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有机会到苏北某一偏僻小村进行社会调查。刚进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书写在墙面上那林林总总的标语口号:“要脱贫,先养禽”、“要致富,先栽树”、“经济迈大步,集资先修路”、“粮食创高产,先扩水稻田”。正当我驻足凝视那条“要想达小康,先把电话装”的标语口号时,一位老农一本正经地向我投来一句话:“这叫我们到底‘先’干啥?” 凡事这应“首先”、那须“第一”,这要“大干快上”、那是“当务之急”,不仅使群众手忙脚乱、无所适从,而且还加重了百姓的经济负担。到头来,只能是事与愿违,欲速不达。 标语口号,作为置身于…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市房地产管理局的领导们在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时有点“怪”,但却“怪”得可爱。 不成文的规定:先走访,后批示 哈尔滨市房地产管理局的领导在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时,往往先深入现场走访、调查,摸清情况后,再批示有关部门办理。在这个局领导干部中,这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发表后,各地党政领导干部纷纷深入到工厂农村,和群众交朋友,为群众办实事。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又得到继承和发扬。“想群众、靠群众、办实事”。这是我们鞍山市提出的口号。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社会主义人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邓小平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人权观形成的伟大贡献我国理论界对人权问题的讨论始于1978年,主要围绕“人权是不是资产阶级的口号,社会主义可不可以使用人权概念”问题等展开的。讨论中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权是资产阶级的口号,社会主义不能采用这一概念;另一种观点认为,人权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社会主义应该讲人权。这一讨论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对“四人帮”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理论清算,引起了人们对“文化大革命”迫害广大干部群众,草菅人命、践…  相似文献   

5.
人权问题,往往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喜欢侈谈的一个活题。早在粉碎“四人帮”后的一段时间里,有人曾提出“要人权”的口号。甚至有个所谓“中国人权小组”,居然贴出大字报,要求美国总统“关怀”中国的“人权”。时至1986年,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头面人物王若望在上海的一次会议上,竟指责我们开展的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是“侵犯人权”。这就提出一个问题,什么叫人权? 一般来说,“人权”就是指人身自由和所要享受的其它民主权利。“人权”这个口号是300多年前由资产阶级的思想先驱们提出来的。那时,欧洲已萌发了资本主义因素,但整个社会仍处在封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从实际出发,其中包括了从群众思想实际、觉悟程度出发。从群众思想觉悟程度出发,必须克服两种倾向:一是过高估计群众的觉悟程度;二是过低估计群众觉悟程度的倾向。长期以来,受“左”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不顾实际,不顾群众的觉悟程度,提出了一些过高的群众做不到的口号,造成了“假大空”,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在群众中的威信。这个教训我们不能忘记。但是,近几年  相似文献   

7.
古今中外,历来都有一些见利忘义之人。因此,我国很早就有取义弃利的训迪。然而,有的人总自作聪明,认为用诡秘的手法谋点私利,别人不知道,“捞了不白捞,不捞白不捞”,来它个瞒天过海,先捞到手里再说。 其实大谬不然。有一句民谚叫做“家有千金外有秤”。意即:一个人用不正当手段攫取的财富,不管怎样藏匿和编造来路,群众心里是明白的。这杆“秤”不是别的,就是群众的眼睛。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心里的“秤”也是公  相似文献   

8.
“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到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这对于北京的许多专业作家来说,已经不止是口号,而是一种自觉行动,并且蔚成风气了。 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拥有一支二十多人的专业作家队伍。他们中间,有饱经沧桑、蜚声文坛的老一辈作家,有著述甚丰的中年作家,也有风华正茂的后  相似文献   

9.
发展以生存为基础。当“计划”这只巨手被市场经济的利剑斩断,文化宫、俱乐部等群众事业单位经过慌不择路的混乱后,开始思考和探索群众文化事业单位生存与发展之路。最早提出的口号是“以商养文”。然而,当职工的工资、奖金、医疗费、养老金等一连串的费用堆积时,“以商养文”变相为“以商养人”。于是又加大力度,搞招商引资,搞“借鸡生蛋”。时下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孙建华 《各界》2014,(4):23-27
1957年11月,基于“反右派斗争取得全面胜利”,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题目是《发动全民讨论40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新高潮》。社论认为“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这是第一次提出“大跃进”的口号。毛泽东看了后说“如果要颁发博士头衔的话,我建议第一号博士赠予发明‘跃进’这个伟大口号的那位科学家。”接着,“大跃进”如狂飙海啸,一时间席卷全国。  相似文献   

11.
高歌  张峥 《瞭望》2005,(33)
“构建和谐社会”的声音已经不单 单是一句执政的口号,它正渗入到人们 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大家共同的追 求,更重要的是,这种“以人为本”、 “以民为本”的理念已成为了我党的工 作核心。打造安居工程,让群众安居 乐业正是这个工作核心的集中体现。 据报道,我国最大的安居工程 之一——武汉市常青花园社区的党委  相似文献   

