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原生主义和工具主义争论的焦点在于:具有宗教背景的政治冲突的本源何在?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双方各执一端,互相对立。如果运用建构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宗教和政治冲突的关系,就会发现在政治冲突中,对宗教信仰和物质利益的追求两者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建构关系。“宗教因素”体现者能成功地利用宗教实现它们自身的目的,客观条件是存在现实的社会危机,某个特定社会的财富和权利分配高度不平等;主观条件是“宗教因素”体现者根据宗教传统对现实问题的有说服力的解释。根据建构主义对宗教信仰和物质利益关系的理解,对宗教促动政治冲突的机制的分析,减少宗教性的政治冲突,必须“三管齐下”,综合运用威慑和压制性否决、发展社会经济和民主化以及对话这三种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益斌  王昊语 《外交评论》2023,(2):22-48+166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应的信息安全问题也引起各国关注。在西方话语霸权的背景下,中国所倡导的“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内政原则”等信息安全规范却能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为理解中国在推动信息安全规范扩散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可借助区域层次国际议程设置框架进行分析。运用过程追踪研究方法,可以观察到通过议题选择与界定、组建议题联盟、选取议程进入渠道、议题制度化或规范化四个阶段,中国在上合组织推动地区性信息安全规范的兴起与扩散,以及上合组织成员国将信息安全规范向联合国推广的尝试,此举也意味着开辟构建不同于西方的信息安全规范的新路径。理解中国信息安全规范扩散的因果机制,丰富国际规范扩散、演进与竞争的实证研究,还可以为在国际社会破除西方话语霸权,推动发展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规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的国际体系未来观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目的论为方法论基础,建构主义学者亚历山大·温特认为未来世界国家必然会出现。微观层次上,世界国家的形成由个体和群体为争取其主体性获得承认的斗争所驱动。宏观层次上,这种斗争被无政府逻辑导向世界国家,因为无政府逻辑会使军事技术和战争的破坏性日益增强。受建构主义的启示,中国学者完全可以用自己熟悉的语言与概念重构世界国家形成的逻辑。  相似文献   

4.
在倡导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对侦查教学改革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侦查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际规范内化的基本涵义,是指国际社会化的主体——国家接受国际社会教化,将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这些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难以改变。从现实来看,对同一国际规范;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国家的内化程度有深浅之别。对国际规范内化机制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对立的主张:一派主张排除工具理性,以社会建构为机制;另一派主张把工具理性和社会建构结合起来。在国际关系研究中有一个含蓄的假定:共有观念越多,就越可能进行合作。实际上,国际规范内化与国际合作没有必然关系,关键是看被内化的是什么国际规范;其次要看如何内化国际规范。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是二战后国际政治学界继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之后出现的第三个重要理论丰碑。在建构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温特对加强国际关系研究的“社会学转向”起到了显著作用。传统建构主义的理论体系包括:整体主义的方法论、理念主义的本体论、科学实在论的认识论。传统建构主义不仅是一种体系理论,也是一种身份政治理论、学习进化理论。传统建构主义对国际政治学产生的实际效果远未达到预期目标。传统建构主义在本体论、认识论以及方法论等方面的缺失,大大限制了它对传统国际政治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为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存款保险制度,在提高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形成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减轻政府负担、降低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对外援助在二战后呈现出规模化和制度化的发展趋势.对外援助的国际法律规范是国家和国际组织从事对外援助的国际法依据,主要包括适用于对外援助领域的国际法基本原则、规范对外援助行为的国际条约以及指导对外援助实践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决议三类,这三类法律文件构成了对外援助的国际法律框架.中国对外援助因理念和原则不同而有别于西方国家倡导的发展援助,在对外援助领域独树一帜,但是作为对外援助的重要实践者和国际社会的一员,中国政府应依据国际法律规范履行国际义务;制定和完善对外援助国内专门立法;重视并积极推动对外援助国际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成果之一,就是中国综合实力的快速增长,因而在国际社会中出现了一个广为瞩目的中国崛起现象。中国的崛起正在给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带来意义深远的影响,而从根本上说,中国的崛起与国际社会的关系之核心,在于中国如何对待国际社会的行为规范。西方主导的国际规范本身始终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之中。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非西方大国,面临着国际规范变迁这样一个主要由西方构建出来的社会事实。人权、民主等原则被认为是国际新规范或新文明标准的重要内容,中国不得不选择应对国际规范变迁的政策,而中国的政策选择会极大地影响未来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刘天一 《外交评论》2024,(1):122-154+7-8
当前,全球性问题日益复杂,全球治理效果不彰使提升全球治理成效迫在眉睫。作为国际社会成员对自身所应采取的适当行为的集体期望,国际规范在演进中不断变化,影响治理主体的认知和行为,从而为全球治理提供方向和依据。全球治理需要确立全球性规范以避免碎片化治理、提升治理效能。而国际规范本身具有生命力,规范生命力越强,越能在扩散过程中抵御和应对针对自身的挑战。规范越具全球性,越利于提升全球治理成效。规范生命力可从国际社会成员认可普遍程度、成员认知和成员遵约行为三个维度来观察,通过成员多样性、成员认知一致性、制度化水平和违背规范成本四个指标来衡量。在全球文化治理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范扩散顺利有效,相比之下,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领域,国际禁止捕鲸规范扩散坎坷。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范生命力更强,并呈现不断增强态势,国际禁止捕鲸规范生命力相对较弱,且历经由弱增强又减弱的过程。两种国际规范的发展历程揭示,从规范创设者和倡导者角度出发,契合国际文化背景、发掘普遍性问题、挖掘多元性价值、针对合作型规范建立有效惩罚制度,有助于创设生命力更强、更具全球性的规范。大国应利用自身权力和资源优势,为全...  相似文献   

