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古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与大国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国一直重视并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这不仅对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蒙古国自身的经济发展。蒙古国需要依靠开发本国自然资源来积累资本,而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长期的勘探、开发过程,以及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蒙古国在保证国家利益和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优惠政策来吸引外国资本。蒙古国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稳定发展。中国是在蒙古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蒙中合作开发蒙古国矿产资源将成为21世纪蒙中经贸合作关系的主旋律。当今蒙中两国经济合作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自然环境的保护。蒙中两国除了在发展牧业方面进行合作外,中国还可以投资或蒙中合资建立肉类食品、乳制品等畜产品加工厂。蒙古国与中国在种植业方面也有广阔的合作前景。蒙古国同俄罗斯联邦的经济合作关系随着普京总统2000年11月对蒙古国的访问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蒙美建交后,两国关系迅速发展,经济合作不断加强。近几年来,蒙日两国经济合作关系得到快速发展。日本是所有对蒙古国援助国家中提供援助和贷款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蒙古国“多支点”外交战略与大国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后 ,地处中俄之间的蒙古国放弃了长期奉行的“一边倒”外交政策 ,制定了均衡发展与中俄两大邻国关系。同时 ,发展与美日等西方大国关系以及立足亚太地区的“多支点”外交战略。目前 ,蒙古国与南北两个邻国建立了蒙中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和蒙俄睦邻传统伙伴关系 ,与美国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与日本确立了综合性伙伴关系。蒙古积极发展与大国的均衡关系 ,其意义在于 ,保障国家的独立、安全和未来发展 ,扩大自身活动空间 ,提高其国际地位 ,而且利用与大国的均势平衡使其相互牵制 ,以便从中获取更多利益。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中美俄日四国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合作是四边关系的主流。在经济领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以及地区安全领域,四国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广泛、深入。而且,随着经济因素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非传统安全威胁越来越严重,四国在这些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具有战略性。然而,在军事安全和意识形态这两个领域,美日和中俄之间的关系仍然具有某种程度的对抗性,战略互信难以建立,冷战格局的影子时隐时现。四国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在相当长时间内只能维持“冷和平”状态。 相似文献
4.
70年来,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从以苏联为师,到翻译引介西方理论,再到运用既有理论解释现实,然后立足中国实践创新研究路径和理论范式,日渐成熟。满足重大战略和现实需要是理论创新发展的基本动力,立足中国视角和实践经验是理论自主创新的必要基础,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互鉴是促进理论发展的重要条件。与此同时,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依然存在满足重大现实需求的理论创新供给不足、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的自主性不强、具有主体和自觉意识的学术共同体建设滞后等问题。面对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紧扣国际关系重大理论与实践需求,坚持以问题为主的研究导向,树立充分的理论和学术自信,加强专业化的学术共同体建设,鼓励国际学术交流与争鸣辩论,不断提升国际关系研究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不仅是加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任务,更是新时代对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是关乎中国战略机遇期及中国能否真正崛起的核心外部要素之一,中俄关系则是中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样板.但目前中俄关系仍面临两国实力差距拉大、大国制衡、“政热经冷”等问题.增强内生性、优势渗透性并促进共荣性是确保未来中俄关系稳定发展的关键.中国需要正视俄方关切,坚持共同繁荣、升级合作模式、改善贸易结构、扩大利益纽带,并努力缓解因俄试图制华而给中国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中俄关系注入更多正能量. 相似文献
6.
中美日三角关系的不对称性与应对之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以来,日本对外政策一直以美日同盟为基轴,美国也一直把日本视为自己在亚洲的最核心战略盟友,日美通过双边军事同盟机制完全捆绑在一起,在对华政策上基本保持一致,中国在日美关系中引入变量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换言之,通常意义上的三角外交在中美日三国之间不存在.即使可以用三角关系的概念来描述中美日关系,也只能算作是一种权力向美日严重倾斜,而中国处于被动地位的不对称三角关系.应对中美日三角关系的严重不对称性也不必寻求特别的手段,积极地顺应时势至为关键.鉴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非传统安全日益成为国际政治的核心问题等大趋势,中国完全没有必要以传统的思维把谋划中美日三角关系作为中国外交的.战略性安排. 相似文献
7.
从蒙古国议会和政府纲领性文件的目标描述来看,蒙古国新政府将实施以资源加工出口为主、近中期轻度国内市场保护为辅的产业经济发展战略,并将在此战略基础上选择确立以下主导产业:1. 因产业贡献和比较优势,视矿山采掘冶炼业为目前唯一且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最重要的主导产业;2. 因经营方式转换的“推进效应”、技术投入乘数效应和市场准入原则,视生产绿色产品的畜产品二次加工业为恢复与培育的近中期主导产业;3. 因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需要,视国际旅游业为优先方向上引导发展的远期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8.
