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内部申报,隐私还是隐私近年来,为了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中央和地方出台了监督官员的一系列措施,这些监督措施涉及官员们的隐私,涵盖了官员的个人收入和家庭财产,官员个人事项比如婚变等。但官员借隐私权的掩护进行腐败的行为并没有减少,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不断出现的官员自杀现象,暴露出党政机关在官员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方面的缺失,本文试图通过对官员心理危机的成因进行分析,尝试提出了官员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整体构想,并详细探讨了构建危机干预机制的途径,从而为帮助官员减缓和预防心理危机,保持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郭耀华 《世纪桥》2014,(3):37-38
近年来,随着"个性官员"的涌现,社会各界对其争议不断,褒贬不一。本文从辩证的角度对"个性官员"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个性官员"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其产生动因,具体阐述了"个性官员"现象的价值和局限性并提出了一些鼓励和约束"个性官员"的措施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官员问责制的初始建构与效能提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创新  赵蕾 《探索》2004,(5):44-47
官员问责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现行制度与行政道德之间的空白,再度引发了人们对于政府责任以及官员任职理念的思考。引咎辞职及其基础上衍生和发展起来的官员问责已经逐步从个案走向了制度化操作层面。当前,建构制度化的官员问责体系的关键在于,强化异体问责力度,厘定官员问责标准,完善行政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不断出现的官员自杀现象,暴露出党政机关在官员自杀预防和干预方面的缺失,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官员自杀的原因进行分析,尝试提出了官员自杀预防及干预的途径,从而为帮助官员减缓、预防和干预自杀现象,保持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问责官员随意复出严重损害了行政问责制的权威性、严肃性和有效性。因此,完善问责官员复出机制,避免问责官员随意复出,是行政问责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问责官员随意复出既有制度上的原因,也有制度外的原因。完善问责官员复出机制应该从明确问责官员复出的条件、厘清权责关系、提高公众参与的水平、严格问责官员复出的程序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一个官员因在公开场合吸天价烟遭媒体"盯梢"后,其他官员便马上"引以为戒",随即收敛其腐败锋芒。对这些主动收敛其奢靡锋芒的官员而言,倒下去的那个官员,更像是一棵为众官员望风报信的"消息树",他令这些平日里奢靡成性的官员赶忙伏下身来,顺势躲过了一波反腐火力的扫射。  相似文献   

8.
民众基于自身立场在官员微博政务性功能和舆论功能之间更为期待前者,尤为希望官员微博能回应和处理其利益诉求,然而官员微博属性上并非政务微博,对政务作用机制具有间接性,这决定了官员微博政务性功能面临着技术局限和行为局限.应从民众调整期待和官员良性对待民众诉求回应两方面努力以超越官员微博在政务性功能方面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偷拍者为什么喜欢在官员身上下功夫呢?就其动机而言,大多不是好奇于官员本人的隐私,也无意于公务秘密或人事斗争,而是官员手中的权力!偷拍者的逻辑往往是: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下,官员私下总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通过偷拍,肯定会抓住这些官员的"小辫子",然后,当事官员手中的权力就可以为"我"所用了。  相似文献   

10.
王春 《廉政瞭望》2007,(10):15-17
内部申报,隐私还是隐私 近年来,为了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中央和地方出台了监督官员的一系列措施,这些监督措施涉及官员们的隐私,涵盖了官员的个人收入和家庭财产,官员个人事项比如婚变等。但官员借隐私权的掩护进行腐败的行为并没有减少,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近日长沙市的官员商务礼仪培训会馆有点火,去接受培训的官员多,学费收得多,市民议论多,网民点击多。当一个官员意识到"我需要培训才能提高"的时候,这总比官员们念想着"我要培训你们,提高你们"是长进多了。  相似文献   

12.
“个性官员”:凸显国家公仆人格风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个性官员在中国各级政治舞台上,以鲜明的施政风格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个性,中国政坛上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吹入了阵阵新风。“个性官员”有其内在和外在的个性特征,蕴涵了官员的公仆信念,展现了官员的公仆气节,达到了官员的公仆人格境界。本文试图探讨个性官员与公仆人格的内在关系,解释公仆人格所具有的涵义与内在特征;通过分析研究,尝试着提出当代中国公仆人格塑造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3.
汇报工作,指下级官员向上级官员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陈述工作情况。它是上级官员向下级官员调查研究、和下级官员进行沟通互动的一种重要途径,同时也为上级领导提供了一个考察下级的机会。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汇报工作的能力也是一种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4.
据报载,国务院机构改革大量官员下岗后,华西村率先进京招聘自己所需要的政府官员,此举颇令人感慨。它至少说明,政府官员下岗后其择业观念已发生了变化,而用人单位亦充分运用了用人的自主权。 农民当“老板”而政府官员被“招聘”,这确实是“世道变了”。先前大邱庄曾招聘过教授去“种  相似文献   

15.
让官员申报个人家庭财产,有人不满意;让官员公布配偶及其家庭成员的职业和职务,有人不满意;让官员接受"八小时之外"的监督,有人不满意……不满意的人都是不肯接受监督的某些官员,其理由也是不约而同:"触犯了个人隐私".  相似文献   

16.
官员问责制是对没有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的官员进行追究的一项制度。自2003年我国发生“非典”以来,官员问责制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中央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条例,使官员问责逐渐由权力问责向制度问责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官员问责走上了法制化道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官员问责”需进一步明确问责事由,增加问责对象,细化程序规定,加强群众和舆论监督,使官员问责制度日益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继河南信阳出现"官员别墅群"事件后,江西景德镇也出现了官员别墅群。其实在此之前,更牛的别墅群早已在广西出现并被媒体曝光。这些官员别墅群  相似文献   

18.
《廉政瞭望》2014,(3):9-9
平日里,官员们在公务和日常生活中会客访友;电子时代,微博微信也改变了官员的社交生活。官员在微博、微信上做什么,他们的朋友都有谁呢?  相似文献   

19.
官员财产申报:从政策调整到立法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员财产申报立法在我国已具备了雄厚的民意基础。官员财产申报立法以政治不信任的预设为逻辑起点,但其预期目的是要达到政治信任的社会效果,提高公权力的公信力。官员让渡个人部分隐私以保护公众利益是建立官员财产申报立法的基本认识前提。官员财产申报法的出台和实施既需要政治决断,也需要理性和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20.
官员孝道     
什么是官员对父母的最大不孝?现代官员应如何尽孝?百善孝为先。孝道曾经被作为传统的道德标准决定官员的晋升。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现实政治语境下,中国各地不断掀起官员的孝道考核浪潮。官员孝道考核能否成为官员德考的标准?如何让官员孝道考核落地?本期策划试图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