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协商民主是与选举民主并列的社会主义民主两种主要形式之一。党际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要层面之一,主要包括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和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协商以及参政党之间的协商两个方面。目前,参政党之间的党际协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显得滞后。因此,推进参政党党际协商,从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说,都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矛盾斗争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探索,包括对斗争话语的探索.党的斗争话语萌发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同时也是党依照自己认识和理解所建构的.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党代会报告作为解读文本,通过词频统计与语料分析方法,将其历史演进划分为三个阶段:话语摇摆期,党的八大到党的十一大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斗争作为革命话语在表述上呈现出一定的波动;话语转型期,党的十二大到十七大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党和国家主要任务转变,斗争作为发展话语发生变化和拓展,和谐话语逐步形成;话语创新期,党的十八大以后,作为应对风险的斗争话语,其含义得到明显丰富和发展,着力解决当前党和国家面临的考验、危险和挑战.对中国共产党斗争话语变迁的历史进行梳理,对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展伟大斗争的内涵及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党际协商民主主要是指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进行广泛协商的民主形式。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多党合作理论以及中国优秀政治文化是其重要精神基础。弄清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精神基础,有助于认清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内生性和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党际协商民主是我国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内含了党际协商民主的要素,其制度优越性非常明显。但是,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优势并没有充分显示和发挥出来。中国党际协商民主是共产党推动和主导的民主,完善党际协商民主关键还是要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5.
党际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内容。经过60多年的发展,党际协商民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地方和基层仍存在着协商准备不足、协商方式较为简单、协商内容不充分、协商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认识有偏颇、缺乏刚性制度约束、程序设计不到位、缺乏监督机制等,因此,应该从提高协商意识、加强法制保障、注重程序性制度设计、完善监督机制、拓宽协商渠道等方面积极寻求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走过了自己特色的协商民主之路,那就是党际间的政治协商和改革开放后兴起的社会协商.政治协商通过人民政协这一载体运作,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形式的伟大创造,也给现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视角.而当人们在处理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公共事务时,用社会协商的方法解决争议,达成共识,更能符合各方...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在政治协商与多党合作的政治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党际和谐思想,即:始终坚持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的战略思想;正确处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高度重视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合作与协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深入学习和研究建国后周恩来的党际和谐思想对构建新时期的和谐党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党际协商有着丰富生动的实践,提升党际协商的实效性有利于各个阶层的包容和理解,有利于提升协商的现代化和多层化,有利于推动基层治理走向善治。为了破解协商的随意性、欠缺平等性、社会结构失衡风险、过分追求决策速度等缺陷,就必须培育宽容政治文化,探索党际协商的多样化,养成协商的规范化、程序化模式,提升民主党派协商的主动性,推动善治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中国党际协商民主主要指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进行广泛协商的民主形式。当前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发展,面临党委政府协商意识不强、民主党派协商意识不强、人民政协协商意识不强等协商意识困境。增强协商意识,投入协商实践,提高协商自觉是摆脱这些困境的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党际协商民主翻开新的发展篇章。中国党际协商民主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制度载体,以我国宪法为法律保障的。通过厘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党际协商民主发展四个阶段;掌握它的主体合作性、客体多元性、场所特定性和形式多样性的特点;把握它的新时代价值、存在的不足及完善途径,对于我们考察改革开放以来的党际协商民主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党际协商民主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深入推进党际协商民主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价值。考察中国的党际协商民主发现,它既具有协商民主的普遍共性,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突出表现在:协商主体的独立性、协商内容的全局性、协商形式的多样性、协商过程的有序性、协商结果的共识性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两个5号文颁布以来,我国党际协商民主产生了很大突破,取得了诸多成效。但是,从政党制度的高度看,我国党际协商还存在一定问题。多渠道解决这些问题是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科学理解作为与科学说明相伴生的科学认识活动,其本体论前提是混沌学说。通过对于作为"混沌"之外世界的哲学考察和科学考察,表明混沌一方面作为科学理解研究得以开始的前提,另一方面也与科学理解伴随始终,阐明了科学理解论得以成立的内在根基。混沌学说的发展历史、哲学意义的考察也表明了其与科学理解的深刻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对协商民主的探索经历了萌芽、初步发展和基本成型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协商民主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梳理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对协商民主的实践探索,挖掘其内在的思想意蕴,这对当前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是推动政党关系和谐发展的一种重要民主形式。在社会转型时期,要解决我国政党关系和谐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其核心就在于不断丰富政党关系中的协商民主意蕴。因此,应加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研究,提高各政党成员的协商民主意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协商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科学设置协商议题,充分吸纳参政党及其所联系群众的合理诉求;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增强党际协商过程的规范性、程序性;重视协商结果跟踪落实,保障党际协商民主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党际协商民主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当前推进党际协商民主,有助于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优势作用,拓展民众利益表达渠道,促进执政党决策民主化,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国党际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内容,它既具有协商民主的普遍共性,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突出表现在:协商主体的独立性、协商内容的全局性、协商形式的多样性、协商过程的有序性、协商结果的共识性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的政治协商有两种基本形式: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政党协商体现多党合作的精神,政协协商体现社会协商民主的精神。政党协商从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共产党策略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战略,发展为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层面,已经成为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协商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成熟,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我们也要正视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设定规范标准,优化程序流程,不断推进政党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18.
党际协商产生协商民主。参政党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体和重要参与者,通过参与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政策制订、政策执行等政府过程,在协商民主中发挥重要作用。参政党参与协商民主和政府过程的主要渠道,包括参与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并以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基层民主协商等为主要协商形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下,改善参政党参与协商民主的体制机制,需要结合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实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党际协商,加强和完善参政党在国家政权机关的民主协商,进一步加强参政党在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发挥参政党在基层民主协商中的作用,建设与协商民主制度发展相适应的参政党。  相似文献   

19.
党际协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长期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而充分的发展.但是我们在党际协商民主方面还有推进的空间,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以便更好地贯彻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党际协商民主拥有长期的历史传统和丰富实践,经历了探索萌芽、形成巩固、发展完善和稳步推进四个阶段。党际协商民主具有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政治参与的有序化和规范化、推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以及维护社会团结和稳定等功能。新形势下,中国党际协商民主还有待于进一步创新和发展,进而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