日美同盟的强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冷战结束后,日美同盟不仅没有终结,反而在加强。这主要体现在:日美同盟法制框架健全化,磋商与协作机制繁琐化、紧密化,合作领域多元化。其原因涉及谋求同盟整体功能的最大化与同盟运行成本的最小化、同盟国相互约束的强化、同盟参与国国际和国内需要的强化以及同盟过去的收益产生对未来收益的预期等。美日同盟的强化对引发新的大规模对抗、合作与平等互利的经济秩序建设、以及中国和平崛起等已经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日朝关系是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方面之一,在战后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日朝关系发展历程经过了“五起四落”。值此新世纪到来之际,与朝鲜半岛北南和平统一进程加速化相伴随,日本虽然有可能加大对朝关系正常化的谈判力度,但若不把以往对朝政策做一番战略调整,其对朝关系发展仍很难摆脱“起起伏伏”的局面,其邦交正常化目标亦很难尽快实现。 相似文献
10.
11.
欧盟与美俄中关系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1年欧盟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和发展。“9·11事件”后 ,对不安全因素全球化的感知强化了欧美维持大西洋联盟的意识 ,矛盾得到缓解 ,大西洋联盟的凝聚力上升。但在中长期内欧美既合作又竞争的总体态势不会改变。“9·11事件”后俄罗斯与美国的迅速接近使欧俄关系有些“暗然失色” ,但这仅是表面现象 ,影响欧俄关系的基本因素没有改变。欧盟在俄对外战略中与美国占有同等甚至优先的位置。欧盟对华政策仍坚持以合作和对话为主。欧中之间不断扩大的经济、政治和战略利益为双方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 ,美印关系的进展引人注目。通过 1998年后的战略对话和最高领导人的互访 ,以及 9 11后两国关系的转型 ,到今年年初双方宣布“下一步战略伙伴”倡议 ,双边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高度。基于共同的价值和利益 ,华盛顿和新德里在经济和安全领域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合作。但在双边关系不断升温的同时 ,两国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仍存在分歧。美印战略伙伴是暂时现象 ,还是会进一步走向战略同盟 ?这值得我们关注和准备必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代的中、日、俄 3国文化 ,代表了东北亚国家文化现代化的 3种类型 ,也代表了东北亚国家现代化的 3种类型。日本文化的近代转型是 3国中比较全面、比较彻底的。同日本相比 ,俄罗斯的近代文化转型受俄国旧传统的制约只是半转型 ,而中国的文化转型虽然与俄罗斯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却比俄罗斯的上层文化转型更为狭窄。这正是 2 0世纪前半期在文化上 ,中国先学日本、后学俄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关系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7月5日,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元首峰会通过联合声明,要求美国确定在中亚国家驻军的最后期限.随后,驻有美军基地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及塔吉克斯坦三国又分别在不同的场合重申此要求.中亚国家与美关系趋冷.与此同时,它们重新密切了与俄的关系.美俄在中亚的角逐发生了有利于俄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与中国的地缘政治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后,中国和俄罗斯在各自的改革和建设中取得不同的成就。两个相邻的大国存在许多共同特点和互补性,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中俄两国之间逐步形成新的地缘政治关系。双方应共同努力探索合作方向和共建新的世界秩序。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从历史教训还是地缘战略需要考虑,印度对俄外交中的制衡中国之意不可忽视。本文首先阐述中俄印"战略三角"的现实局限性;接着重点分析俄罗斯对印、对华军售的不平衡政策以及印俄能源领域的密切合作;最后总结出印俄关系对中国的战略启示,我们须采取相应措施抵消印俄关系可能对中国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俄、蒙三国的油气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处于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东亚西太平洋区域,总体石油资源不足;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蒙古石油矿藏集中在中蒙两国边界地区,这为中、俄、蒙的油气合作提供了可能,并且从蒙古直接穿过进入中国的中俄石油管道是最近、最安全的线路。从未来发展的趋势看,中国可积极利用俄蒙的资源投资与合作,参与输气、输油管道的建设,拓宽和夯实中俄油气合作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冷战结束,美苏作为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北约和华约作为东西方集团之间的对峙,由于苏联的解体和华约的瓦解已经不复存在。冷战期间,中美苏之三角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苏印美中四方相互关系正在不断地变化中。中国和印度两大文明古国,经历百余年西方列强的欺凌,正在兴起中。俄罗斯克服了苏联解体之后初期的困难,正在走向稳定。中俄印三国近十年来,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日益趋同,为三国进一步发展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正在酝酿逐步成形的中俄印新的战略三角关系,今后无疑地将对国际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个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中日韩合作关系经过12年的努力,正处于稳定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依然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本地区各国人民共谋发展的心愿仍处于主导地位。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除了继续开展中日韩三国的合作,中国理应关注和建立同俄朝蒙之间定期、有序的会晤与磋商制度。俄朝蒙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各自具有独特的经贸发展优势和物流、人文交流方面不可替代的有利条件。促进朝韩和解,不仅有益于半岛和平稳定,也有助于推进东北亚地区的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