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产党人》2012,(Z1):2-3
正近两年,原州区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入挖掘、整理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旅游内涵,形成了以文化促旅游发展,以旅游带文化繁荣的良好局面,先后获得了"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建设先进县"等殊荣。大手笔编制产业规划。立足特色,挖掘内涵,  相似文献   

2.
伊犁察布查尔边疆历史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是保证和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今天,边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却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整合文化资源,联动文化与旅游、挖掘文化资源的内涵等成为察布查尔实现文化大发展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是秦皇岛市的最具活力的、重要的支柱产业。近20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文化在旅游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可以说旅游业越具有文化内涵,就越有内动力和竞争力。因此,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实现秦皇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有效途径之一。秦皇岛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也是实现秦皇岛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是秦皇岛市的最具活力的、重要的支柱产业.近20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文化在旅游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可以说旅游业越具有文化内涵,就越有内动力和竞争力.因此,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实现秦皇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有效途径之一.秦皇岛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也是实现秦皇岛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旅游文化与山西旅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只有把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旅游产品才更具生命力。山西是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丰富,但山西的旅游业发展滞后,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充分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整体形象设计不佳且未形成品牌。为了真正做好从旅游资源到旅游产品的开发工作,必须深层次地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加强旅游环境建设,加大促销力度;重视历史、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的配套利用;搞好自然景观与文化的结合;贯彻旅游文化开发方针,正确处理现存的旅游文化。  相似文献   

6.
文化旅游产业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以文化为内容、旅游为载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自然禀赋资源,充分发挥文化的灵魂作用,建立文化要素和旅游要素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实现文化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共赢发展,是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
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要工作。这篇报告分析了我省地域文化资源的特点,总结了经验。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发展的建议。报告得到省委书记王珉的重视,他提出要加强对地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要与旅游相结合,加强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蔡军 《学习月刊》2014,(15):46-47
当今时代,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旅游业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推动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展示文化内涵与魅力、塑造旅游品牌形象、实现文化经济价值的重要途径。武穴地处吴头楚尾,多元文化汇集,如何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好具有武穴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业,是一个需要思考、探索的问题,是推动武穴旅游业发展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人》2008,(24):I0002-I0003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按照自治区政府主席王正伟提出的“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千方百计提升我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和“要运用大旅游的理念.高起点规划。新机制运作,整合旅游资源,挖掘文化内涵,用五年时间把特色旅游业打造成宁夏主导产业”发展理念,建设具有国际影响的旅游精品景区,是沙湖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闽南文化资源与旅游业发展——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江的闽南文化费源十分丰富,具有明显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它包含了戏曲艺术、民俗、宗教文化、民间信仰、建筑文化、家族制度乃至现代企业品牌文化等诸多内涵.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旅游的新热点,发展旅游产业是保护、开发和利用闽南文化资源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晋江加强旅游管理,开展旅游资源宣传,进行旅游规划,利用对台优势,促进了闽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业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要处理好闽南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的关系,促进整体的旅游宣传和促销,推进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发挥闽南文化优势,深化闽南文化在旅游业中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晋江的旅游竞争力,推动闽南文化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促进闽台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1.
刘学  宋树森 《奋斗》2008,(9):50-51
旅游业是一项文化穿透性很强的产业,没有旅游文化也就没有旅游。因此.旅游业无论是在外形还是内涵上,只有突出各种不同的文化特点。才能吸引广大旅游者,才会产生旅游消费和经济活动。绥棱农场通过近几年旅游文化的发展,推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和建设活动,以绥棱农场的地方特色去吸引国内外游客,积累文化资本,以旅游业作为产业支撑,打造旅游强场,从而提高了农场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农场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朱彩云 《奋斗》2013,(4):45-45,51
正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业兴旺发展的源泉;旅游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传承渠道之一,以旅游兴文化,以文化促旅游,二者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增值效应显著。通过深入挖掘黑龙江省历史文化资源,并进行有效的整合,为龙江旅游植入文化灵魂,增加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做大做强黑龙江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3.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可以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品质,促进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振兴。当前,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面临智力支持不足、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不足、传统文化特色不突出、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程度不够等困境。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需要加大对乡村旅游和传统文化的智力支持、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特色资源并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形成产业,同时,还需要多元利益主体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尹辉 《当代贵州》2013,(14):10-11
黔南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程度的唯一性和独特性,做好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对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壮大旅游产业等意义重大。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文化是旅游之魂,文化的内涵决定着旅游的品味;旅游是文化之体,旅游是承载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文化与旅游融合,必定会迸发出新的活力。黔南州如何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本刊专访了黔南州委副书记、州  相似文献   

15.
李大方 《奋斗》2007,(8):49-51
文化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灵魂。把文化建设放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位置.重视文化.研究文化,挖掘与弘扬文化,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扎实推进和现代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这也是旅游产业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趋势。兴国旅游正处于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文化旅游的繁荣与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旅游产品的深度化、多元化,为传统旅游产业创造新的增长空间,使兴国旅游插上文化的翅膀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17.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迷人,走自然与文化融合发展之路,是实现旅游与文化的互融共进,促进大理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发展大理旅游业过程中融合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的路径作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美丽奇异的自然风光与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旅游业的发展才有生命力。高度重视地方文献资源的挖掘整理、开发利用,寻找旅游文化的脉络和根基,是贵州旅游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地方文献开发与利用的角度,分析地方文献的挖掘、开发、利用对于促进贵州旅游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永泰县不仅风光秀美,而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极其丰富的与历史文化有关的旅游资源,研究挖掘永泰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保护好永泰历史文化资源对提升永泰旅游品位和旅游产品竞争力,发展永泰旅游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永泰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一要大力宣传永泰历史文化,让永泰历史文化资源"撩开面纱惊世人";二要科学规划整体布局、确立永泰历史文化旅游主题;三要实现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有机结合,提升永泰旅游产品品位;四是以永泰历史文化资源为素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  相似文献   

20.
王磊 《世纪桥》2014,(12):79-80
五大连池因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而闻名,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的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通过对旅游资源的深入挖掘和有效整合,已打造了初具规模的文化旅游产业。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文化资源挖掘力度不够、文化旅游资源管理存在漏洞、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相对滞后和文化旅游宣传力度亟待提高等诸多问题。应从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科学规划文化旅游资源管理、积极推进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文化旅游宣传力度等诸多方面促进五大连池文化旅游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