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线》1992,(10)
爱心小婷婷跑着跳着,手里的语文和数学篇子被她的小手攥得有些潮湿。婷婷一边跑嘴里还不住地念叨,95、95……,没等跨进门坎她一声大喊:“奶奶……!”吓了屋里人一大跳。当婷婷把考试成绩拿给奶奶看时,李郁秋心里不由得一阵酸楚。“多么好的孩子啊!婷婷今年已10  相似文献   

2.
在南开区嘉陵北里社区居委会有一位深受孩子们爱戴的“刘奶奶”,她一手创办的“中小学贫困生义务辅导班”,用爱温暖着困难家庭的孩子。100多个孩子在她的呵护下健康成长,60多个孩子考上重点中学、考上大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今年78岁的共产党员刘颖奶奶在丰台区程庄路社区可谓无人不晓。她的名字随着她送出的环保布口袋传遍了社区的家家户户。如今,刘奶奶已向周围的邻居亲朋赠送环保布袋3000多只。因为她,成千上万只塑料袋在程庄路社区提前“下了岗”。刘奶奶也因此被评为社区环保之星。  相似文献   

4.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1,(19):70-70
谁有钱 有3个富人在比谁有钱,一个说:“我家每人一辆宝马!”另一个说:“我家佣人都开宝马!”最后一个说:“我天天扶老奶奶过马路。”其他两个人异口同声:“大哥,还是您有钱呐!”  相似文献   

5.
在四十三团八连,人们时常见到一位年已七旬,但却精神矍烁的老人,大家都叫她“傻”奶奶。“傻”奶奶是一位孤寡老人,已退休多年,每月有5OO多元的退休工资,还饲养着一群羊。但她的生活却过得十分俭朴,一张床、一口锅和一台老式电视便是屋中的简单摆设。“傻”奶奶有一个嗜好,就是爱花钱。但她的钱不是花在自己身上,而是帮助了一批又一批来八连的劳务工。她有一个非同寻常的回收站。 今年三秋工作一结束,农工刘忠义准备返乡,但买的锅碗瓢  相似文献   

6.
文萃苑     
《先锋队》1998,(11)
毛泽东两挽刘胡兰1947年6月,中央纵队司令员任弼时向毛泽东介绍了一位杰出少年女性牺牲经过。毛泽东认真听着问:“她是党员吗?”“是共产党员,才15岁。她是自己走到铡刀下的。她在铡刀下还望着乡亲们说: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那是年初元月12日。”“刘...  相似文献   

7.
生日吃面     
在某大饭庄的雅座上,爸爸、妈妈正在给女儿做生日。“小玲,今天是你上大学后过的头一个生日,我们给你祝贺一下。你可要懂得当父母的一片苦心,不兴‘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啊!”妈妈激动得说起话来还带点颤音。“好,为我们的大学生干杯!”爸爸举杯说。小玲并不动酒杯,却问:“爸,奶奶怎么还没来?”爸爸欲言又止。“噢,奶奶嘛,看电影去了,是她老人家最爱看的戏曲片,特意给她买的票。”妈妈看了爸爸一眼,赶紧解释说。“干嘛偏买今天的票!我去把奶奶接来吃饭。”小玲说着要走。  相似文献   

8.
冰心——我魂牵梦萦、由衷钦敬的文学家和爱国老人! 去年10月4日,正值她老人家100周岁诞辰(10月5日)前夕,我在福州鼓屏路玲珑鲜花店,订做了一个用100支红玫瑰编成的花篮,冒着阵雨,驱车30公里,赶到她的故乡长乐市的冰心文学馆,如愿以偿地献给了这位中国文坛的“祖母”。 4日上午9点,我在鲜花店订做红玫瑰花篮时,先在鲜红的绸带上写上挽联:“冰心老人万古长青。”店主林小姐看到挽联,惊喜地说:“花篮是送给冰心奶奶的,真是太好了!我在初中的课本上读过她的《小桔灯》、《再寄小读者》……”我问她:“你怎么看冰心老人?”林小姐说:“冰心奶奶心地善良,就像我的外婆。她爱我们,我们也爱  相似文献   

9.
2012年2月,南川区皮肤病防治院。 “麻风病是能够冶好的!”病房里,68岁的义工艾万珍陪着一位刚入院的病人,不停地念叨,“我也得过麻风病,现在全好了!”“你不信?我是被刘院长救活的!”在病人怀疑的目光中,艾大婶讲出了她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1979年春,一个阳光和煦的日子里,笔者来到上海华东医院,拜访了正在这里疗养的贺子珍。笔者拿出 10多张几十年前的已经发黄的老照片,请她辨认。贺子珍一张一张地细看。突然,她眼睛一亮,指着一张年轻人的半身照片,显得十分激动,连声道:“欧阳洛 !欧阳洛 !”   贺子珍凝视着欧阳洛的照片,思绪把她带到了半个多世纪前那令人难忘的岁月…… 初识欧阳洛   1926年 6月的一个夜晚,永新县城秀水小学的一间教室里,灯火明亮。一位身穿长衫、面容清俊的青年正在讲课。黑板上写着“阶级、阶级斗争、革命”几个刚劲秀丽的粉笔字。   贺…  相似文献   