11.
传统国际政治理论尤其是现实主义理论范式把国际法排斥在研究领域之外,认为国际法是毫无意义的虚无主义。传统国际法研究侧重法律规范,忽略权力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近年来对国际政治和国际法的研究出现了跨越学科,综合考查国际政治权力规范与国际法规范关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哲学视角下的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构主义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哲学的主题是人,而人正是建构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归宿;哲学强调世界观、价值观,而建构主义有着鲜明的和平、友谊等价值取向;建构主义理论以之得名的"建构",更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作为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概念,强行规范具有优先于其他一切国际法规范的效力,其目的在于整合国际法的规范体系,限制国家意志。然而,由于其自身的先天缺陷,且缺乏实践的支持与充实,强行规范与传统的国际法理论产生了广泛的矛盾与冲突。步履维艰的强行规范只有在国际法的发展中才能得以升华并发挥其预期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司法公开是国际准则中公正审判权的要求,也是公民知情权的要求.司法公开包括庭审公开和判决公开.司法公开有三种例外,即基于民主社会中道德的、公共秩序的或国家安全的理由不公开;基于诉讼当事人私生活的利益不公开;基于特殊情况下法庭认为公开审判会损害司法利益不公开.国际准则对司法公开提出了新要求,即应当最大限度地公开,以电子形式公开,鼓励司法机关向媒体提供信息,违反司法公开应当有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时代主题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由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及其实践品格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的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时代化以及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大众化不可分割。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需要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突破口,当前阶段,这些问题表现为对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社会主义的再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的特殊贡献、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论探索研究以及金融危机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体的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立即致力于推动国际投资自由化,在其成员间发动了MAI(多边投资协定)的谈判.但由于种种原因在1995年至1998年间谈判所产生的最后文本未通过审议的境况下,OECD于1999年宣布中止谈判无限期推迟签署.MAI因其向非OECD国家开放,本有希望成为第一个专门针对国际投资的多边协定,但其夭折是否即说明其所主张的"高水平的投资自由化与投资保护的种种措施"就是反潮流而动呢?经过对OECD2002.2.19所公布的MAI最后文本与相关说明文件的联合文件以及1998年至2002年间OECD所公布的相关法律指令与文件的考察,本文得出一中心论点:MAI的确代表了今后国际投资法律规范的发展趋势.在文末笔者进一步概括出这一趋势的五大特征.  相似文献   

17.
国际组织是参与全球治理的关键行为体,理解国际组织自主性是分析国际组织如何影响全球治理议程的核心,而平衡国家中心与国际组织中心两种视角是全面认识国际组织官僚机构在全球政策议程中自主性与影响力的起点。缔约方集体对国际组织官僚机构的授权是国际组织官僚机构权威的基石,授予性权威是其自主性行为的首要合法性来源。缔约方集体授权有力地塑造了国际组织官僚机构的自主性行动路径。对于所涉问题领域单一的条约秘书处,缔约方集体授权相对清晰具体,监督成本较低,因此,条约秘书处自主性行动范围的扩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缔约方集体对其任务授权的增加。同时,授权特点进一步塑造了条约秘书处寻求以间接方式影响政策结果的自主性行动逻辑。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提出了基于组织授权的国际组织自主性分析视角,并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秘书处为例,认为其自主性行动范围的扩张并非其自主性显著提升的表现,而是依赖于缔约方集体的任务授权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其作为知识中介人、谈判辅助者和行动协调者对气候治理政策结果施加影响的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18.
税收是国家履行其职能的前提条件,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之一。然而,在我国的税收征管过程中,征纳双方之间的涉税信息具有严重的不对称性,它已经成为国家税款应收尽收的最大障碍。因此,立法者必须以涉税信息共享权限规范的形式赋予税务机关共享由其他部门和机构掌握的纳税人涉税信息的权力。通过在理论上对涉税信息共享权限规范的含义、属性、特征、分类、意义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形成圆满的涉税信息共享权限规范体系,为税务机关涉税信息共享权力的获得和行使奠定理论基础,切实保障国家税收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