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有效补充形式。学生管理工作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基础,要求办学机构必须重视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管理工作。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吕建设  魏立政  秦兆泉 《学理论》2012,(10):256-258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新时期高校加强开放办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应切实把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作为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生动力。以山东农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为例,为创新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了积极实践与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5)
中外合作办学与来华留学、出国留学构成我国跨境教育的主要形式。中外合作办学分为非独立设置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以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对象,针对本科生教育管理存在教育观念落后、管理体系混乱、管理模式不规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等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如下: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建立灵活的管理体制;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建设;优化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构建五位一体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许彤 《学理论》2012,(17):208-210
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是产生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新事物,本身具有探索和创新的性质,在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整体处于初级阶段的大环境下,通过调查分析中外合作办学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找出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构建中外合作办学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效机制和指导体系,解决这类特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且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31)
中外合作办学开启了我国一种崭新的办学模式,是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的新型办学体系,是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而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是中国教育事业进一步完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从抓专业化管理、常态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以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国际化背景下开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越来越被社会各界广泛接受并普遍应用。"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颠覆了高校传统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促进了高校合作办学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引发了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模式的变革,促进了合作办学双方师资结构的优化和重组,提升了合作办学参与者考核机制的层次。文章以河北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以"互联网+教育"为切入点,论证了互联网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走向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张娟 《学理论》2011,(12):242-243
随着中国教育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办学机构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而学生党建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合作办学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在新的办学体制下,做好学生党建工作,是摆在合作办学党建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王庆丰 《学理论》2009,(32):245-246
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合理、有效利用学生党建组织是提高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水平与质量的一个重要渠道。本文通过对该体制下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考量,分析学生党建工作存在不足的成因,从而找出增进交流、忽略差距;实地考量、跨越差异;通力合作、融合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卢敏杰 《学理论》2011,(10):276-277
中外合作办学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例如,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进创新、教学资源的多样化等,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困扰问题,例如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学生学分的转换计算以及中外课程设置不一致的问题等等,这些都制约了中外合作办学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提出将当今出现的工学结合课程设计方式应用到中外合作办学中,更好地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7)
中外合作办学协议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前提和基础,在明确合作办学双方权利义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合作办学的过程中,由于合作办学双方在文化传统、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上的差异,难免会产生各种纠纷。因此,在我国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和中外合作办学深入发展的当下,研究中外合作协议中的争议解决方式以及法律适用问题,对于规范合作办学行为、降低违约风险、提升争议解决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