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法律援助制度是一项让经济条件困难或有某些其他原因的当事人,在需要法律帮助时,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获得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这是国家确保司法公正,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稳定重要的司法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法在一国法律制度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告人作为三方参与主体的一方所享有的辩护权是其享有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权利之一。该项权利的有效实现需要一套完备的制度加以保障,即刑事辩护制度。该制度一方面能够赋予被告人平等的诉讼地位,保障其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有利于查明案件真相,促进程序公正,实现司法公平与正义,达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是指律师从事刑事辩护,其向委托人提供法律意见或者在法庭上陈述、辩护时,发表的言论不受法律追究的权利。此项权利目前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承认,并成为律师在刑事辩护过程中为维护当事人利益和降低自身执业风险的有力保障。没有“豁免权”刑事辩护举步维艰刑事诉讼追求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双重目的,这是人类通过几千年的斗争和努力而取得的成果。惩罚犯罪指的是要及时惩罚有罪之人,但不能伤及无辜。保障人权要求在追诉犯罪的过程中,竭尽保护被指控者的程序性权利。两者共同构成现代刑事诉讼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完…  相似文献   

4.
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化、制度化的形式,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或减费的法律帮助,以保障其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制度。它旨在防止贫困的公民在诉讼或其它法律活动场合中,因贫穷而失去有效的司法保护,因困难而损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它是为了缓和法律的形式理性同实质理性之间的张力而建立的。因此,法律援助的制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制是否健全、司法人权保障机制是否完善的标志,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尺。在西方,法律援助制度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援助体系。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虽…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法律援助制度主要是指国家为经济困难的案件被告人或者是为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减免诉讼费用而提供法律援助的一项法律制度,其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法律援助工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对法律援助工作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主要探讨我国法律援助工作发展的问题,推动我国法律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6.
法律援助制度,又称法律救助、法律扶助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国家对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当事人或者为特殊条件的当事人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司法救济制度,是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要求,是正义得以落实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及法律服务人员,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并减免法律服务费,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实现的一种法律制度,是一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司法保障方式。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作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及律师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其主要功能是保障弱势群体在刑事诉讼中的合法权利。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已经确立了法律援助助制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实践、探索与前景(上)宫晓冰,高贞法律援助制度,是政府为经济困难的公民和某些特定当事人免费或减费提供法律服务、以保证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制度。它是国家保障司法人权和司法公正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  相似文献   

9.
追究犯罪与保障人权在刑事诉讼中是辩证统一的。在现阶段贯彻追究犯罪与保障人权相平衡原则,既要提高追究犯罪的能力,也要提高保障人权的水平;既要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益,也要保障被害人的权益;既要严格规制公权力行使,也要赋予专门机关追究犯罪的必要手段。在法律监督方面贯彻追究犯罪与保障人权相平衡原则,建议进一步完善追究犯罪的手段和措施;完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权利保障;完善诉讼监督制度,促进司法公正,依法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0.
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对某些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费用或者义务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它是国家法律得以平等、公正实施的重要措施,是社会进步文明的表现。自1994年司法部提出建立法律援助制度并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进行了试点之后,1996年1月召开的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上肖扬部长的讲话中又将“初步建立法律援助制度”列为“九五”期间全国司法行政工作的主要奋斗目标之一。建立法律援助制度,对于一个法制国家来说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一,体现了国家对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11.
吴丽芳 《法制与社会》2013,(22):254+258
法律援助是国家司法救济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政府出资,为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公民,或者特殊刑事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减、免收费的法律服务,从而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也能平等地获取法律服务、参与诉讼程序。这项制度是由各法律援助机构具体实施的,法律援助机构最重要的职能是受理、审查公民的法律援助申请,指派、安排人员为符合条件者提供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12.
《江淮法治》2014,(14):6-12
法律援助是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法律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论述中提出。“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大力发展法律援助事业.对于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人权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之管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之管见严本道法律援助,也称法律救助、法律扶助。它是指国家对某些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费用或者义务提供法律帮助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建立法律援助制度,既是一个国家保障法律平等、公正实施的重要措施,也是一个国家重视保护人权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援助制度是一项对生活困难的当事人依法给予缓交、减交或者免交诉讼费用或法律服务费用的法律制度,旨在通过保障出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需要的生活困难者同样能够向法院提起诉记或得到律师等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法律服务,从而为切实实现“法律面前入太平等”和“公正的审判”提供保证。里在19世纪,许多资本王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就已经建工了法律援助制度,到20世纪五十年代,发达国家的法律援助制度已经相当完备,连非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于六、七十年人纷纷建二起了法律援助制度。目前,法律援助制度早就成了世界各国民主与法制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与人权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作为刑事诉讼的焦点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为全面认识司祛人权的丰富内涵,逐步完善人权保障助诉讼制度,笔者特提出下列问题予以研讨。人权保障:刑事诉讼的宗旨长期以来,人们惯于把刑事诉讼的宗看表述为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两方面,这实际是一种误解。其实,从更深的层面来讲,惩治犯罪也是保障人权的一种手段,刑事诉讼追究犯罪,既是对被害者权益进行国家救济,更是为社会公众利益提供法律保障。因此,刑事诉讼的唯一宗旨就是保障人权。应埃说明的是,别早诉讼祛中的人权不宜仅仅理解为个人人权,更不能仅仅理解为被诉者即犯罪…  相似文献   

16.
建立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几点思考严军兴,王立中一法律援助制度是世界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司法社会救助。从法律援助的本质来看,是受国家法律保护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一种国家义务行为,同时这些行为的提供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而且必须是实际和有效的。一句话,法律...  相似文献   

17.
岳阳 《法制与社会》2013,(34):39-41
法律援助制度是一项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的司法救济制度,其对于保障人权、促进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该制度通过强化受援人的辩护权、加强私权利保护、律师辅助权力行使等方式,在保障受援人诉讼权益的同时,也对检察权中公诉权、侦查权、法律监督权等构成了制约.本文从概念的界定出发,分析法律援助制度制约检察权行使的原因、方式、效果,最终得出强化检察权行使的合法性和规范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强调,要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打官司难问题,特别是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保障社会贫弱者平等实现其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和崇高社会事业。大力推进法律援助事业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司法行政部门责无旁贷的一项重要任务。着眼推进  相似文献   

19.
姚磊 《天津检察》2008,(1):35-36
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在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上,对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因素而难以通过一般意义的法律救济手段保障自身权利的社会弱者,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制度设立的最直接目的即在于保护社会弱者的合法权益和确保司法的公正。众所周知,法律服务具有有偿性,而这一有偿性已成为公民平等获得法律帮助的最大障碍。拥有更多社会资源的当事人得到的法律服务将会明显的优于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其无法获得法律服务的社会弱者。  相似文献   

20.
(一)法律援助,是指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二)司法部设立法律援助中心,指导和协调全国的法律援助工作。(三)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在本地区法律援助中心的统一协调下,实施法律援助。(四)具备以下条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申请法律援助:1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合法权益需要帮助;2.确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公民经济困难标准由各地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