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正日益与主流文化与精英文化并行成为影响青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文化形态之一。大众文化传播方式的科技化和媒体化使得它的传播更为迅速和便捷,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青年大学生个性的解放、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但大众文化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主导下催生出的文化形态,本身对青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是有较强的消极面的,如何面对大众文化对青年价值取向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充分调动起大众文化对青年大学生价值取向形成的积极引导作用成为当前加强大众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于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大众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合理性和进步意义,但也构成了对我国精英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和弱化,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道德品质、行为表现等方面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大众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提出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审美观教育,注重闲暇文明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大学生能在健康的文化环境中成长。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的兴起及对它的研究是20世纪以来,全世界及中国社会的一个重大事件。而当代的大学生更是在大众文化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大众文化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已变得十分深刻。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大众文化进行深入的剖析,特别阐释了它对大学生的成长所产生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并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便更好地发挥大众文化的育人功能,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是一种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的文化形态,具有商品化、娱乐化、时尚化和世俗化等特征。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是塑造大学生的独立个性、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消极影响是刺激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诱发大学生日常行为的异化、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裂变、弱化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大众文化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即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如何对大众文化进行管理和引导,去其糟粕,发挥其极积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大众文化迅速形成对包括主流文化在内的一切文化形态的强烈冲击,尤其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冲击更为剧烈,导致其价值观的失衡。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强化正确的价值导向,以精英文化提升大众文化;发挥“两课”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这些有效途径,培养出具有高尚价值观念的合格大学生。  相似文献   

8.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它有利于大学生“现代意识”的养成、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它又可能导致大学生价值观世俗化、思维能力简单化、日常行为异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大众文化对学生及其教育的影响,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大众文化在我国迅速发展,构成了对我国精英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和弱化,并且低格调大众文化导致青年大学生价值迷失,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本文拟通过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利用网络全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措施,达到消解和抵制大众文化负面影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高英杰 《工会论坛》2002,8(4):78-79
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 ,部分大学生选择了消遣和娱乐性阅读取向。消遣性阅读取向有其内在原因 ,其危害性明显 ,应当引起学校和大学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全球化、网络化相伴突出。西方意识形态通过文化传播对青年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甚至动摇了部分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较难得到全面发挥,从而影响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提升与巩固。鉴于大众文化对青年学生理想信念产生的严重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作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与校园文化李振远撰文对大学校园文化渗透与影响的具体表现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一个最重要的契机是,90年代大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想与价值观的重建.在这个背景当中,社会大众文化,人云亦云,没有信念,没有操守,大学生们更对此苦...  相似文献   

13.
借助海德格尔对技术和文化的运思,以及对大众文化生成性的洞察,我们把当下时代命名为大众文化时代。对大众文化时代的命名,旨在揭示大众文化的本质是技术的。在视像凸显的时代,文化的精神性向乏力,其外向度的经济维度和平面化的市场维度,却愈加有力。大众文化在切合现代技术的飞升中,制造了无数超现实幻象的文化奇观。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当代大众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大众文化的定位问题、批判问题、文化境界提升问题以及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问题。虽然后现代主义的大众文化理论在根本上并不能指导现实中的我国大众文化建设问题,但对其合理借鉴,将会对我国当代大众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众文化得到了迅猛发展,它对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它促进了文化繁荣,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了文化大众化进程。另一方面,它也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对主导文化及其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我们必须加强对大众文化的管理,实现主导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良性互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批评具有三大功能,即调节功能、监督功能和建设功能.调节功能指通过批评对大众文化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进行调节;监督功能指对承载大众文化的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监督;建设功能是指在大众文化内部制定审美规范,建立大众文化生产秩序.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经文化工业组装后具有了拜物教的特性,引发了文化价值的潜在危机。商品化、标准化的大众文化消解了文化的超越性价值,压抑了人的自主性及个性独立。以正确的价值坐标引导大众文化,提升大众文化的美学意蕴,为大众文化注入理性精神是引导、规范大众文化健康发展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当代大众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大众文化的定位问题、批判问题、文化境界提升问题以及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问题。虽然后现代主义的大众文化理论在根本上并不能指导我国的大众文化建设,但其合理方面对我国更好地建设大众文化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大众文化呈现诸多不同以往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走向了大众的反面。《启蒙辩证法》中关于大众文化意识形态化的理论正是站在大众文化异化的维度,提出了深刻的见解。虽然其还有不足,甚至是偏颇,但对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文化建设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众文化是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区别于以往文化形态的社会新型文化,具有形式通俗性、载体科技性和商业消费性以及后现代思潮倾向性的特点。本文结合当今社会中出现的众多大众文化现象以及大众文化产品,分析了大众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改变及其对青少年人格形成与社会化进程存在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