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法庭内外》2007,(4):58-58
法官:我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最近,我得知公司董事长在去年私自以公司名义为另一企业担保,造成了公司158万元的损失。此前.公司其他股东都不知情,他的这个行为严重违反了公司章程的规定:必须经全体股东同意公司才可担保。请问.作为—名股东。我是否可以以个人名义状告董事长,要他赔偿公司损失?  相似文献   

2.
刘亚  周玮 《方圆》2023,(20):34-35
<正>在打扫酒店另一房间时,朱小秋再次窃走了房客留下的现金,可没想到一走出房间,房客就找上了他“他要我拿8万元出来,否则要报警抓我。”“你为什么害怕报警?”“因为我被偷拍了……”面对检察官的讯问,男子朱小秋支支吾吾。虽然他不是第一次面对检察官,但这次情况较为复杂——他既是嫌疑人,也是“受害者”。2023年5月24日,朱小秋报警,称自己是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某酒店员工,  相似文献   

3.
一家公司,出资人是张劲和老刘,两人还签订了一份正式的《联营协书》,但实际工商注册股东却只有张劲和张静两人。股东中为什么没有老刘的名字?而这位张静又是何人?—场官司,原告公司和被告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都是张劲,且案件在第一次审理就“顺利”调解。自己和自己打官司,接着又握手言和,这唱的又是哪出戏呢?  相似文献   

4.
《法庭内外》2011,(7):57-57
法官:我与陈某等三人从2009年起共同开办、注册了一家股份公司,章程规定分别投资200万元,各占25%的股份。上月底因期满2年,公司决定就税后利润进行分配。但陈某等三人却以我尚有50万元出资没有到位,违反了公司章程及《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应当没有股东资格为由,拒绝让我参与分红。请问:陈某等人的观点对吗?  相似文献   

5.
《法庭内外》2009,(10):60-60
法官: 听说曾任职过的公司正在办理注销手续,我马上向劳动仲裁机构提起劳动仲裁申请。公司拖欠我3万元报酬,催讨几次都没有要到,如果公司注销了,我找谁要去?可是,工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却不等人,还没走完劳动仲裁程序,公司就注销了。原来的公司是注销了,可不久之后,我便发现,原公司的那几个股东,又重新注册了一家公司,业务还是原来的业务,只不过换了一块牌子。这不明摆着规避法律吗?可是,从法律意义上来讲,原来的公司终究不存在了,找那几个股东,他们也不理不睬,  相似文献   

6.
《法庭内外》2010,(12):58-59
我曾是一家电子公司的经理、法定代表人。2009年10月,公司因购买乔某的产品而欠下其25万元货款,并由公司出具一张盖有公司印章的欠条。2010年2月,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倒闭。面对多次催讨货款的乔某,我觉得心有愧疚,为安慰乔某,遂于2010年4月2日以自己的名义向乔某出具一张字据:“结欠乔某货款人民币二十五万元,本人愿在2010年6月底还清。”由于期满后未还,乔某遂诉至法院要求我清偿。明明是公司的欠款。但法院审理后,却真的判决由我个人清偿。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刹刹浮夸风     
某县召开年终总结会,要求各乡镇汇报乡镇企业完成指标。某乡党委书记问:“让我说真话,还是说假话?”一语既出,四座皆惊。县委书记问:“你这是什么意思?!”那个乡党委书记说:“讲真话,全乡乡办企业实际完成产值只有13万元,说假话,已达到5000万元。”假话为什么是500O万元,当场他没有讲,也没人再追问,但是不言而喻,在座的人人清楚。笔者将这事说给一些熟人朋友听,想探究13万吹成5000万算不算吹牛,结果回答都是“不足为怪”。不知道这众口一词的回答有多少依据,但有一点已得到证实,浮夸、吹牛各行各业都有,而且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8.
法官热线     
《法庭内外》2011,(2):57-60
公司拒不分红股东该怎么办法官:我与章某等5人共同投资300万元成立了一家公司经营农产品,其中我占15%的股份。经过6年的经营,至2010年底,公司已经累计盈利600万元左右。我为收回投资曾多次要求分红,但章某等4人却以应该抓住机会扩大经营为由,不仅在公司股东会上  相似文献   

9.
沪家解忧     
我的困扰: 2006年,我和我男友一起购置了一套房屋,产权登记在我们两人名下,该房价格62万元,我付20万元,我男友付12万元。我作为借款人。我男友作为共同抵押人贷款50万元,贷款每月由我独自还款。我们这几年也未共同生活,现我准备和他分手,但他提出房屋均等分割,请问他的要求合理吗?  相似文献   