12.
“挂牌办案”,这是山西省河津县人民检察院到基层直接处理案件的一个新做法,受到群众的好评。 一九八四年六月的一天,山西省河津县人民检察院在城关镇第一次挂出群众上访接待站的牌子时,一下轰动了赶集的群众,人们奔走相告,纷纷称赞这是方便群众的一件新鲜事。两年来,“挂牌办案”又有新发展,由这个接待站发展到检察长接待群众处、公检法联合接待群众日和县委、县政府领导与公检法联合接待群众日,先后共挂牌一百三十多次,接待上访群众三千多人次,受理案件七百多件,挽回经济损失五十多万元,同时还为干余人次提供了法律咨询,使群众上访的案件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3.
孙燕 《民主》2004,(11):36-36
“谁影响嘉禾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湖南嘉禾县在蛮横的城市拆迁中的这句口号,现在可说是臭名昭著了。但如果放到十年八年前,这个口号可能是闪光语言,现成的一例就有“谁砸企业的牌子,企业就砸谁的饭碗”。砸牌子的具体行为可能是出厂产品的一次并不算大的质量事故,但出于严格要求,责任人可能运交下岗。“砸”的魄力和“严”的效果,当年见诸媒体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  相似文献   

14.
口号是一种好懂易记、鼓舞人心的宣传好形式。我国是一个“口号大国”。从陈胜、吴广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一直到现在“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口号,确实在不同历史时期起到了振奋精神、激励斗志的作用。 但是,现在有的口号提得越来越离谱、不切实际了。特别是有的地方政府和行业提的口号,其荒唐程度不亚于“大跃进”年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那样的口号。例如,有的地方政府提出“超常发展,提前实现小康”,有的行业提出“打破常规,赶超世界一流企业”等口号,就经不起推敲。试问:什么是“超常发展”、“打破常规”?它的内涵是什么?无人作出具体、准确的解释,但给基层带来的害处却很大,甚至是灾难性的:  相似文献   

15.
群众公认,是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用人方面的重要思想,是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的根本目标。由于缺少实现“群众公认”的有效形式,在一些地方“群众公认”仅仅成了一句口号,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这是影响干部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对这种现象作一粗浅的分析和探索。(一)“民主测评与推荐”这可以说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方式中群众参与程度最高也最能够检验群众是否公认的一种形式。但是,实际上这种方式的群众参与率很低。因为民主测评与民主推荐目前都是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一般都是局限在下一级干部这一很小的圈子当中。比…  相似文献   

16.
“爱厂如家”,是50年代十分流行的口号,如今已经不大有人提起了。不知是哪根神经起作用,使我忽然间想起了这个口号。是什么呢?想来想去,大概是“家”的内涵吧。 家,是温馨的处所,是平静的港湾。尽管有“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的说法,然而,人们一提起家,感受最多的还是它的温暖、它的快乐、它的幸福。游子盼归的  相似文献   

17.
“工作向高的比,生活向低的比”这一口号,曾在我国广为流传。近一个时期,有人对“生活向低的比”提出非议,认为“生活向低的比”是“比穷”,对此,我不以为然。同任何事物一样,这句口号也有它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它是针对我国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比较艰苦的实际提出来的。而且,不是作为对所有人的要求,而是把它当成值得提倡的情操。号召人们“工作向高的比”,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努力工作,多为社会创造财富  相似文献   

18.
厂衰谁耻?     
曾几何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作为一个口号,在大大小小的企业中随处可见。一些不以“厂”为名的企业,也都以此来激励职工。在当初看来,这些企业的职工,当然也包括用这一口号激励职工的企业任导人;确有一股把企业搞好的志气,大有不把企业搞好就将愧对世人的决心。无疑,这个口号对鼓舞企业职工的士气产生过巨大的力量。然而,盛衰谁人定?时下一些企业真的走到了麦政的境地。这些企业或破产,或被拍卖、兼并,成员工下岗分流。。人负在饱尝囊败之苦之后,或重新上岗,找到了自己的归自,£偿处女大正在具找自己的归宿。唯独一个“…  相似文献   

19.
对“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不要肤浅地认为只是为了强调一种姿态和口号,我们应该懂得,这是一个以政治语言来表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命题,抓住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只有高度关注民生,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真正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不少同志提倡和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办实事”,并把它看作是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个口号的提出,对于扭转过去思想政治工作脱离经济建设实际和人们的工作、思想实际的弊端,破除“假大空”那一套“左”的做法,无疑是有益的,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启迪。但是,从“办实事”这一口号的实践过程来看,它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相反,却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消极影响和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