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晓霞 《世纪桥》2011,(23):127-128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和生产建设第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使命,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多种有效途径,加强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以满足社会对从业者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迎接新世纪挑战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展双语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国际化趋势的需要,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陕西省双语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双语课程评价体系等无疑成为提高陕西省双语教学质量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王晓梅 《学习月刊》2009,(24):92-93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我国正式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只有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才能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双语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效途径,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优化是民族发展的核心内容。双语教育正是通过实现它的教育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来提高民族素质,进而促进民族发展和民族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实施"双语"教育是中央、自治区为推进新疆现代化建设,实现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新疆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采取的重大措施。因此,围绕哈密地区基层汉族干部学习和掌握维吾尔语的现状进行调研,找出"双语"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提升哈密地区基层汉族干部"双语"教学培训工作水平的对策建议,从而实现哈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口较少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应该得到保护,保护它们体现的是一种人道的、民族平等的、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人文精神。培养锡伯族双语人才不但是对本民族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可以使祖先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保存和传承下去,而且,在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还能继续体现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丰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谐发展。本文从培养锡伯族双语人才的角度,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丁祥艳 《世纪桥》2012,(3):72-73
社会和人的发展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功能表现为服务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人的身心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弘扬人文精神,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进社会认同、社会共识的形成,渗透生态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等方面实现其"和谐"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在全区民族学校蒙汉双语经典诵读比赛现场,来自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蒙古族中学的希那,身着蒙古袍,和着音乐,用蒙汉双语诵读着唐诗《游子吟》。掌握双语,就多了一把打开不同民族心扉的钥匙。改革开放40年来,自治区将蒙汉双语教育作为支撑起民族教育大厦的骨干,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完备体系,不仅培养了大批蒙汉兼通人才,而且为促进  相似文献   

9.
梁小燕 《学习月刊》2012,(12):103-104
对于女子本科院校来说,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大学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鲜明道德意识、人格健全的社会人,具有持续学习发展能力的学习人,具有宽厚专业背景的技术人"。[1]由此,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以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和谐人人格的才为己任。1、以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为教育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长期施行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为此,在课程设置一、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教育也是未来的生产力。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发展教育,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国家的管理人才、科学技术人才以及各类劳动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主要来源于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劳动者的  相似文献   

11.
杨正德 《世纪桥》2011,(13):101-102
培养创业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坚定不移的办学目标,高校创业教育攸关大学生就业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主渠道与主阵地之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创业教育应该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创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创业素质、创业价值、创业观念与创业方法等内容渗透到教学之中,重新设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创业教育内容,着重培养创业者的思想道德素养与法律素养,为培养创业型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与人的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泓 《世纪桥》2010,(21):84-85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和灵魂,知识经济的发展实质是创新人才和创新教育的竞争。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传播和研究是提高人们思想政治觉悟的基础性环节,作为社会的主体——"人"才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人是社会的能动要素,人的创造与创新的能力是社会发展的第一位推动力。为此,国内学者纷纷探讨如何提高人的创造和创新能力,指出必需从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变革,扬弃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传播的方法,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功能,以培养人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探讨了改进哲学教育和研究的理念、思路、导向、内容等方面的对策,以适应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成为符合培育创新人才的阵地,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3.
刘江毅 《党史文苑》2012,(24):74-75
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是夯实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是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促进中国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职业院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可以通过培养和输送农业人才,提高农民素质,可以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通过农业科技知识创新和科技攻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成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浅谈研究生双语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希平 《理论导报》2006,(10):32-33
在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战略措施.研究生教育对于我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研究生双语教学在指导思想、教学原则及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期望能为构建一个全面系统、明确具体的研究生双语教学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周井行 《山西青年》2022,(22):57-60
双语教学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轨道交通行业人才与设备对外输出不断加强,为满足轨道交通行业日益增长的双语人才需求,对轨道交通类专业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革势在必行。结合教学实际,以学生能够得益作为主要目标,通过探索和讨论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发现和探讨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总结和推广轨道交通类专业教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期为后续轨道交通类专业课程双语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郭子 《理论与当代》2012,(10):44-46
培养创新型教师,是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时代课题与严峻挑战。创新型教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需要反恩一系列关于教师进行教学的问题:教师教育如何促进基础教育及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教师教育如何扎根实践,提升教育学术理论;我国教师教育如何与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进行对话与交流;如何应对时代的挑战,促进培养创新型人才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宁立红 《实践》2011,(6):19-19
怎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呢?这就必须依靠教育。教育通过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才素质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育发展的程度。面对新形势,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所以,大学生素质教育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问题上担负着越来越重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钱福良 《世纪桥》2011,(11):113-113,137
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中国高等教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高等学校应加快人事工作的创新,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实现高校由"重人事"向"重人才"的转变、由"以事为主"向"以人为主"的转变、由"重管理"向"重服务"的转变。人事工作的创新让高校更容易发现问题、抓住机遇摆脱困境、追求卓越,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促进高校人才人事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家族式企业及其管理模式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式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推动和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培养企业家等。但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及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家族式企业在生产与经营方面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如财务管理制度过于简单,管理者素质堪忧,职业化意识不强,技术人才缺乏等。因此,融合现代企业制度是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的现实选择。实践中,要加强企业家的管理教育,打破家庭产权"一股独占"的封闭结构,注重企业核心文化建构,加强制度创新,建立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20.
梅沁芳 《理论导报》2012,(3):41-42,57
大学生创业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及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把握时机、环境、人本要素,使二者有机结合,对于高校的教育创新以及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