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对于刑事被害人权利研究的起步较国际社会偏晚,在近年来立法者和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一系列刑事司法领域的改革,提高了刑事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加强了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如何通过立法和司法切实保障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蔡科臣 《法制与社会》2010,(31):297-297
当前,我国对被害人权利的保障存在诸多缺陷和问题,并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通过对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现状进行必要的分析,探索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制度的完善,对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稳定,实现司法公正,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的目的是保障人权、惩罚犯罪。保障人权,既包括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保障,理应也包括对被害人人权的保障。然而由于制度的缺失,长期以来,刑事被害人的权利并未得到有效保护。犯罪分子带给他们的是心灵上永远抹不去的伤痛。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关注的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而忽视了本来应更受保护的刑事被害人权利。这让我们不能不去关注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问题。  相似文献   

4.
周妹 《江淮法治》2011,(24):48-49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救济方式,对刑事案件的被害人有一定的保障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然有许多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无辜的受害人常常连遭受的损失都“找”不回来,独自承受身心及经济的创伤。笔者认为.保障被害人的诉讼权利成为刑事诉讼法所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正如有的学者所讲“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关系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5.
杨晓璐  李超 《法制与社会》2012,(25):282-283
随着司法文明的推进,人类对自身权利的关注超越以往各个时代.就被害人而言,不仅传统学科给予关注,新兴的被害人学更是给予专门重视.尤其在西方一些国家,被害人权利运动蓬勃兴起.就我国的被害人保护情况来看,在立法上还有很多欠缺,在实践中保护也不很到位.本文主要从被害人的参与性权利,救济性权利及保障性权利三方面来论述对被害人的保护,以期提高在刑事司法中被害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周瑞壬  董平 《法制与社会》2010,(17):253-254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人权保护的今天,刑事被害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应该得到最直接最充分的保护。虽然刑事诉讼法赋予了刑事被害人诸多权利,但仍存有不足。本文着重从目前我国刑事被害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存在问题和原因以及如何完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更好的完善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7.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障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完整性和实现司法公正,本文针对刑诉法对被害人权利保护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三方面立法设想:1、进一步扩大和保护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的权利;2、确立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3、保障被害人刑事赔偿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市民刑法与敌人刑法的划分是21世纪初重要的刑法思想;刑事和解的人的目的性存在的哲学基础,所诠释的恢复性司法的恢复正义理念及刑事和解制度构建的适用范围均与市民刑法的内涵相契合;刑事和解制度的生存空间必然是市民刑法。本文将从刑事和解制度所具有深刻的哲学基础、所体现全新的司法理念,其制度构造的合理适用范围几个维度展开分析,试图论证这样一个基本命题:市民刑法是刑事和解制度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9.
刑事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是当事人,但目前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不尽完善,需要在附带民事诉讼起诉权、庭审权利.直接上诉权等方面完善被害人权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犯罪被害人是生命、人身侵害事件的最重要的当事人,然而,长期以来,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刑事司法制度层面,犯罪被害人的存在往往被忽略。在刑事诉讼法中,犯罪被害人通常被置于控诉人或证人的地位,对  相似文献   

11.
刑事被害人作为直接受害人,其权利无论在法律中还是在司法实践中一直遭受冷遇。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不仅承受着实体利益的丧失,程序权利亦未得到有效保护,适种权利保护薄弱背後有其深刻的社会动因。鉴于刑事被害人现实的权利境遇,完善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措施自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侦查人员可以对犯罪嫌疑入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由此可见,搜查权是法律赋予侦查部门的一项重要权力,具有很大的强制性,直接涉及公民的人身、财产及隐私权等宪法性权利。与其它权力一样,搜查权亦为一把双面利剑,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了一些保护人权的国际公约,在刑事诉讼领域,被告人的权利保障愈来愈受到重视,这对于消除封建社会遗留的将被告人当成被追诉客体的理念、推进我国的司法文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另一方面,对于被害人权利的保障却相对滞后,这对于受害人来说是十分不公平的,本文拟就被害人在诉讼中地位的变化、被害人权利保障的意义以及保障被害人权利的制度完善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白金刚  吴锋 《时代法学》2008,6(2):59-67
刑事被害人作为直接受害人,其权利无论在法律中还是在司法实践中一直遭受冷遇。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不仅承受着实体利益的丧失,程序权利亦未得到有效保护,这种权利保护薄弱背后有其深刻的社会动因。鉴于刑事被害人的权利境遇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加强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自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丽明 《行政与法》2006,(9):119-121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体现了国家对刑事被害人这一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反映了一国的法治水平。本文就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16.
侦查构造是利益衡量的理论。即何种样的侦查构造能够最好的平衡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与国家打击犯罪得需要这对矛盾。当事人主义的侦查观是在平衡了检察官、警察、法院、受害人、犯罪嫌疑人和律师等多方主体利益的基础上而提出的一种侦查构造。其合理性显而易见。本文便是在这种侦查观的指导下,旨在分析构建一种合理的当事人主义的刑事搜查制度。  相似文献   

17.
论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由权力到权利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和解是当事人自行化解矛盾的一种方式,刑事和解权在一定领域内应当视为被害人的一项应有权利,国家在该领域内的部分权力让渡可以看作是被害人应有权利的回归。刑事和解只适用于涉及个体权益遭受侵害的犯罪,需要通过对故意与过失、轻罪和重罪的界分,来确定刑事和解的具体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被害人"一词源于拉丁文"victima",原是指古代宗教仪式上向神供奉的祭祀品,在现代汉语中被解释为:因各种原因遭受到伤害、损失或者困苦的人。在刑事诉讼中,刑事被害人是指被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刑事被害人权利的独立性和重要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中,国家追求的目标是追究和惩罚犯罪,而对被害人来说可能更关注自身受损利益的恢复和补偿。然而,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对保障被害人权利方面的立法非常有限,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护。面对我国刑事被害人存在的诸多问题,需从立法上完善刑事被害人对犯罪追诉杈的法律保护,并在司法上完善执行阶段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多年的刑事抗诉司法实践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了其在保障司法公正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现有刑事抗诉制度也存在提起条件不明确、履行抗诉的程序不完善以及对被害人权益保护功能发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制约了刑事抗诉职权的履行;因此,必须进一步细化刑事抗诉提起的标准,分别按照二审程序抗诉和审判监督程序抗诉的不同特点完善刑事抗诉程序,切实保障刑事被害人的抗诉请求权,增强抗诉请求对检察机关的制约效力,以充分保障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