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里香 《新湘评论》2012,(24):54-54
一门三院士,这在中国科学史上绝无仅有,即便是放之于世界,也是屈指可数。三院士是谁?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他们的父亲就是鼎鼎大名的梁启超。梁家满门俊秀,自然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梁启超的《宝贝,你们好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是梁启超写给子女的家书,里面满是父亲对孩子的期许。  相似文献   

2.
邵火焰 《前线》2013,(12):199-199
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一生的最大业余爱好就是读书。他五岁的时候就能读《三字经》,虽然那时还有很多字不认识,但并不妨碍他阅读的兴趣,因为父亲已口授他学会背诵了。八岁的梁启超就能提笔作文,九岁时就一口气写下了一千余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曾有过兄弟革命家、夫妻元勋、父子将军的精彩佳话,令无数后人景仰动容.不过,我党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个独特的高知家庭鲜为人知:两代三人,个个是共产党员、人人是院士,父亲还担任过全国政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4.
公论与私谊     
羽戈 《廉政瞭望》2012,(24):48-48
杨度与黄兴、梁启超都是好朋友。然而杨度与梁启超的交情,还要更胜一筹。1898年.这两位当时最优秀的青年才俊初会于湖南时务学堂,一见面便打嘴仗;五年后的秋天,二人在日本重逢,终于言归于好。此后唱和、合作不断。杨度的名作《湖南少年歌》,梁启超是第一读者.且首发于梁氏主编的《新民丛报》。梁启超给康有为写信,  相似文献   

5.
钱玄同(1887——1939),浙江吴兴县人。父亲钱振常是清朝光绪年间的举人。哥哥钱恂是清末的一位外交官,是当今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的父亲。钱玄同自幼读经。十八岁那年,他借来梁启超编辑的《新民丛报》,一下打开了思想的窗子,十分向往变法维新的主张。1906年,钱玄同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1908年,在东京  相似文献   

6.
1、父亲是个感情甚笃且细腻丰富的人 在胡木英的记忆里,父亲一生的主要形态,就是三种.写、读、思。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2,(14):26-27
左太北说,我是1940年5月生的,8月份就开始百团大战。所以我实际上跟父亲就呆了三个月,那时候我刚刚三个月大。我并不太了解父亲。到了1982年,母亲突然把父亲在抗日战争中写的11封信给了我,这些信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从这个时候开始,我才真正觉得我有一个爱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8.
一个教授,夜半逾墙;一个工程院院士,在号称火盆的重庆,家中竟没有空调;在八岁女儿的人生经历中,这位父亲竟只陪她上过一次公园……他就是重庆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士中。他荣获了众多科技奖,拥有着3项专利。他的动力是什么?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的史学有历史哲学的维度,他将佛学的某些观念运用于历史问题,上升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历史哲学。梁启超对旧史学的批判,实际上就是对儒家史学的批判。为超越旧史学,前期梁启超以自然科学为新史学的方法样本,以进化论为新史学的理论武器,后期梁启超放弃了科学的诉求,转向佛学,这使他的新史学不再执着于历史科学的定位,而是增加了历史哲学的维度。佛学对梁启超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引进业力、共业、心力、因缘等佛学概念和理论,并使他拒绝英雄史观,质疑历史的因果律,调整历史的进化观。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为历届最难、申报人数最多的一年,要成功当选院士,必须有三分之二的院士投票才能算通过。由第一轮的.484位候选人到进入第二轮公示和投票的164位候选人,经层层评选后,只有4位当选本届院士。其中.贵州大学工学院空间研究所的马克俭教授就名列其中。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尽管以善变著称于世,然而他对史学的热情和研究却终身不辍。进入20世纪20年代,伴随着对文化问题的兴趣盎然,梁启超的史学研究转向文化史。于是,他开始构想中国哲学史、文学史和宗教史。“著中国宗教史”的设想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不仅展示了梁启超的宗教理念和诉求,而且流露出他对儒家、道家和墨家的判定。因此,这一设想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也将梁启超思想的民族性推向了极致。  相似文献   

