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据不完全统计,由于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减少了约2000万个就业岗位。除此之外,全国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1000万以上。面对我国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2.
谢开贤  刘和平 《学理论》2011,(17):228-229
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发挥这一作用,应着眼于推进大学生就业,建立专门的指导机构及队伍,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机制,健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制,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机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3.
由于就业经验缺乏、就业能力不足、就业心态不成熟,青年往往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伴随我国经济结构的深入调整,包括大学生就业难、高级技工短缺等青年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就业战略研究的重点已经出现新的转移,有关青年就业的研究成为关系到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为此,十六大报告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八项任务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指出了做好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并把促进就业同贯彻“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其意义是深远的。 一、把促进就业确定为国家的长期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扩大就  相似文献   

5.
李义波 《学理论》2010,(27):75-76
因户籍制度、劳动力供求市场的宏观约束,自身社会资本欠缺的微观作用,和街头非正规就业比较优势的影响,城市街头务工农民就业现状不容乐观。提高街头务工农民生存能力,消除不利于农民进城务工的各类因素,必然是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6.
首先,需要准确把握"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特定内涵,对工作和政策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其次,需要准确把握所处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并对转轨时期的相关政策进行梳理;最后,需要研究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基本任务、具体内容和实现的战略途径,并提出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创业是就业的倍增器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我国将长期面临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三峰叠加",导致就业矛盾更加  相似文献   

8.
当前山西省就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是 :全社会从业人员数量持续下降 ;国企下岗职工增势不减 ,再就业率不断下降 ;隐性就业、下岗职工就业不稳定 ,收入偏低 ;劳动关系与实际就业状况脱节 ;劳动力市场功能欠缺 ;劳动力供需错位 ;就业与就业转移难 ;企业无力筹措资金 ,下岗职工出“中心”难 ;优惠政策不落实等等。为此 ,必须调整政策 ,理顺体制 ,健全机制 ,加大投入 ,以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琳 《瞭望》2008,(38)
政府部门正在加大促进就业的力度,力求减轻就业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9月11日,财政部表示,中央财政今年以来明确了六大政策,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35.1亿元  相似文献   

10.
姜照辉 《理论导刊》2012,(3):109-112
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全球各国的就业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德国却在经济危机中实现了就业奇迹。探究其原因,可以看出,哈茨改革为德国实现在经济危机中的就业奇迹打下了基石;适度的工资水平对德国劳动力市场的平稳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短时工作制和工时账户制是德国在经济危机中保障就业的最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蔡春红 《民主》2007,(10):19-21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强调以人为本的新的执政理念。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  相似文献   

12.
湖南是一个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湖南劳动力供求矛盾也十分突出,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湖南劳动力供求矛盾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供给绝对数量不断增加与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弱吸纳能力;二是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三是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体制性矛盾。要缓解就业压力,除了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和灵活的就业方式外,湖南还应优化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提升劳动者素质,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和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多重因素影响下,如何妥善安排劳动力就业,特别是有效解决初级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在简要回顾我国劳动力就业压力及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基础上,从三次产业视角探索了促进劳动力就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和美  林新奇 《民主》2015,(3):59-60
<正>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上普遍存在着歧视性的用人观念和现状,如性别歧视、年龄歧视、户籍歧视、学历歧视、残疾歧视甚至是身高、相貌歧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就业质量提高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中共十八大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我国《宪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第十二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因此,消除就业歧视,促进就业公平,  相似文献   

15.
2003年7月3日,深圳市委、市政府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实施“净畅宁工程”,大力开展城市环境、城市交通、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工作,要求短期内使全市环境卫生、城市交通、社会治安有明显好转。市交警局在市委、市政府、市公安局的领导下,以“保畅通”为中心任务,以“执法为民、服务群众”为工作宗旨,根据当前的交通情况认真采取各项措施,积极探索交通管理的长效机制,全警动员,全力以赴,使深圳道路交通秩序有了明显好转,道路交通环境显现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6.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及就业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还是"结构性的"。这些因素包括短期供给超量、区域选择偏好、就业能力不足等方面,其中解决就业能力不足问题将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7.
18.
蔡昉 《求知》2007,(1):13-14
一、实现就业最大化是社会和谐的经济基础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和谐与否取决于社会大多数人对自身的生活状况是否具有满足感,或者对自身在社会分配中的地位是否持基本认可的态度。这同时包含两层意思:从绝对意义上说,人们没有衣食之忱;从相对意义上说,人们没有感到与其他人的生活差距变大。如果满足这两个条件,社会满意度或认可度就可以达到,社会和谐就具有了现实的经济基础。一且社会上的大多数人获得这种必要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就不会形成系统的社会对立乃至社会对抗,而社会和谐的根基即在于此。相反,如果人们忧其衣食,就意味着存在绝对贫困问题;如果人们感到自己的状况与其他人之间拉大了距离,就意味着相对贫困或收入不平等现象的严重性,就会孕育潜在的社会不和谐。因此,防范贫困和收入不平等现象的出现,或在已经出现的情况下,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制止其普遍化。是保持社会和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的理论模型表明,就业风险是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且创新性地发现就业风险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的传导机制是间接的;基于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表明,自身能力、就业环境和就业条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显著影响。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风险较大,形势不客乐观。我国需要尽快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改善城镇就业环境、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自身素质、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风险,以保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序性、平稳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