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串敦  邓青 《俄罗斯研究》2012,2(2):101-121
当前,俄罗斯地方领导人的任命方式演变为统一俄罗斯党主导下的推荐制.于是,曾是地方政治核心人物的地方领导人职位,就被编入统一俄罗斯党主导下的猎取官职的一部分.作为协作型支配政党,统一俄罗斯党既想把地方精英拉拢进政党内部,又要他们恪守纪律,当然是困难重重.然而,支配政党能够抑制潜在反对派的观点,在俄罗斯得到了印证.支配政党主导下的独裁体制,也表现出优于其他独裁方式的强劲的可持续性.不过,协作型支配政党本质上是保守的,容易出现维持现状的倾向,结果造成统一俄罗斯党动员能力下滑的问题.2012年选举后的混乱、地方领导人公选制的再度复活备受诟病等现象,都可以在这一脉络中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的新欧亚主义思潮与欧亚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的欧亚主义思潮经历了古典欧亚主义、古米廖夫欧亚主义和新欧亚主义三个阶段。以杜金为代表的新欧亚主义宣称用现代地缘政治学思想、传统主义、“保守的革命”新方法论和“第三条道路”经济模式丰富了欧亚主义。“欧亚党”把新欧亚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属于中派政党,在政治上支持普京总统。但是普京的观点与新欧亚主义并不一致。新欧亚主义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内容。新欧亚主义和欧亚党在俄国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3.
2020年1月,普京宣布政治改革初步方案,俄罗斯政治将在联邦层面发生巨大变化。同年9月13日,在俄罗斯地方选举中“统俄党”大获全胜。普京的一系列政治操作——政府重组、宪法修正似乎已初见成效。实际上,俄罗斯政治在地方层面上已经发生许多变化。通过使用python语言自编程序从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的官方网站抓取相关数据,本文研究了从2008年至2020年的情况,发现普京及“统俄党”在地方政治中的支持度明显不如在联邦中央,自2018年以来其他党派赢得一些地方选举的趋势仍在延续甚至加强,但“统俄党”在地方的表现未直接影响到联邦层级。从政治、经济、民生角度解读俄罗斯地方与中央政治态势的显著差异十分重要。未来俄罗斯存在普京续任总统或“统俄党”顺利推出新人执行类似普京政策的可能,但也不能排除“统俄党”落选反对派上台的可能性。俄罗斯政局的下一个重要观察点是2021年第八届国家杜马选举。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地方选举的结果往往能够反映出俄罗斯的政治社会形势、中央地方关系的变化情况以及精英的流动和发展状况,对国家杜马选举甚至俄罗斯总统选举都有一定的影响。2018年俄地方选举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普京支持的“统一俄罗斯”党不仅失去多个地区的领导权,在地区立法机构的席位也大幅缩水。相比之下,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则取得了不错的竞选成绩,在所有参选地区的得票率都有所提升,大幅提高了在地区立法机构中的席位占比。但是由于政治当局的打压、左翼政党内部的分裂和俄罗斯联邦共产党自身的发展局限,俄罗斯左翼政党在短期内依然无法与强大的政权党抗衡。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联合其他左翼政党和爱国力量,才是俄罗斯左翼政党复兴的长远之计。  相似文献   

