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舆情多为负面焦点事件而产生,常常导致现实社会中的矛盾被过度放大,作为政治动员的新手段,网络舆情很容易被敌对势力利用,冲击现有的政府管理机制和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影响我国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网络舆论领导权,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与社会各界展开合作共同应对网络舆情,消除政治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情发展与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舆情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的政治生态,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会政治参与模式,为现代民主政治和公民社会的发育和完善提供了新的条件。网络是现代社会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工具和政府治理社会的重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是政治社会化得到充分实现的前提和保证。互联网是社会观念和思想的显示器和晴雨表,已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主渠道,给我们引导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带来严峻挑战。在新媒体时代,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全面了解网络舆情的特点,以开放的态度看待网络舆情,以娴熟的技巧应对网络舆情,这是地方政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发展,公民民主意识的觉醒,网络政治参与在我国也日渐普及。公民通过网络途径,发布网络舆情,以不同于传统渠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这是一种民主崛起的体现,但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也导致它同时带来了许多弊端。在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影响不可忽视,网络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它是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扩音器,让更多的人关注,它会促进事情的解决,但也是群体性事件解决的绊脚石,会呈现各种不理性、情绪化的观点,推动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所以研究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影响及其控制应对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现代网络平台为民众的舆情表达和政治参与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网民通过网络平台参与政治的意愿相当强烈,其影响力亦与日俱增,公民和政府通过网络进行互动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全面介绍了温州市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五大趋势与特点,进而从加强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建设、提高网络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和电子政务建设等角度,提出了政府正确应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7,(6)
公共危机网络舆情是信息社会的时代产物,当前网络政治参与已然成为时代潮流,彰显了新时代社会大众公民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多元文化背景下,公共危机网络舆情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也走向多元化,这给政府执政公信力提出前所未有的冲击,也给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公共危机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具有非常丰富的政治伦理意蕴。强化危机意识和明确责任意识是政府在新时期重构执政公信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坚持和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聂爱云 《求实》2003,(3):52-54
政治参与是当代重要的政治现象 ,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标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日益活跃并且呈扩大化发展趋势 ,但从总体上看 ,公民参与政治的有序化程度不高。因此 ,强调规范公民的政治参与 ,使之纳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罗旭 《探索》2012,(4):188-192
在网络政治参与中,舆论领袖是网络舆论的主要"把关者"、"加工者"、"扩散者"和"引导者",是网络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枢纽。其演进主要源于"沉默的螺旋"和"群体极化"效应,对他们加以有效引导和管理可以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有序性和理智性,维护网络舆情和社会政治生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观点     
《先锋队》2013,(24):8
解决网络反腐无序化问题需将其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网络文化研究所邓涛撰文指出,微博监督的实质是以互联网为手段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全时段公民监督。互联网日益成为群众参与反腐败的阵地,在保障群众参与反腐热情的前提下,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好网络反腐的无序化、自生长问题,将其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一是纪检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情在政治选举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本文首先对网络舆情进行重新定义,指出网络舆情在环境与介质、根源与本质、产生与发展、联系与效果四个方面的涵义。其次,以美国、伊朗、埃及等国家的政治竞选为例,说明网络舆情对于政治选举产生的巨大影响,阐述网络舆情在不同政治选举中发挥不同作用、产生不同效果,指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重要性,并且从挖掘本质根源与更新思想观念、改革方式方法与完善团队建设、利用先进技术与提高人员素质、区分轻重缓急与预防突发事件等四个方面分析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最后指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是政府或政党的基本能力之一,面对互联网新媒体时代引发的根本性变化,政府或政党必须重视网络舆情的作用,并且积极主动科学应对,才能够有效提高政治选举获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高校网络舆情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平台、新载体以及新机遇。文章通过分析高校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并在新形势、新问题下建立起系统化的高校网络舆情的整合机制,提出网络舆情下开展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