10.
《法庭内外》2009,(11):58-58
法官:3个月前,一家公司向我厂购买了价值120万元的化肥,合同明确约定了公司须在1个月内付清货款。因1个月后公司没有依约付款,在我厂派人催款时,方知该公司早已负债累累,为了逃避债务,半个月前就已将经营所得及相关资产全部转移至各位股东,导致公司现已根本无力还债。请问,我厂能否直接要求股东还款?  相似文献   

11.
蒋立勤 《政府法制》2008,(13):62-63
受贿2618万元,另有527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这是广西南宁市市政管理局原局长张建辉从2000年至2007年为自己敛下的巨额财富。相当于在这七年时间里,张建辉平均每天有12133元进账,就其个人经济犯罪数额而言,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广西单打冠军”。一个处级干部,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向他进贡,而且数额居然达到3100万元之巨?  相似文献   

12.
《法庭内外》2007,(12):57-57
法官: 2004年,我丈夫把我们的400万元共同财产以其个人名义与朋友成立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后,我丈夫一直参与了公司的经营管理,但我未介入。现我与丈夫因感情不和准备离婚,仅就公司的股权分割达不成协议,其他股东也不同意我加入公司。请问,对我丈夫名下40%的股权,能否分一半给我?  相似文献   

13.
一、案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00年9月3日成立;注册资本60万元;由股东张某出资30万元占注册资本总额的50%;股东王某出资15万元占注册资本总额的25%;股东董某出资15万元占注册资本总额的25%。2003年7月8日该公司与吴某签订了《联营合同》,约定双方共同投资2300万元人民币,其中由吴某投资1127万元,占总投资额的49%;公司出资1173万元,  相似文献   

14.
《法制与经济》2005,(7):60-60
我厂与某经销公司发生一起经济纠纷,法院判决该公司赔偿我厂25万元。该案经强制执行,取得3万元后经销公司再无财产可供执行,法院由此中止执行。后经了解,经销公司的三个股东在成立公司时均未实际出资,只是凑了6000元“手续费”交给提供开办公司一条龙服务的某经济开发中心帮注册公司。公司注册的50万元验资款是由这家经济开发中心提供,刚注册完毕就全部从经销公司的帐户上转走了。  相似文献   

15.
法律解读     
全国首家一人公司2006年1月1日,全国首家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在素有“中国个体私营经济发祥地”的温州成立。温州人王毅诚从温州市工商局领取了“温州市温信电脑租赁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上,注明公司的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公司注册资本为10万元。根据2006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公司法》第58条的规定:“……本法所称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第59条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十万元。股东应当一次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  相似文献   

16.
鸟瞰上海     
一位事前不肯透露采访内容的老外导演问我:“为什么拍上海?”我回答说:“因为我是上海人。”
  “为什么选择登高拍摄?”,面对接踵而来的第二个问题我回答说:中国古人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想他不一定知道王之涣是何许人也,也不知道翻译是如何翻译的。但老外听完后点了点头说道:“高度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案例]孙某的儿子在A公司求职,A公司是由股东5人组成的有限公司,该公司股东张某告知孙某:公司准备扩张,如果孙某出资5万将成为公司的股东,年终分红,其子工作也一并解决。孙某依约交纳了5万元,A公司发给孙某股东卡,其子也在A公司谋得一个职位,第1年孙某分红得红利4300元,但之后两年不见公  相似文献   

18.
“对我使用他研究的新医术.为什么不跟我说一声?何况这个新医术当时还没获卫生部门认可!”患胃癌到医院做手术,旧病未好还患上了一串新病。‘柳州市民邓某气愤地将医院和主刀医生告上法庭,索赔18万余元。这是我国首例患者状告临床试验新医术侵权案。法院只判决医院负有一定的医疗过错责任.赔偿患者3万余元,2006年12月18日.邓某向广西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相似文献   

19.
Q:王律师,你好! 我是本市某大型国有企业的退休职工.2014年6月份,朋友向我推荐了一家开设在浙江省宁波市名为“××财富”的网贷平台.该网贷平台对投资者有投资10万元一个月可净赚两三千元的承诺.考虑到朋友投资后能按期收回一定的利息,且投资具有周期短、效益高的特点,我也先后在这个平台投资了十几笔钱.2014年11月6日,我发现11月5日一笔到期的4万多元不能取现,这时,朋友打来电话告诉我,他在网络上看到了“××财富”公司可能不行的消息,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赶紧到宁波鄞州区寻找这家公司,发现许多投资者正在公司门口讨要投资款,公司法定代表人已经失联.我们想请教律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我们该如何追要投资款,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法庭内外》2007,(6):58-58
法官: 2000年,我与7位朋友每人出资20万元成立了一家劳务有限责任公司。但是,由于几人都不懂经营,生意惨淡,公司严重亏损。其中4位股东认为公司继续耗损下去没有意义,提议对公司进行清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