5.
转型中的俄罗斯政党制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俄罗斯政党制度转型的主要内容是从苏联时期的一党制转向西方式的多党制。它经历了从最初的混乱无序状态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若干阶段。普京执政两年多来,对政党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政党法》的制定和实施,使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有所提高,初步形成了由左、中、右三派政党组成的多党制格局。但是,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相比,俄国的政党制度还不成熟,仍有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整个20世纪里,俄罗斯的政治生活一直处于政党政治极不健全的状态中,"无执政党的政治"是其最真实的写照,也是20世纪俄罗斯政党制度的最重要特征.现代俄罗斯的政党制度,是在现代政治文明和国内危机的双重压力下产生的.本文试图通过对20世纪沙皇俄罗斯和苏联时期的俄罗斯两个时期政党制度的简单描述,从历史分析中寻找今日俄罗斯政党政治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7.
“第三波”民主化国家普遍未按西方预想的轨道进行民主化转型,相当多国家形成了选举型威权、竞争性威权等混合政体,同时建立起霸权型政党体制,并且在政治实践中展现出明显的政治韧性。作为“第三波”国家中的主要代表,俄罗斯也建立起了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混合政体,其政党体制同霸权型政党体制在形式上相似,但存在实质性差异,是一套以“政权党、卫星党、反对党”为主体的复合型政党体制。尽管面临一系列国内外重大挑战,在2016和2021年的国家杜马选举中,克里姆林宫均能通过充分调动资源,有效运作复合型政党体制,成功确保统一俄罗斯党取得宪法多数席位,实现控制议会的目标,对维护俄罗斯国家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提升了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双方达成设立新的俄--北联合理事会及"北约20"机制的协定.对于俄罗斯来说,与北约关系的接近不仅可以阻止北约第二轮东扩的推进,还有可能通过发展与北约的关系来达到融入欧洲从而融入世界的目的."9·11"事件后,北约东扩将继续向前推进,目标是中东欧及波罗的海国家.但未来北约东扩的推进也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休克疗法"为何在俄罗斯失败?——一个文化解读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开始了其激进经济转轨的历程,并确立了以"休克疗法"为路径依赖的转轨模式.然而,该转轨模式在俄罗斯是只有"休克"而没有"疗法",且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十多年来,有关"休克疗法"在俄罗斯失败的原因,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仔细研究,著述甚丰.但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学者们多从经济理论、经济规律、经济政策等角度去分析俄罗斯激进经济转轨失败的原因,而很少有学者去从文化的视角探讨"休克疗法"失败的原因.本文将尝试着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印俄等新兴经济体的兴起,亚太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世界地缘中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同时,太平洋两岸的美中日印俄澳等主要力量越来越关注地区秩序、体系等问题,并试图确立本国在上升的亚太地区及将形成的地区体系中的地位,建立有利于本国的地区体系框架,融合、制约和平衡其他地区力量.因此,亚太地区正在酝酿、出现和形成某种以地区主要力量为若干中心和框架的地区体系和秩序.在此情况下,本文倡导容纳亚太地区主要力量的"太平洋主义"结构、体系和秩序,以全面反映21世纪亚太力量格局的发展变化,融合亚太地区大国问的共同利益和共识,确定地区经济政治的制度安排,确保亚太地区长期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The US has been reluctant to acknowledge Russia's relevance to the Asia‐Pacific, the author says, because “too little time has passed since the interests of these two former adversaries collided in the region.” Russia has the longest Pacific coastline and borders with China, Japan, Korea and Mongolia. Despit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however, Russia is still not an integrated participant in Northeast Asian economic cooperation. Vladimir Ivanov is a Visiting Fellow at the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ortheast Asia in Niigata. He argues that Russia has made a clear choice between “guns and growth,” and that the country should be allowed to come in from the cold and join this region's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与强制外交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春泰 《美国研究》2006,20(3):49-64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学者最先将强制外交与威慑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并对此展开专题研究。根据美国现有研究文献,本文阐述了强制外交的定义、效用及局限性,剖析了影响强制外交成败的因素,并对美国强制外交理论研究的现状和实质进行了评述。作者认为,分析影响强制外交成败的因素是美国学界研究的重点,旨在直接为政府的外交决策提供服务。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强国,有机会和能力实施强制外交。由于美国未来可能会更多地运用强制外交,因而该专题理论研究将会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3.
2014年初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与美欧关系降到冷战结束后的最低点。但是,具有战略忍耐力的俄罗斯调整对外政策,先是在叙利亚战场打开局面,接着在2019年与美欧的关系也出现缓和。俄美领导人举行会晤,两国外长互访,两国开始就是否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进行谈判。同时,俄美在军备竞赛、地区冲突、人文限制等领域的争斗依旧激烈。随着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临近,通俄门阴影是否可能再度影响俄美关系,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俄与欧盟关系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双方都有改善关系、加强合作的愿望。乌克兰问题是影响俄欧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2019年乌克兰总统选举后乌俄关系出现某些松动与对话端倪,这将使俄欧关系在2020年继续朝着缓和与合作的方向发展。美国对俄政策调整对俄中关系也许会产生某种影响,但是对整个俄中关系不会发生大的作用。俄乌关系打破僵局、俄欧加强合作则符合中国的立场和利益,中国乐观其成。  相似文献   

