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问政具有沟通便捷、沟通成本低、问政主体平等诸多优势,也存在着各种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网络问政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整合网络资源是实现网络问政科学发展的基础,问政平台功能设置完善是网络问政科学发展的前提,规范网络问政主体行为是网络问政科学发展的任务,建立良好的体制机制是实现网络问政科学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网络问政对政府决策、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社会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我国公民参与网络问政仍存在部分领导干部对网络问政认识存在误区、公民参与网络问政的自由缺乏有效规范、公民参与网络问政的相关制度环境缺失等问题。因此,强化政府引导、推进网络问政健康发展,提升领导干部对网络的认识与应对能力,培育公民有序理性参与网络问政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网络问政的开启及对问政者的角色考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问政是公共行政主体通过网络途径就政务情况向民众征询意见的活动过程。问政的便利性、参与的广泛性和交流的平等性是网络问政的特点和优势。网络问政是广大网民参与公共行政事务讨论和表达自身权利诉求的有效方式,网络问政的开启和正常运行对于实现科学决策、降低行政成本和处理好突发事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网络问政中,问政者不但是网络问政的开启者,而且是网络信息的接受者、网络舆情的主导者和政务工作的被监督者。信息处理判断复杂性、舆情整合手段单一性和政务工作监督严格性是问政者在问政活动中面临的主要考验。问政者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应对角色考验,应对的核心是提高自身素质,应对主要通过夯实动力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工作基础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4.
"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型议政、问政方式,不仅创新了民主形式,而且成为了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提升领导干部"网络问政"能力,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正确认识网络问政、积极应对网络问政、科学运用网络问政、规范管理网络问政。  相似文献   

5.
网络问政具有沟通便捷、沟通成本低、问政主体平等诸多优势,也存在着各种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网络问政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整合网络资源是实现网络问政科学发展的基础,问政平台功能设置完善是网络问政科学发展的前提,规范网络问政主体行为是网络问政科学发展的任务,建立良好的体制机制是实现网络问政科学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陈荣伟 《新湘评论》2012,(23):52-52
资兴市把网络问政作为紧密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善待、善管、善用网络民意,着力探索网络问政新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7.
周迎春 《学习导报》2014,(12):10-12
网络问政是信息化背景下党的群众路线的拓展和创新。近年来,郴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网上群众工作,大力推行网络问政,在实践中构建网络问政"五大平台"体系,建立网民留言"链式流程办理"机制,有效畅通了民意诉求渠道,解决了群众困难,疏导了网民情绪。架设"立体式"问政平台,确保群众有地方"问"跳出局限思维定势,树立大网络问政理念,在全市构建网络问政立体式格局。纳入日常工作体系。2011年底,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做好重点网站网民留言办理的通知》,明确市、县、乡三级党政主要领导为网络问政第一责任人,从市委书记、市长到县委书记、县长,到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在重要新闻网站和地方门户网站首页设立公开留言平台,将网络问政纳入日常工作内容:从各战线、市直各部门到县市区各职能部门,从主要领导到各处室、各科(股)室,在本地本部门网站设立公开留言平台,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十字架”网络问政平台体系。整合网站群落平台。要求市县各新闻网站、政府职能部门网站设立互动交流平台、网民意见发布平台、民情直通车等,全市共有120多家政府职能部门网站设立网络问政平台。  相似文献   

8.
网络问政视野下网民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问政是政治生活领域的新生事物,也是一种趋势。在网络问政视野下,网络问政主体重要方面——网民的网民意识有进步的方面,也有缺失的方面。造成进步和缺失的原因除了现实中的公民缺乏问政意识之外,还有网络本身的特点。必须从制定网络问政促进法、建立网络话语公共领域、宣传网络与问政知识、搭建和维护网络问政平台等方面培养网民意识。  相似文献   

9.
网络问政常态化是大势所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问政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网络特有的广泛性和交互性是传统媒体不可企及的。正因为如此,网络问政才能以其特有的强大生命力不断地向前发展,成为现代人们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网络是当今领导干部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渠道。面对日益增多的网民参与,推动网络问政常态化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0.
熊建华 《党课》2011,(10):65-66
网络问政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网络问政是否被重视,体现出领导者是否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否善于从新生的信息交流渠道中捕捉民众智慧,倾听民意民声。面对日益增多的网民留言,推动网络问政常态化已是大势所趋。作为领导干部,除了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外,还要养成上网这一“第五习惯”。  相似文献   

11.
问政网络是指网络普及时代,公民与政府展开理性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一般由网络理念、网络组织和网络运行机制等核心要素构成。宁波市模块化问政网络是网络行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一次新的飞跃,不仅能够节约政府成本,实现网络行政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而且是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范式。  相似文献   

12.
网络问政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产物,是政治民主与社会和谐的选择。当前,网络问政已成为公民了解政事、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成为政府掌握民情、集中民意,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渠道。本文在对网络问政常态化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简述了网络问政的意义价值,探讨了实现网络问政常态化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方付建 《学习月刊》2012,(13):19-20
网络问政已成为广大网民及各级政府十分关注的现象。网络问政成了民众实现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新途径.同时也是政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主要途径(李江梅.和丽芬:《“网络问政”话语领域的良性建构》,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出现,深刻影响了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在发扬民主、实施监督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当前我国网络问政中存在着大量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发挥网络问政的优势,是现阶段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网络问政是网民表达诉求、进行网络监督;政府问计于民、汇集网络民意的重要平台。网络问政体现的是一种政府领导与网民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在网络问政中领导的沟通艺术的运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陈岗 《当代贵州》2010,(15):58-58
中央领导人多次强调要重视网络的力量,积极开展网络问政,并身体力行地推动这一进程。如今,越来越多的党政官员开始主动借助网络征询民意,“与网民在线交流”、“开设博客”、“开通省(市)长电子信箱”……一股网络问政新风正在各地党政机关蔚然兴起。  相似文献   

17.
网络问政的条件及推进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有微服私访,今有网络问政”。网络问政成为当今时代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新尝试。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作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在线与网友交流。高层领导的垂先示范,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网络问政的进程。各级党委及政府也纷纷触网,利用网络问政于民,了解社情民意、汇集民智,掀起网络问政热潮。在网络化时代,网络问政正逐步成为党政领导干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网络问政在中国已渐成趋势,并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乃至今年两会上,不少地方把网络问政正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而温家宝总理的两次在线访谈,更进一步掀起了民众的网络问政热情。一、网络问政不会自动达成善治中国有接近4亿的网民规模,网民的文化水准和参与热  相似文献   

19.
宛诗平 《先锋队》2014,(8):36-36
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体察下情民情,把脉民众感知,乃执政之基。近年来,各种各样的“网络问政”、“电视问政”、“微博问政”等等层出不穷,这些“百姓问政”方式让普通民众有机会“当面”向官员提出“麻辣”问题,倾诉不满乃至毫不留情地问责,  相似文献   

20.
《探索》2015,(3)
网络问政平台既是民意表达的新出口,也是舆论监督的新途径,更是解决社会矛盾问题的新载体,它的制度化建设需要建立相应的回应机制和沟通协调机制予以保障。回应制度是政府与社会通过互联网平台合作共治、广泛互动,政府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公共需求和公民利益诉求的一种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网络问政平台的沟通协调机制建设,需要把网络问政与网下问政结合起来,以实现科学问政、民主问政和依法问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