12.
有个搬砖的工人,带着八九岁的女儿辛苦地过活。女儿很懂事,学习成绩全班第一。有一天父亲加班回家,女儿已经睡了。父亲洗刷完毕从女儿书包里掏出作业本检查,学校规定要家长签字。当父亲审阅女儿作业时,他惊呆了!原来百一道连线题,左边是“一车土、一块砖、一张纸”,右边是“一吨、两公斤、三克”。女儿在“一块砖”和“三克”之间画了一道线。  相似文献   

13.
李健 《理论建设》2023,(6):103-112
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国家安全的威胁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无数仁人志士都将反对帝国主义视作构建现代中国国家安全的前提。作为近代中国重要的国家安全思想家,梁启超与李大钊均痛陈帝国主义对国家安全造成的严重危害。李大钊曾一度受到梁启超的思想影响,但他最终意识到了梁启超反帝思想的局限性。梁启超没能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考察帝国主义的阶级属性,这导致其曾主张“民族帝国主义”国策,倡导以帝国主义对抗帝国主义的方针,亦曾采取改良主义的反帝策略,低估了帝国主义的危害。与梁启超相比,李大钊不仅洞察了帝国主义的阶级本质,亦对帝国主义采取了坚决的革命态度,在反帝思想上决定性地超越了梁启超。  相似文献   

14.
李黎力 《世纪桥》2012,(10):10-17
今年五月三日是我父亲李范五100周年诞辰,几十年过去了,我从来没有忘记过我的父亲,每当我想起他总是心绪万千,热泪盈眶,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志向远大,立志献身於祖国的解放事业。但是他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前,思想上有过许多曲折。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周恩来在青少年时代所崇拜、引以为楷模的人物。从周恩来在南开中学时代写的文章和留日时的日记来看,周恩来所崇拜的人物是中国近代思想的启蒙家梁启超。梁启超出生于1873年,1896年23岁时在上海主编《时务报》,以通俗易懂的文笔介绍西方近代国家的社会制度、思想而名噪一时。1898年周恩来出生,正值梁启超协助康有为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梁启超自当往日本。在日本长期的流亡生活中,梁启超在《清议报》…  相似文献   

16.
母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是一名税务统计师,每天晚上总要在油灯下算账到深夜。一天晚上,父亲又在低头算账。他在账台旁的长椅上睡着了。恍惚中,他做了一个梦:只见10个数字像10个淘气包,每个淘气包又有很多兄弟姐妹。父亲要把它们唤回来,它们却把父亲的话当作耳边风,还一个劲地扮鬼脸。  相似文献   

17.
收入有多少? 铁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并不介意“晒”出他的收入。他1995年当选院士,当时每月的“院士津贴”是200元,几年后上调至每月1000元。迄今为止,1000元仍是全体两院院士享受的月度津贴标准。80岁以后的两院院士成为“资深院士”,不再拥有院士选举的投票权,但另外领取“资深院士津贴”,每年1万元。  相似文献   

18.
高级知识分子的楷模——中科院院士、哈工大教授、我国激光专家马祖光,按他的造诣和学术水平选为中科院院士是理所当然,名正言顺的。但1997年学校推荐他是,他不让上报;1999年第二次推荐,他给中科院写信说“不够条件”,要求退回材料;2001年第三次推荐,是在校党委书记做了工作,他听从“党的安排”才签字同意上报的。  相似文献   

19.
李敏 《湘潮》2014,(2):29-31
1924年9月13日,长沙市望麓园四号老宅,并不富裕却是书香门第的黎家又一男孩诞生。这天,正值黎母生日,教书的父亲黎浦棠想起《诗经》中的“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便为孩子起名介寿,以表达为母祝寿之意。他,就是当今鼎鼎有名的医学泰斗、中国工程院医药与卫生学部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黎介寿。  相似文献   

20.
彭敏 《党史文苑》2004,(6):18-20
本文从法治思想、宪政理想与司法改革实践三个层面阐述梁启超对中国近代法制的作用与影响,认为梁启超宣传以西方民权学说和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法治思想与宪政主张是中国近代法制启蒙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改革司法制度、倡导司法独立的主张和实践对于中国法律思想和法制的现代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