14.
试论美国最高法院与司法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东来 《美国研究》2007,21(2):28-47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是世界上最有权威的法院之一,这一权威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它对美国宪法的最终解释权。以司法审查这一制度形式体现出来的宪法解释,一方面使得美国古老的宪法得以与时俱进,适应美国不断变化的现实,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场关于最高法院是否越权的永无休止的争议。最高法院的历史表明,貌似中立的法院及其大法官依然无法完全摆脱时代潮流的影响和政治势力的干预。无论是对司法自由主义还是司法保守主义,司法能动还是司法克制,人们只有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才能理解。同样,司法审查所具有的反民主、反多数的难题,也只有在美国独特的联邦制和选举政治的制度框架内才能得以解释。  相似文献   

15.
伊朗核问题的出现为美俄的战略争斗提供了新的内容.美俄围绕伊朗的弃核问题展开激烈的竞争和有限的合作.美俄双方在伊朗核问题上的表现和作用最终取决于美俄伊战略关系.美伊敌对和美俄的战略冲突是主导这个战略三角的基本要素.由于美国在核问题上需要俄罗斯的支持,而伊朗需要把俄罗斯作为屏障来防范美国的压力,从而使得俄罗斯在这个战略三角中处在两边谋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对世界新秩序的构想是同俄在当前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大国复兴的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的。俄国内对于当今世界和世界新秩序有四种观点,其中"多极世界"论和"美国单极世界"论对俄外交影响最大。独立以来俄在如何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方面,外交政策选择存在三种取向上的论争,并在事实上构成了俄外交政策演变的三个阶段。普京外交的实用主义即"利用对手的力量为我所用",这同普京的国家利益观相关联,也是俄罗斯从现代国家向后现代国家转变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这决定了它的两重性和矛盾性。对"多极世界"构想的预期是多方面的,但叶利钦时期的多极化外交无论从主观动机还是客观反应均被更多地赋予了对抗性和制衡性,普京执政后开始将其转向理性而务实,更加注重大国协调和多边合作。  相似文献   

17.
美国关于危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以中美关系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夏立平 《美国研究》2003,17(2):73-86
美国从冷战时期开始就逐渐发展起一套危机管理的理论、机制和方式.中美危机管理是美国在国际政治中进行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政府在中美危机管理中既运用其一般意义的危机管理理论和机制,也有一些独特的指导思想和方式.这些对中美危机控制的实践有重要影响.冷战结束后,中美两国在实践中都积累了一些危机管理经验,并开始建立某些危机管理机制.由于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的不同,中美两国现有危机管理机制差异较大,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与适应.影响中美危机管理的主要因素包括实力对比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危机的结构、各自国家的对外战略、国内政治因素、盟国和盟友关系、文化和价值观念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美国学界始于20世纪80年代关于美国是否衰落所引发的辩论进行了分析介绍,特别对其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两位学者——美国衰落论的主张者保罗.肯尼迪与美国复兴论的倡导者约瑟夫.奈——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就此次辩论对于我们如何看待今天美国的力量状况,以及当下的美国衰落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认为,此次辩论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论性问题——历史类比方法的适用性问题,如何看待历史发展的延续与变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何量度一国之力量问题,硬权力与软权力的关系问题,文化与文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与作用等问题——在今天依然具有一定的学术与社会价值,值得继续关注。  相似文献   

19.
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国理念、实践与政党政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伊斯兰教国家之一,伊斯兰教国议题成为执政党巫统和反对党伊斯兰党争取马来选民支持、寻求政治合法性和打击对手的重要手段之一.华人政党也加入伊斯兰教国的争论,因为这关系到国家政体、民主、种族平等和多元宗教等大问题.在马来西亚政党架构、政党斗争、多元宗教和多元种族的特定条件下,伊斯兰教国议题成为近年马来西亚伊斯兰教政治化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