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变迁的梳理,我们会发现,资本主义阶级结构变迁呈现如下的特征: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初期,阶级结构"简单化了";工业革命后期,阶级结构"模糊化了";第二次科技革命后,阶级结构明晰化了;新科技革命至今,阶级结构复杂化了。阶级结构变迁的路线图是简单化——模糊化——明晰化——复杂化,而阶级结构的变迁符合事物否定之否定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其发生变迁的动因:一是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二是不断发展的生产力;三是不断地改革。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结构开始从改革开放前的"组织化社会"的建构方式向"社会组织化"的建构方式转换,从而催生并推动着社会组织呈现不断拓展的态势,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民众。变革中的中国执政党与社会组织的联系机制的构建可以围绕"继承传统"、"功能开发"与"机制转换"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3.
胡为雄 《理论学刊》2012,(3):9-17,127
毛泽东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大体分为明显相关的三个不同层次,即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阶级分析的方法和阶级斗争的策略。阶级斗争的观点是这一理论的精神内核,阶级分析的方法是这一理论向"实物"形态转化过渡的中间环节,阶级理论具体化为实践理性的表现形态。这种多层次理论结构使毛泽东的阶级斗争理论具有独特丰富的内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胜利本身已证明了毛泽东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的深刻性,阶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阶级斗争策略的正确性。毛泽东谈论社会革命、中国革命往往将其与革命战争维系在一起,对政治革命的具体形式作了具体分析。毛泽东以马列主义国家学说为思想指南,严谨地指明了中国革命将以建立何种国家制度为最后归宿。中国革命胜利后所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形式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体制是中国社会历史上迄今为止最新最进步的政治形式。它一方面是对苏联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和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政治体制的借鉴,另一方面又是把握中国具体国情进行的一种政治创造,是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的政治理论和国家理论于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把科学和技术水平推向新的高峰,而且引发了遍及整个世界的整体性发展和全球性变革。这一社会转型过程不仅涉及经济结构的转型,还包括以此为基础的阶级结构、城乡结构及社会主导观念等各个方面的转型。其中,社会阶级结构的分化和重组,对执政党如何巩固其社会基础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郭亚丁 《理论学刊》2007,3(1):19-21
经济利益的分化和对立,导致形成特定的经济利益结构,引发中国社会阶级的矛盾和冲突,并支撑着特定阶级利益代表的政治集团。中国近代社会传统政治秩序发生变化,传统政治文明开始转型,新的社会思潮以及新的政治格局逐渐形成和发展,新兴文化的涌动和传播并引导着新的价值取向和引发了新的实践运动,以及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等,都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发展的社会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略论毛泽东社会形态转型思想徐春林作为中国现代革命的杰出领导人毛泽东,有着极为丰富的社会转型思想,他对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本文仅以社会形态为线索对他的社会形态转型思想作一些初步的探讨。社会形态的转型是指不同的社会形态之间...  相似文献   

7.
一、共产国际放弃了中共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共产国际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对中国资产阶级、国民党和蒋介石、汪精卫、冯玉祥等的革命性估计过高,而对中国工人阶级、农民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作用估计不足,实质是反对中共对革命的领导。 共产国际要求中共帮助国民党“成功一个民众党”。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华向孙中山建议:改组国民党,联合社会各阶级,尤其是工农大众;创办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武装打基础;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他还说:“中国的真正革命者的首要职务,就是实现国民革命”,因此必须宣传、引导农民、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11,(9):32-32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所取得的丰功伟绩,可以用"两次革命"来概括。"两次革命"中的第一次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是本来意义的革命,即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和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的社会变革。它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这就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二次革命,就是改革开放,其实质和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有僵化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最近,中央领导同志一再指出,改革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正确理解这一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改革的重大意义,正确认识形势,坚定改革信心,都是十分重要的。综观世界各国的历史,推动社会前进的变革,大致分三种:一是先进阶级推翻腐朽没落阶级的革命;二是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0.
西方国家城市化所走过的将近三百年的演变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8世纪中叶—1950年:工业城市化阶段农业文明从乡村开始,而工业文明则发轫于城市;城市脱胎于乡村,而西方国家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却起源于近代的工业革命。城市化作为一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态,和工业化似乎是一对"孪生子"。它们就像两个车轮,承载着人类社会滚滚向前发展。18世纪从英国发端的工业革命,  相似文献   

11.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努力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 林述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全会高屋建瓴、深谋远虑地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组织局”是效仿俄共(布)、联共(布)中央领导体制的一个产物。它在中共党内几度设置,并不等同于中央组织部,其职能范围、人员构成等相当于处理中央日常事务的工作机构,但实际上其功能未能完全发挥。中共中央组织局曾经作为党的中央领导体制的构成部分,对它的建立、发展、沿革进行梳理,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的到来,增强了党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民主政治建设、公共舆论引导和社会动员方面的能力,但网络信息的急速传播对党的执政根基巩固、社会维稳和党员个体素质提升等方面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党的执政过程趋于复杂化。在网络社会不断崛起的背景下,党的执政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面临的问题依然还有许多,当前,要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党必须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净化网络空间和大力培育网络人才等手段,确保网络信息在提升执政能力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对社会力量不断进行整合的过程。从历史—现实的维度与合法性的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组织基础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基础不断增强的过程。尤其是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原有的力量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这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大胆进行理论创新,提出新的政治思路,基本解决了这个新问题,因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7.
乡镇政府存废的抉择置于历史的背景下考察具有可靠性和可预测性。乡镇企业产权改革将推动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型,同时加剧后乡镇企业时代乡镇政府财政困难。由于乡镇企业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市场主体,加之乡镇政府的职能调整并未完成,所以从财政资源配给的角度看,乡镇政府成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具有理论的可行性。这一乡镇政府转型的选择符合其历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关于会计准则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述伦理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的基础上 ,阐述了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制度和行为准则具有厚重的伦理学意义 ;并探讨了当前会计准则中的伦理意义的缺陷 ,以及将西方会计准则伦理和我国传统伦理相结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要有新理念和新思路;必须“胆子要大一些”,要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必须坚持辩证思维,要有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