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产业已成为国内外竞相发展的朝阳产业,湖北和武汉要率先崛起,必须在文化创意高端产业上突破。而以“武汉·中国文谷”为旗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两型社会”、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目前,建设“武汉·中国文谷”适逢天时、地利、人和,“文谷”项目相关单位正在积极运作,省、市各有关方面应加大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2.
蒋敏华 《世纪行》2007,(11):37-38
20世纪40年代,国民党湖北省政当局为了实现孙中山将武汉建设成为“世界最完美都市”的宏愿,提出了建设“大武汉”的一系列规划设想,拟定了武汉区域规划,设立了“我国第一个区域规划机构”——武汉区域规划委员会,开创了我国区域规划研究的先河。武汉区域规划的核心要点是以武汉三镇为中心、周边大中小市镇有机结合协调发展,这一思路已初具现代“城市圈”或“都市圈”雏形。回顾当时提出的武汉城市圈概念。为研究当今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发展也可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入WTO,国家人才资源开发与配置面临“人才国际化”的挑战,建设一支包括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科学技术专家等在内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武汉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文化建设在近年取得了新的可喜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如文化艺术的品位不高等,影响武汉城市格调的提升。本文对以上几点表达看法,并对“两型社会”中的文化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政策》2007,(5):F0003-F0003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于1999年改制成立的高新技术股份制企业,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其控股股东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国内光通信领域著名的大型国有科技型企业,是国内唯一完全覆盖光通信设备、光纤光缆、光器件三大技术领域的产品研究、开发和生产的企业,是“武汉·中国光谷”的龙头企业,属国家鼓励发展的高科技产业。  相似文献   

6.
在7月26日召开的中共武汉市委十届六次全会上,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训秋强调指出:要“突出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把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建设‘武汉·中国光谷’”。翌日,陈训秋考察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进一步强调,要着力延伸产业链,精心培育市场主体,壮大企业群,全力做强大学科技园区。这是对“光谷”的最大的支持与鼓舞,也是一种深深的期望与激励。今年,是“武汉·中国光谷”冠名3周年。回首3年,可以说这是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大整合、大集聚的3年,也是蓄积能量、孕育大发展的3年。  相似文献   

7.
单大年 《世纪行》2006,(3):22-22
200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视察湖北听取了武汉东湖开发区“光谷”建设情况,当听到武汉邮科院近五年来承接国家同类“863”计划和“国家创新基金计划”项目高达80%,并在国家产业政策和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推动下,着力于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国际化取得重大突破时指出,“武汉应该在全国作出更大贡献”、并满怀激情地提出“武汉应该成为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支点城市”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汉正街在武汉乃至华中地区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武汉商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汉正街市场是武汉“拿得出、叫得响”的商业品牌,为武汉商业改革发展发挥了品牌效应;是武汉商业的重要增长极之一,为武汉商业新一轮增长起到了“生力军”作用;是满足多层次需求,提高城市辐射功能,促进区域性流通发展的重要“推动器”;是武汉商业学习市场经济的“大课堂”。  相似文献   

9.
《人大研究》2013,(2):I0004-I0004
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是世界规模最大、规格最全的卧式机床生产制造企业和跨国经营公司,是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的标杆企业。主要产品有大型数控卧式车床、数控立式车床、数控龙门落地镗铣床及大型外圆磨床、轧辊磨床等15大系列,品种规格可重构组合。公司“SPARK”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SPARK数控车床”获中国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多次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体现了武汉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武汉承担国家发展战略经历了由参与者、重要承担者到主要承担者的过程,作用一次比一次显要。新时期,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在武汉聚焦和叠加,为提升武汉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带来了重大机遇,有利于武汉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龙头城市、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有利于武汉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大胆先行先试,率先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发展道路;有利于武汉创新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切实成为全国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体制创新是动力,管理(机制)创新是手段,技术创新是灵魂中国机床行业创新“箭在弦上”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实现装备制造业的现代化,取决于我国的机床发展水平。当代数控机床的发展不仅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强力支撑,同时标志着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的水平。中国能否用自主品  相似文献   

