.作为先行的对策,可以采取局部地区即以两国某些主要城市为主开展合作,以城市为中心构筑两国间的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6.
韩中经济研讨会的历史意义 由韩中两国的权威媒体韩国《朝鲜日报》和中国《人民日报》共同主办的此次韩中经济研讨会无论是从两国经济界人士的相互交流合作的层面上,还是着眼于韩中两国以及东北亚的未来,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盛会。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和分析了韩中建交到现在两国确定建立韩中战略伙伴关系期间两国在政治、经贸、教科文以及其他方面关系的发展,并对当前中韩两国民间的冲突因素做了分析,重点探讨和解决韩中民间所存在的反中、反韩情绪。  相似文献   

18.
韩中两国经济的互补关系一、两国不同行业的结构分析韩国与中国以两国的经济特性和相互的优越条件为前提,通过贸易及投资,开展了比较活跃的经济交流。下面就两国间的互补关系,不是从量的指标,而是利用质的指标,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这种分析,通过测定韩中两国间交易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苏两国关系的改善,两国经济贸易也在不断发展。两国副总理的互访揭开了中苏经济、贸易、科技合作发展的新的一页。1984年12月中苏双方签订了关于成立中苏经济、贸易、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定。六年多来,该委员会在扩大中苏贸易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从1985~  相似文献   

20.
总体上,冷战结束以来,日韩关系经历了从“友好”与“合作”到“对立”与“冲突”的演变,政治上由“紧密”到“疏远”,经济上由“合作”到“制裁”,文化上由“吸引”到“排斥”,两国对对方国家的定位也从“伙伴”转变为“邻国”。日韩关系的转变受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相关国家因素以及领导人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历史因素是影响日韩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涉及独岛(竹岛)领土争端问题、“慰安妇”问题以及二战劳工判决问题等。经济因素是影响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特别是2019年7月以来的日韩贸易争端以及近年来两国在出口贸易领域的竞争激化。美国、中国及朝鲜等相关国家也是影响日韩关系的重要因素。此外,两国领导人对对方国家的认知等也是影响日韩关系的重要因素。日韩关系的恶化对日韩两国以及美国、中国和朝鲜等相关国家以及东北亚区域合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