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冉飞 《人民司法》2012,(19):90-91
依据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或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以损害其某种利益的方式所实施的必要的防卫行为。相对于1979年刑法第十七条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1997年修订的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更为具体、操作性更强。正当防卫制度鼓励防卫权的行使,以弥补国家公权救济滞后的不足,更及时地保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免受非法侵害。笔者认为,从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第3款规定,对正在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及其它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故此,我国刑法将正当防卫分为一般正当防卫与特别正当防卫两类,两类正当防卫的对象即侵害行为的范围是不同的,需要分别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从这一规定中可以看出,正当防卫是针对不法侵害实施的,不法侵害的客观存在乃是正确行使正当防卫的一个重要前提。但是,对如何认定和理解不法侵害,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刑事理论和实践也颇有争议。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侵害,顾名思义.就是对某种权益的侵入和损害。侵害有合法侵害与不法侵害之分。合法的侵害,是法律所要求和允许的行为,如公安人员依法逮捕罪犯、城市建设规划部门照章拆除违章建筑等都是合法行为,就不能以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到侵害为借口而进行正当防  相似文献   

4.
正当防卫的意义与性质 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正当防卫是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的行为人采取造成其一定的人身和财产损害的方法,以防止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遭受侵害或遭受更严重侵害的行为。正当防卫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意义在于保障合法  相似文献   

5.
正当防卫是排除社会危害性的有益行为。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对于保障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扶持正气,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打击和震慑犯罪分子,鼓励和支持公民同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作斗争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97年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责刑事责任”。刑法的这一规定,…  相似文献   

6.
在“被害人有罪”类型案件中,正当防卫的主观要件适用存在困惑之处,应当考虑到刑法的现实化,从实质上对刑法第20条进行理解,从而作出合理判断;在不法侵害人未达法定年龄、不具有辨认控制自己行为能力时,不能将其理解为“不法侵害”成立正当防卫,此时应当考虑犯罪概念的限定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当防卫作为我国刑法规定的排除犯罪性的行为,是刑法赋予公民在遭受不法侵害时,在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受到犯罪分子的侵害时,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正当防卫在主观上与一般的违法行为不同,在性质上有着内在本质的区别。在理解时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诸如,防卫的时间限定问题,防卫对象问题等等,笔者主要从正当防卫的对象,时间要求,特殊防卫,不法侵害以及不法侵害人是否有防卫权问题做一些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8.
杨新霞 《法制与社会》2010,(32):267-267,271
正当防卫反逆程序是指不法侵害人为免受防卫人正在进行的明显不当防卫行为的侵害,在必要限度内针对原防卫人实施的防卫行为,其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正当防卫。本文旨在对我国正当防卫制度进行解读,提出正当防卫反逆理论,以确保不法侵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姜伟 《法学研究》1984,(6):20-23
正当防卫是对正在侵害合法权益的人采用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侵害的行为。根据法律的规定,实施正当防卫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关于正当防卫的合法条件,我国刑法学界一般认为包括四项:1.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2.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侵害行为;3.防卫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4.防卫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不可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根据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诠释,普遍认识认为只有防卫人针对不法侵害人实施的行为才是正当防卫行为。如:有观点认为防卫过当系由正当防卫转化而来,不法侵害人不得对防卫过当进行正当防卫,否则无疑就是等于使其以防卫为借口,继续实施原来的不法侵害行为或实施新的不法侵害行为,因而也排除了不法侵害人享有防卫权的可能①;有观点认为正当防卫主体首先应是非侵害人,从而否定了不法侵害人的正当防卫②。对于不法侵害人的合法权益在防卫人不当防卫的威胁下可能受到的侵犯,侵害人是否可以防卫? 根据犯罪构成理论,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必须要…  相似文献   

11.
论正当防卫构成要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群策 《政法学刊》2001,18(3):28-30
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在我国刑法学界大体上已形成共识,但仍存在一些争议问题正当防卫主观条件中行为人对正当防卫的认识因素问题;正当防卫前提条件中对于不作为犯罪,过失的犯罪,无责任人的侵害、动物的侵袭,以及避险行为损害的防卫问题;正当防卫时间条件中不法侵害行为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认定问题等,须一一作出阐述。  相似文献   

12.
对于正当防卫问题的讨论,尤其是在1997年新刑法颁布以后,刑法学界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些讨论不仅推动了我们对正当防卫的更深一步研究,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刑法理论.但是对于重复侵害的行为能否成为正当防卫的适用对象,至今很少有人提及,本文就将通过对重复侵害概念的界定,通过对正当防卫的历史演变的考察、从正当防卫权的实质、正当防卫的时间(不法侵害的结束)等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探析,略抒一管之见,以求教于刑法学界.  相似文献   

13.
赵雪爽 《法学研究》2023,(2):100-117
防卫行为本身符合必要性要求,但因防卫人不实施救助而导致不法侵害者重伤死亡的,不构成犯罪。法益衡量理论与正当防卫作为公民权利的概念内涵存在根本冲突。不法侵害者容忍必要防卫行为的义务,是“自我决定导致自我负责”这一基本原理在其违反“不得侵害他人”义务时的具体表现。由侵害者承担必要防卫行为溢出的重大损害结果风险,是符合法秩序平等保护公民权利宗旨的自由与责任分配方案。在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框架下,防卫人不负有救助侵害者的义务。这是因为必要防卫行为及其结果终局性地落入了不法侵害者的管辖责任范围,相应地,防卫人被免除了管辖责任从而没有义务救助侵害者。不能基于德国判例要求防卫人依照德国刑法第323c条救助不法侵害者,而在我国未规定见危不救罪的情况下要求防卫人负担保证人义务。  相似文献   

14.
王凯 《山东审判》2006,22(2):88-89
正当防卫在刑法上属于排除犯罪性行为,主要是指用给不法侵害者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制止其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以保卫公共的、本人的或者其他人的合法利益的行为。①我国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了正当防卫的基本内容:“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  相似文献   

15.
所谓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是我国刑法第20条第一款关于什么是正当防卫的阐述。也是我国公民正确行使正当防卫这一权利的唯一合法、权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其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从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本文通过对正当防卫的概念、构成要件,并结合我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内容的规定,对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当防卫,是刑事立法赋予公民在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等重要权利遭受紧急不法侵害时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权利,是刑法所提倡和保护的一种重要的私人救济方法.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包括,存在不法侵害行为,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其中,不法侵害是指行为对法益的客观侵害与威胁,对不法侵害者本人进行防卫,具有防卫意识,且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相似文献   

18.
新刑法对正当防卫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补充,进一步明确了正当防卫的概念,放宽了防卫的限度,对暴力犯罪增设了无限防卫权。所谓无限防卫权,是指公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所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没有必要限度的要求,对其防卫行为的任何后果均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根据这一规定,公民在受到正在进行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侵害时所采取的任何防卫行为,都不能以防…  相似文献   

19.
正当防卫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一项权利,但由于正当防卫是用损害不法侵害者利益的方法实施的,且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在某些情况下界限并不十分明显,因此,公民在行使正当防卫权利的同时,必须严格掌握正当防卫的使用条件。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并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损害的情形。由此可以看出,正当防卫具有两个基本特质:防卫性和加害性。防卫性即保护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所确立的旨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一项法律制度,是人民群众同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不可缺少的法律武器。这一制度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防卫人之防卫行为,是同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正义、合法行为;另一个是防卫人对不法侵害者的损害是被迫的,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利益不受非法侵害。因而,我国倒法》第17条规定: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与此相适,我国快法通则》第128条规定: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可见,正当防卫是既不承担刑事责任,也不承担民事责任。立法上之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