12.
该书是“剑桥学派思想史译丛”中的一册,其《译者后记》中介绍说:“面对‘民族国家的消亡即将来临’这样的话题,本书作者对至关重要的国家的历史、国家的理论基础和国家的前景进行了反思,并侧重探讨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时间横跨中世纪到20世纪后期,所涉及的话题涵盖了公民自由、国家权力、公民身份的概念、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史、市民传统、公民权利、同一性和公民身份的启蒙运动思想、妇女权利、法国公民身份、国家类型、当代国家的历史和前景等。作为剑桥学派政治思想史研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斯金纳以及其他作者在他们对国家与公民的历史描述和分析中仍然体现出对社会和知识背景、历史语境的_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肖香甫 《世纪行》2008,(4):10-11
国家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历史又一次垂青武汉。试验区的工作千头万绪.现在刚刚开始起步,究竟从哪里入手,决策高层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了总体方案并上报国务院待批。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试验区是武汉城市圈新一轮发展的机遇,这已经形成共识,但试验区不是改革初期的特区,也有别于天津滨海新区,国家没有给武汉城市圈试验区资金、项目等优惠政策,唯一的优惠政策就是“非禁即可”.只要不违法,  相似文献   

14.
一般人认为,武汉的科技力量雄厚,有着令人自豪的人才优势,其表现在“三多”:一是科研机构多,二是高等院校多,三是大型企业多。的确,这“三多”构成了武汉人才优势的基础,并为武汉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但是,只要我们联系历史和现实,作一点冷静的思考和分析,武汉的人才优势便不能让我们一直乐观下去。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都由计划配置,不仅资源,而且机构设置和人才分配都以计划配置。建国以来,国家在武汉建立  相似文献   

15.
武汉城市地位的飚升莫过于近代。1908年日本驻汉领事水野幸吉在其所著《汉口》一书中说:“汉口者,贸易年额1.3亿两,夙超天津,近凌广东,今也位于清国要港之第二,将进而摩上海之垒,使视察者艳称为东洋之芝加哥”,为什么穿过了漫长的时间隧道的武汉,会在近代实现它的崛起,并在城市的近代化中成为广陵绝响?她的未来应该怎样发展?这也许正是皮明庥先生研究武汉近代城市化的重要动机。皮明庥先生的新著  相似文献   

16.
《政策》2006,(8):F0003-F0003
湖北三环锻压机床有限公司于1958年建厂,公司总资产5.3亿元,2005年实现营业收入3.82亿元,出口交货值达1.15亿元,公司主导产品为折弯机、剪板机、精冲机、转塔冲床、液压机、自动冷镦机等锻压机床产品,拥有多种从美、日、意、韩等国家进口的先进大型数控工艺装备,产品不仅占据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而且还远销欧、亚、美、非洲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家生产锻压机床的重要基地和知名企业,被誉为中国机械工业最佳核心竞争力企业。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机床工具行业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国家机床工具行业工艺管理先进企业、国家…  相似文献   

17.
《时事资料手册》2007,(2):127-127
委内瑞拉全国代表大会1月31日通过了关于授予总统查韦斯为期18个月的“委任立法权”的法案。该法案通过后,查韦斯获准在国家机构、能源、金融等11个领域制定与法律同等效力的政令法规,以便加快推行“21世纪社会主义”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18.
《辽宁人大》2008,(6):28-28
国家发展改革副主任杜鹰5月5日在武汉召开的“2008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说,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世纪行》2011,(11):28-28
围绕中心履职能.着眼全局谋大事 立足全局,超前谋事。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后,我们以全市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献一策”的形式汇集真知灼见,以高层论坛的形式积极争取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专报获得了贾庆林、王刚、钱运录、郑万通等全国政协领导的重视和批示。  相似文献   

20.
《长江论坛》2008,(3):F0002-F0002
2008年4月26—28日,第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湖北武汉隆重召开。本届中博会以“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中部崛起”为主题,吸引了包括美、日、法、英、德等13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以及中国各地10万多客商,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328家,国内500强企业有322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