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体性事件频发背景下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群体性事件频发凸显了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推进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建设,就要从弱势群体的主体化意识和组织化及制度化等方面努力,这是当前减少和阻止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肖静 《学理论》2013,(6):56-57
群体性事件作为社会冲突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呈现多发态势,参与人数、发生频率逐年增长,冲突程度日益加剧。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对社会秩序、稳定产生极大冲击,给公共安全带来严重影响。社会群体性事件具有复杂系统的非线性特征,线性的分析模式无助于深入理解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运用非线性的多源流理论分析群体性事件中问题源流、社会心理源流和政治源流的形成与发展,对于群体性事件的治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北京市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的组织化特点日趋明显。有必要畅通体制性渠道,通过吸纳"草根精英"进入信访代理员队伍、大力发展"网格内"基层自治组织、着重培育"维权型"社会组织等方式,将自发的社会维权运动引向以可控的组织形式表达诉求,破解群体性事件日趋组织化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 《理论探索》2005,5(5):18-19
群体性事件是人类社会矛盾运动的产物,是人民内部矛盾的极端表现形式。改革中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利益调整的失衡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经济根源;广大群众较为严重的政治依赖性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政治根源;公民开放意识、权利意识的增强与不适当膨胀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5.
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社会新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通过法律制度化的建设,完善社会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是预防社会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从法治视角研究群体性事件,界定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分类及特征,分析其成因.在法治的框架内高效及时地处置、防治群体性事件,是现代法治理念对一个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社会的健康发展和长治久安,才能探索出一条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推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事件的组织程度,对群体性事件的后果有直接的影响。典型案例表明,具有明显组织性的群体性事件,因民众的表达能够纳入组织化的渠道,其破坏性相对较小,而缺乏组织性的群体性事件,因民众表达无序,其破坏性也相对较大。然而,组织化的群体性事件,由于潜在的政治性往往被政治体系所排斥。因此,对群体性事件的后果控制,政治体系需要有正确的政治认知,通过集体行动的边界确定来控制行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唐伟 《学理论》2009,(30):31-32
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是人们采取行为的根本动因,人与人的关系本质上是利益关系。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其本质是利益关系不协调的极端表现。本文从利益视角剖析转型时期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预防和控制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来各种矛盾交织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呈现出高发态势。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分为民族群体性事件、宗教群体性事件等三种类型,由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影响,境外敌对势力干预等原因引起,有政治化、国际化、组织化的发展趋势。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要严格区分事件性质,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法对社会控制的作用,建立健全处置事件的组织,建立多元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9.
《行政论坛》2017,(1):92-96
随着旅游群体的增加,涉旅群体性事件呈高发态势。涉旅群体性事件作为群体性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旅游业和旅游景地形象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的同时,也扰乱了正常社会工作和生活秩序,对社会的稳定及和谐发展留下了隐患。基于对"7.24张家界涉旅群体性事件"的分析,化解涉旅群体性事件的策略是:加强对旅游市场的有效监督,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和法规体系,建立诉求表达渠道,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建立健全现场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社会背景下,要实现实战情况下情报信息"点对面"的针对性指导和"点对点"的精确性打击,着力提升驾驭复杂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妥善治理群体性事件,为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决策服务,就必须牢固树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大力加强与改进情报信息工作,努力增强情报信息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与预见性,牢牢把控群体性事件的事态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艳 《学理论》2013,(13):68-69
农村群体性事件指那些发生在农村地区的,由农民组织参与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且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程度负面影响的事件。通过对"乌坎事件"的解读,从民众和政府两个角度揭示社会资本在农村群体性事件中的运作逻辑,最后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提出了对农村群体性事件防范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农业税的取消和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向农村的推进,改变了土地与乡村各主体的价值关系,导致农村土地博弈激增。农地产权制度和征地制度的缺陷致使激增的土地博弈呈现无序化趋势,由此所产生的矛盾无法有效地、制度化地解决,致使征地型群体性事件频发。由于此类群体性事件中各主体所追求的合法利益与非法利益相互缠绕,所使用的合法手段与非法手段相互混合,决定其处置难度更大。治理此类群体性事件的根本之策在于通过乡村综合改革使土地博弈走向有序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地方政府对环境群体性事件普遍存在"重应对,轻预防"的倾向,公众参与难以真正实现,环境群体性事件此起彼伏。在对环境群体性事件根源分析与发展趋势研判的基础上,强调各主体协商参与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治理,可以构建"政府+公众+第三方组织"的协商沟通平台,推动政府单向度环境整治转向"多元主体协商治理",力求促成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环境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大规模密集爆发,一时间成为了社会及公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有着诸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公民的参与未能实现制度化和有序化,因此,从当前社会背景及制度等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通过保障公民环境权利、完善环保参与制度以及发展环保社会组织等方式,实现公民环保参与的有序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5.
群体性事件滋生社会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政府的执政公信力,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文章在分析了学者已有的对于群体性事件概念、分类和原因以后,提出从行政执法的视角分析群体性事件,包括失当的行政执法导致或者扩大了群体性事件,得当的行政执法有效化解群体性事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行政执法是预防、化解、妥善解决群体性事件的重要举措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骆家林 《学理论》2010,(27):72-74
群体性事件由于其突发性、破坏性等特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村群体性事件更是直接关涉我国基层政权的稳固,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对其进行学理分析有必要更有价值。以L村一起群体性事件为例,探讨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因素和发生过程。从参与缺失、怨恨动员和熟人网络、利益纠葛等方面重点分析了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7.
冲突与纠纷是群体性事件的一般表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证,从而形成群体性事件的一般理论。在我国,对群体性事件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称谓和认识,从法哲学角度进行分析,有利于采取法律的手段防范、处置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8.
维权型群体性事件占目前中国各类群体性事件的绝大部分,乌坎事件便是一例。政府对此类事件的处理方式在国内广受关注,是各领域学者研究的重点。博弈论是对现实问题的抽象,能对维权型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提供独特视角的指导。通过智猪博弈及其改进模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政府妥善化解此类事件在于规则化的妥协让步,这不仅关乎社会的秩序与稳定,更为重要的是,关乎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9.
周月波 《学理论》2013,(6):15-16
群体性事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行为方式,它既是社会学的重要范畴,也是政治学的发展概念。群体性事件治理理论作为一种理论发展,它既发展了社会理论,也创新了政治发展理论尤其是民主转型理论。把群体性事件作为政治发展特别要素的角度来分析,并把其放入民主发展理论的范式转换中来思考群体性事件的含义、特点、过程及其与民主进程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0.
正网络群体事件具有的过程特性提起网络群体事件,人们所想到的便是在网络空间发生的突发性事件。这种理解既有它的合理性,也有它的缺陷性。所谓合理性,说的是网络群体事件在许多的情况下确实是一种突发性事件。它来得急,发展快,让人们有着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王扩建分析了网络群体事件的瞬间爆发性,认为:"群体性事件都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但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突发性更加明显。"其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