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史文汇》2001,(5):F004-F004
刘伯坚(1895—1935).四川巴中今平昌)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5军团政治部主任。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中央根据地坚持半争,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在江西信丰、会昌交界处作战,负伤被俘.当月21日被害于江西大庾。  相似文献   

2.
邓沛 《党史博采》2000,(3):22-23
1935年3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赣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在江西信丰县唐村附近与敌激战中,身中数弹,左腿负伤,不幸被俘。他最初被关押在驻信丰(原登贤县)的国民党粤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由于蒋介石对项英、陈毅、刘伯坚等  相似文献   

3.
刘伯坚是我围著名的尢产阶级革命家、我党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坚强战士.他作为我党我军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著贡献。他于1920年赴比利时、法国勤工俭学.参与发起和组织旅欧少年共产党,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后赴苏联学习.1926年受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委派,  相似文献   

4.
刘伯坚同志,一八九五年出生于四川省巴中(今平昌)县龙岗寺镇。一九一九年后赴法国、比利时勤工俭学。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十一月由中共旅欧总支选送转赴苏联东方大学学习。一九二六年回国,在西北军冯玉祥部工作,“五原誓师”  相似文献   

5.
《党史文汇》2011,(7):27-27
刘伯坚(1895-1935),四川平昌县人。1922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两次去过苏联学习。回国后,历任西北军冯玉祥部政治部主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6.
[万永诚(1898—1935):江西吉安人。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后转入莫斯科步兵学校。任中国连团支部书记。1930年回国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4年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后调任福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同年10月,中央红军...  相似文献   

7.
提起刘伯坚,人们总会想到他那首脍炙人口的英雄诗篇——《带镣行》。1935年春,刘伯坚身陷囹圄,敌人逼他带镣游街,他忍受腿伤未愈的痛楚,高声朗诵着自己心底的呼声: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 市人争嘱目,我心无愧怍。 刘伯坚,1895年出生于四川平昌县,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赴苏联学习。1926年回国,被派到西北军冯玉祥部任总政治部主任。1927年  相似文献   

8.
1935年3月,中央革命根据地全部失陷。共青团赣南省委书记陈丕显随项英、陈毅等领导同志突围来到赣粤边地区的油山。同年4月,长岭会议决定以油山区和北山区为主要根据地,长期坚持游击战争。从此,陈丕显等人就在赣粤边的大余、信丰、南雄等地领导红军游击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其中,陈丕显在大余池江留下了一段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9.
正刘伯坚(1895-1935),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红军早期将领。四川省平昌县人。1920年,他赴欧洲勤工俭学,在那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参加了共产党。1923年刘伯坚赴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回国后,他奉命到冯玉祥部任政治部副部长,积极用革命思想改造部队。大  相似文献   

10.
赖晨 《党史文苑》2012,(15):24-29
刘虎生(1928—2002)是革命烈士刘伯坚、王叔振夫妇的长子,1937年6月赴延安,1948年赴苏学习,1955年从莫斯科包曼高等工业学院(莫斯科机械学院)毕业后回国。他生前先后在陕西、山西、北京某厂、国家机械委、国家经委、中国华联汽车公司担任过工程师、总工艺师、总工程师、厂长、科技局局长、董事长等职务。多年来,他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我国基础工业、军事工业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的革命生涯及经历,早已见之于诸多报刊书籍。但1927年小平同志经党的派遣,从莫斯科归国到冯玉祥部工作,途经宁夏赴西安,并在沿途宣传革命思想的这段史实却鲜为人知。1926年,冯玉祥将军为了寻求政治出路,和卫士乘两辆小轿车动身赴苏联考察。在莫斯科,他结识了刘伯坚同志,并逐渐产生了好感。回国前,冯玉祥向我党驻第三国际代表蔡和森提出让刘伯坚同他一起回国的要求。蔡答应了,在莫斯科的党组织又选派了当  相似文献   

12.
1934年11月初,时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途中遭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于1935年1月29日被俘.同年8月6日,方志敏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年仅36岁.在狱中,方志敏写下了多篇文稿,他用敌人劝降的纸笔写下了一个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忠诚与执着.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党的第一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以及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陈云绚丽多彩的一生不仅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始终联系在一起,而且与江西这块红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艰苦卓绝的中央苏区时期,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陈云都在江西度过一段非常岁月。不唯上,致力中央苏区纠“左”1933年1月中旬,奉中共中央委派,陈云千里迢迢由上海来到红都瑞金,出任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副委员长兼党团书记。到中央苏区工作,是陈云长久以来的期盼。踏上赣南这块红土地初始,空旷的田野、清新的空气和自由…  相似文献   

14.
李翔梧同志1907年生于河南洛宁县,刘志敏同志1904年生于河南省罗山县,他们分别于一九二五年、一九二七年去苏联留学,一九二八年结婚。回国后先在上海,后到中央苏区江西、福建等地工作。  相似文献   

15.
1930年冬,33岁的叶剑英从苏联学习回国,党中央派他担任中央苏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他由香港经汕头、饶平、大埔、闺西,到中央苏区赴任途中,留下了脍灸人口、动人心弦的轶闻,成为陶冶后人的  相似文献   

16.
1935年8月6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阈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方志敏同志在南昌英勇就义。方志敏同志生于1899年8月21日,江西省弋阳人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历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红十军政委、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主席团委员,党中央委员;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任总司令1935年1月24日,他不幸被俘入狱,1935年8月6日,在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  相似文献   

17.
正广昌是中央苏区北大门,中央革命根据地全红县之一。在距广昌县城南面驿前镇70华里处的高山松林中,静静地躺着一位红军烈士,他就是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英勇牺牲的红军高级将领、原红三军团红五师政治委员陈阿金。陈阿金(1898—1934),原名陈海金,江苏省阜宁县新河乡小徐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袖之一。1927年夏,中共中央第一批选派陈阿金等50多名优秀分子赴苏联学习。1930年7月,陈阿金回国后到达中央苏区瑞金,由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相似文献   

18.
带镣长街行     
1935年3月21日,一辆囚车嚎叫着在江西省大余县的街道上疾驰,直向北郊的金莲山。金莲山下,国民党士兵荷枪实弹,严阵以待。囚车上走下一个带着重铐的共产党员,他是红军五军团政治部主任、赣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他高昂着头,挺直胸,艰难地拖镣前行。随着三声枪响,无私无畏的共产主义战士刘伯坚倒在血泊中。  相似文献   

19.
刘英原名郑杰,湖南长沙人。她是1933年6月到达赣南东部的瑞金的。此前,共产国际派她从苏联回国,到中央苏区工作;她一路跋山涉水、斗智斗勇,历时近半年。这时的瑞金,已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中央苏区首府,赤色中国的心脏。原在上海的中共临时中央也迁到了这里。刘英一踏上这块红土地,就被这里红红火火、朝气勃勃的革命气象感染着、激励着;被这里善良的人民、淳朴的乡风温暖着、熏陶着。令她惊喜不已的是,在这里一下子就见到了许多在梦中也难得一见的熟人。其中有:周恩来与邓颖超、周以栗、罗迈(李维汉)、…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9,(5)
<正>1934年11月初,时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途中遭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于1935年1月29日被俘。同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年仅36岁。在狱中,方志敏写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16篇文稿,他用敌人劝降的纸笔写下了一个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