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央苏区反“围剿”时期是毛泽东一生中的重要阶段,这期间,他的军事战略思想、政权建设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他个人也经历了艰苦的磨难。他纵横捭阖,出奇制胜,彰显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他发展苏区经济,加强苏区政权建设,彰显其卓越的治国才能;他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彰显其超凡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役的胜利与人民战争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红军之所以确定"诱敌深入"为第一次反"围剿"战役的战略方针,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战略退却到根据地内腹心地域,依靠根据地内有利的人民和地理条件来改变敌强我弱的对比,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实行人民战争,最终打败敌人的"围剿"。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役的胜利就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的主体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工人阶级取代民族资产者成为革命的领导者。毛泽东经过五四运动和组织领导湖南工农运动,在开辟井冈山和赣南闽西根据地的斗争中,初步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群众运动理论,经历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实践检验以后,成为他后来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共产国际对中央苏区的第一、二次反围剿战争,提出过较为符合实际的指导意见;对于第三、四次反围剿战争则基本没有干预。第四次反围剿后,共产国际远东局为中央苏区红军制定分离作战计划,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准备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初期,共产国际远东局为中央苏区红军由被动变主动谋划了重要一招,但对福建事变处置失当,而又力促红军与粤军陈济棠部开展停战谈判。共产国际执委会政治书记处和共产国际远东局在指导中央苏区红军反围剿时,存在不同的原则意见,加上中共左倾领导者无视中央苏区红军在以往历次反围剿战争中的成功经验,教条主义地贯彻执行共产国际指示,最终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相似文献   

5.
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的战略方针是在总结革命战争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从实际斗争中不断探索的结果,它有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也存在不同意见的争论和探索中的反复。"左"的一套战略方针也不能完全归因于共产国际,需要寻找内部的原因。正确的战略方针,是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后才最终形成,到遵义会议后才确立。反"围剿"战略方针后来得到总结和升华并运用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战场。  相似文献   

6.
中央苏区红军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的奇观,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红军统帅的杰作。前三次是毛、朱指挥的,第四次是周、朱指挥的。纵观这四次反“围剿”战争的全过程,研究其胜利的深层原因及基本经验,人们可以清晰地感悟到个中的真谛:红军反“围剿”胜利的秘诀,就在于红军统帅们驾驭战争的非凡韬略和英明决策。  相似文献   

7.
在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役中,彭德怀多次参加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的重要会议,参与对红军行动方向的讨论和决策,既在会上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确立"诱敌深入、运动歼敌"的正确决策,又在实践中以实际行动坚决执行总前委的战略方针,同主张"一、三军团分离"的错误倾向和分裂红军的阴谋活动进行坚决斗争,维护了红军的团结,为取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有些与第五次反"围剿"相关的史实问题在史书中叙述不一。本文选取了十个较受关注的问题,针对不同的说法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得出了更接近或符合史实的结论,这对统一认识,进一步探讨相关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周恩来和朱德等领导同志一道排除各种干扰,审时度势,果断决策,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为此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是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在前线负主持战争全责的最高领导人和直接指挥者;坚决抵制“左”倾军事路线,坚持正确的作战原则,集中兵力,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充分利用山区和根据地的有利条件,创造了红军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兵团伏击战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思想与毛泽东的党建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们的指导思想、政治立场、思想方法一脉相承,都强调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一个政党政策好坏的标准。但是,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有着巨大的差异。“三个代表”思想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井冈山时期的九月"洗党",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整党运动。九月"洗党"的背景是"八月失败","洗党"的结果是纯洁了党的组织,提高了党的战斗力。毛泽东在井冈山九月"洗党"的实践中,萌发和提出了"思想建党"的重要思想主张。"思想建党"的原则,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核心理念,也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毛泽东"思想建党"的原则,发源于井冈山,形成于中央苏区,成熟于延安时期。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从六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它们是一以贯之的 ,主要是从民主革命时期已经形成的建党思想体系直接发展而来 ,结合了执政的新实践 ,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 ,指导了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但是没有根据执政的实际 ,在科学地树立党的建设的总目标、真正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党的建设尤其是党内民主建设制度化以及在领袖个人与领导集体的关系上没有破除迷信等四个方面存在着“历史性局限”。这是因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在毛泽东时代还没有从理论和实践上得到科学的解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 ,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理论贡献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中,毛泽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民、农业、农村即“三农“思想。深入研究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对当代中国新农村建设会提供很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一生痛恨铺张浪费,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反浪费思想。一是对浪费的表现、危害及产生的根源作了深刻阐述,指出不能只看到物资浪费,还要关注时间、人力、物力的浪费;浪费既有经济危害又有严重的政治危害,是事关亡党亡国的大事,与贪污同样可怕,是破坏党群关系的政治问题;浪费的根本原因是作风问题。二是进行了丰富的实践探索,创造了加强思政教育、严格惩处、开展群众运动和整党整风、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等反对浪费的方法措施,并取得了实效。这些启示我们,当前扫除享乐之义和奢靡之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建设节约型社会,应当旗帜鲜明、持之以恒、综合治理、注重制度反浪费。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没有直接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概念,但是他从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文化和谐这三个方面论述了社会和谐。这些精辟的论述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渊源。探析毛泽东的和谐社会的思想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央苏区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对苏区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随着其对地方社会控制的加强和封锁政策的调整,经济封锁带来的后果日益严峻,给苏区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中国共产党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经济封锁,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最终未能真正解决苏区的经济困境,这也是红军长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国防建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国防建设的科学指南其核心内容主要有:国防不可不有;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要搞一点原子弹和氢弹;实行全民皆兵;从最坏的估计出发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后,毛泽东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廉政建设,在其领导全党进行反官僚主义反腐败的斗争中,形成了一整套战略和策略,具有鲜明的特点。但由于毛泽东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的迷误等原因,在反官僚主义实践中发生了"左"倾错误。反思建国后毛泽东反官僚主义思想及实践,对于新时期的民主建党实践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坚持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思想。本文通过分析,旨在揭示他们在统战思想上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丰富的统战思想。  相似文献   

20.
进入本世纪以来,通过“外交恫吓”、“武力威慑”、“舆论攻击”、“政治诱迫”、“经济制裁”等一系列“心战”手段成为一些“超级大国”推行其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战略。各种国际反华敌对势力,以“心战”为主要手段,不断进行渗透、策反和破坏活动,企图动摇和瓦解我民族凝聚力、国防动员力和军事抵抗。因此,重铸“亮剑”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反敌“心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