11.
<正>雨后,小男孩在小路上发现一只蜗牛,他蹲下来捡起它,轻轻放进了草丛里。“别乱跑!”奶奶喊他。男孩扬起小脸兴高采烈地说:“我在救蜗牛。它在马路中间爬啊爬,太危险了,我把它送回家了。”奶奶觉得无趣:“蜗牛知道你救了它吗?”小男孩想了想,说:“它不一定知道。”奶奶问:“那你这好事不是白做了吗?谁会知道你救了这只蜗牛啊?”男孩立刻说:“我自己知道就行了。我救了一只蜗牛,我很开心!”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1,(20):84-85
三岁多的时候,翩翩忽然开始关心生死问题,一天在卫生间担心地问我:“妈妈,将来你老了的话,很快会死的,是吗?”我安慰她:“那还是很遥远很遥远的事呢!”某天路过一家花圈店,她大为惊艳:“这么多漂亮的花呀!”我说这是花圈,是送给去世的人的。她问:“为什么人死了要送花圈呢?”  相似文献   

13.
红毛黄鼬     
“清江杯“传奇故事征文选登民国一十七年(1928年)冬,我们家发生了一件怪事:窗台上的空油罐,一夜之间涨满了油。奶奶起的早,她最先发现了这个问题。奶奶认为自己在做黄粱美梦,她狠狠地在大腿上掐了一把,疼!奶奶还是不敢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她怀疑自己看花了眼,喊爷爷过来瞧瞧。我爷爷是我们村眼神最好的人,他能看清跳蚤长着几条腿。  相似文献   

14.
李东方 《廉政瞭望》2013,(20):69-69
那一年,李宝圣一拳把他哥哥也就是我父亲的一颗门牙打飞了,父亲疼得嗷嗷直叫.像只受伤的野猫。那一年,奶奶迈开小脚,举着烧火棍满大街追打李宝圣,她嘴里不断骂着:“李宝圣,你个王八羔子,气死老娘了,气死老娘了……”  相似文献   

15.
根本利益     
引言:这是一篇令人惊骇的文章。为一块房基,她从风韵少妇一直告到白发苍苍,上访长达32年!儿子冤屈,13年不能入土为安!漫漫申诉路,丈夫又猝死,陋屋里,两具棺材伴着一个活人菩熬着。还有横行的村霸、地霸加官霸!但,一次次领导“批示”,一沓沓“红头文件”,却都“飘在空中”…… 在农民渴盼党员和干部转变作风之时,本文主人公梁雨润的事迹,给予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应读者要求,本刊从本期起连载长篇报告文学《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6.
正窗外卖粽子的吆喝声,随着夏日清凉的微风飘来。哦!端午节快到了,我仿佛闻到了空气中掺杂着淡淡的粽子的香气。于是,合上书,望着窗外枝繁叶茂的胡杨树,不由想起童年那些粽子飘香的日子。记得,儿时每到端午节,母亲会吩咐我,去连队的排碱渠边,采摘一些肥大的芦苇叶子回来,叠整齐用线绳扎牢,泡在水盆子里,等泡软后,给刘奶奶送去。连队东头高高的胡杨树下,就是刘奶奶的小院。刘奶奶老家在湖南,包粽子已是远近有名了。而我母亲由于是北方人,却不善其事。  相似文献   

17.
一次跟朋友聊天时无意中谈到了教师这个职业,其中一个朋友对我说:“我最讨厌XX老师了.因为当时背不到书。他竟把我叫到他的寝室门前背书,让来来往往的同学都看到了,真把我羞死了!”另一朋友也问我:“XX老师现在还在教书吗?她可厉害了,我们都很怕她,也不喜欢她!”听着朋友们对教过自己的教师或好或坏的评价,让我陷入了深思:“我现在也是一名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18.
三、一本笔记,揭开了陈素琴被害的内幕罗振之所以对“青反会”老大的有关情况一清二楚,是通过对前不久抓获的一名上海潜伏特务掌握的。这名特务是根据香港军统特务头子郑法钻的指令,到南京给“青反会”老大送电台的,他供出了来宁的目的及与老大见面联系的地点、方式等详情。为了让罗报了解案情的新进展,以便他能够有的放矢地继续开展工作,林浩然秘密召罗振回到市局,在办公室里,他把一个用花布包裹着的笔记本交给罗振,告诉他:“这是陈素琴的遗物,她大概对自己的结局早有预料。这个笔记本是她生前交给诊所传达室老工友的,并请他代…  相似文献   

19.
党建军 《党建文汇》2008,(12):46-46
吴女士所在的菜刀厂由于产品滞销,厂里竞发给每个员工几十把菜刀抵工资。没办法,她只好将那些菜刀拿到街上卖。她吆喝了半天,仍没人掏钱买。眼看天快黑了,她央求一位大嫂买一把:“你可以当作礼品送人哪!”大嫂冷笑一声道:“人家送花是爱呀关怀什么的,你送刀,是不是暗示着‘一刀两断’、‘笑里藏刀’?亏你想得出。”  相似文献   

20.
每到农忙季节,在农二师二十九团十连的田间地头总会出现一位开着拖拉机的女人,她犁地、播种、拉运农资……样样精通,看着她风风火火地忙碌着,大伙都佩服地竖起拇指:“这个女人不简单,在全团也找不到几个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