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界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能否作为最高司法机关司法解释权的法律依据这一问题,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本文从分析《立法法》、《宪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等几部法律中的相关规定入手,试对该问题做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居民委员会是我国基层民主的形式,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亮点。《宪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都对居民委员会的性质、任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相似文献   

3.
沈寿文 《政法学刊》2010,27(5):5-11
通过对现行《宪法》,以及《立法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文本的考察发现,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关于地方性法规制定权、自治法规制定权、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制定权的规定并不一致。导致这种不一致的原因,最为浅显的是立法者(以及修宪者)在制定法律性文件时没能与其他法律性文件相协调;更为深层的原因则根植于两种错误观念中:一是误解了人民权利的正当性基础与国家权力(包括法律性文件制定权)合法性来源的差异,二是混淆了《宪法》和法律在规范国家权力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作为彰显我国司法特色的一项重要民事诉讼制度,其法源主要存在于《宪法》、《民事诉讼法》、《检察院组织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多年司法实践的运行证明这一带有前苏联职权主义色彩的诉讼制度在维护司法公正、对案件当事人实行事后权利救济方面是功不可没的,但理论界及实务界始终存在着对其结构性设计合理性的质疑,主要争点在于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与当事人处分权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民事检察监督制度是否因其固有的职权主义特征干预了当事人处分权的行使,同时也打破了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在诉讼系属中的权利平衡状态,以及民事抗诉是否造成了对原判决既判力的冲击,因此出现了关于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利、弊、存、废之争,加之我国民事诉讼体制正从职权干预型模式向当事人主义模式的转型过程中,相关争议已无法回避,且业已引起立法机构的高度关注,并列入民诉法修改议题。2007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虽然此次修改旨在缓解目前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申诉难和执行难的问题,对民  相似文献   

5.
自1982年宪法确认了由广西部分农村地区自发组建的“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对村民委员会组织、功能和选举方式作出明确规定,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施行以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根据我国《宪法》、《检察院组织法》、《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民事审判实施法律监督,具有遏制司法腐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我国宪法第80条、89条、90条、107条,《国务院组织法》第3条、第10条,以及《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组织法》第35条、第36条对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命令权的行使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并在实践中为国家各级行政  相似文献   

8.
浅谈人大对司法机关的个案监督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案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司法机关实施法律监督的一种有效方式。而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却对此心存疑虑,担心会妨碍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笔者以为.问题不在于人大能否对司法工作及具体案件进行监督,而在于如何通过法律规定国家权力机关进行司法监督的程序和方法.实现人大监督方式的法治化。 一、个案监督的法律依据及其限制 根据我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涉及到与个案监督权相关的…  相似文献   

9.
张志泉  张禹 《法学论坛》2002,17(4):34-39
当前我国司宪实践严重滞后 ,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无法在宪法上得到很好落实。这是由宪法适用的必要性、宪法适用的可行性以及人民法院适用宪法的依据等三个方面存在的若干障碍造成的。然而通过对我国《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有关规定的考察 ,以及法理上的分析 ,这些障碍都可以得到消解。因此 ,宪法适用不仅是可能的 ,而且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0.
检察机关依据《宪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开展以抗诉为中心的民事检察监督业务,已历十余年,该制度的实施,对保障国家民事诉讼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地方组织法》)第七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相似文献   

12.
行政处罚中的级别管辖是指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在行政处罚权限上的不同分工。级别管辖作为行政程序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一般由宪法或组织法加以规定,这是世界主要国家的立法通例。相比较而言,我国宪法及相关组织法并未吸纳这一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也没有触及这一问题,由此给行政执法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13.
根据宪法规定,在修正后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把“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单独列为一条,这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白涛 《陕西检察》2002,(6):53-54
我国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均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这一规定赋予人民检察院对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一切公民、组织遵守宪法权利。根据宪法规定的原则,《刑事诉讼法》对于人民检察院如何履行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能,确保刑事诉讼依法进行,在程序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规定。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刑罚执行监督构成了检察机关刑事法律监督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5.
根据宪法的规定 :“城市和农村根据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于 1987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委会组织法》) ,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村委会组织法》进行了修订 ,以保障自治 ,由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务 ,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村委会组织法》的制定和修订 ,总结并肯定了多年来的实践经验 ,也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从而使村民自治这一法律制度更趋完善 ,也为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然而 ,一项法律制度的切实实施 ,却并不是那…  相似文献   

16.
<正> 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地方人大常委会之间、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之间的纵向关系,《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都没有明确的规定,立法机关对此至今未予定论,有关法学教材亦无明确的闸述。上下级人大常委会之间法定关系的模糊,使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感到联络上下级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组织法》也规定:“人民法院独立进行审判,只服从法律”,“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有任何特权。”这些规定对保证法律的实施,意义十分重大。人们一直对此问题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但却忽视了如何在组织上、在管理体制上解决“干涉”、“特权”问题,从而确保《宪法》、《组织法》原则的实施。我国现行的法院管理体制是各级法院由各级地方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固然有其一  相似文献   

18.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受理申诉案件是人大机关所处特殊法律地位所决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各级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工具之一,是国家政权机构中的组成部分.它负有保护人民、打击敌人、惩治罪犯、服务四化的重任,按照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由国家权力机关依法产生,要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监督. 受理公民申诉案件是法律赋予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项职权.《地方组织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  相似文献   

19.
肖根宝同志:我们认为您在来信中提出的看法,是很有见地的。还有一些同志在来信中也持类似看法。在此,也想表明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一九七九年二月,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和审判实践经验,制定《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程序制度的规定》,下发给各级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法公布之前试行。在这一文件中,规定人民法院调解解决的民事案件,应制作调解书,发给当事人,调解书应写明“本调解书与判决书有同等  相似文献   

20.
傅林 《法学杂志》2004,25(5):62-63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3条中的“检察长在重大问题上不同意多数人的决定,可以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的规定缺乏必要的法理基础,违背了《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权力的合理分工,与我国宪法中的相关规定不符,应予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