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伟 《世纪桥》2013,(5):151-154
时效取得制度是指无权占有人以行使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意思,公然、和平和持续占有他人的物达到一定期间,从而取得所占有物的所有权或其他权利的制度。很多大陆法系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瑞士等都有关于时效取得的相关规定。其价值在于保证交易安全,稳定社会经济秩序,有利于发挥物尽其用的功能,有利于证据收集和判断以及时解决纠纷。对完善民法制度也有重要意义。但到目前为止该制度在我国立法上仍处于空白状态,学界对该制度的争议很多,研究得也比较深入,本文将在当前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时效取得制度概述、设立的必要性以及我国时效取得制度的构建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所谓时效制度,是指一定事实状态在法定期间持续存在,从而产生与该事实状态相适应的法律效果的法律制度。传统民法一致认为,民法设时效制度,着眼于维护社会公益,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因时效期间届满而发生与原权利人利益相反的法律效果。笔者认为时效制度的实质,仍在于对民事权利的  相似文献   

3.
刑法中的侵占原本起因于一定的民事法律关系,对财产侵占纠纷的处理应尽可能在民事责任内实现。现行民法中的时效制度与刑法中有关侵占罪的追诉时效之间存在一定冲突,时效制度的这种冲突可能导致社会矛盾。必须对相关的时效制度作出调整,使其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4.
作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项交易规则,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有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维护正常的商品交换.因而该制度业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民事立法所确认.我国现行民事立法尚未在整体上实现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立法化.关于这一制度的理论探讨也未尽完备.如何建构我国的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理论,从而为其立法化进行理论准备,就成为民法学上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代际公平理念与理论的提出对现有民事主体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民事主体制度作出反思与改良,提出两个改良进路:一是义务进路,二是权利进路。改良的结果是应该设立一个新的民事主体——后代人。  相似文献   

6.
马志忠 《求贤》2006,(12):37-38
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实践中,由于对人事争议仲裁申请时效的性质和起算时间以及中止,中断事由等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因而在时效的适用上产生了一些冲突的矛盾,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将会影响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进而影响社会秩序的和谐。鉴于此,笔者认为应在将来的立法中明确规定仲裁申请时效的性质,起算时间,中止,中断理由,仲裁时效延长规定的保留与取消等方面,以完善人事争议仲裁时效制度,保护当事人双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胡长明 《探索》2005,(4):185-189
本文从分析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建议在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造中引入“农社共有制度”,在物权法上增加和明确这样的共同所有的形式———“农社共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使就于法有据,为实现农村土地公有制从传统土地集体所有制向现代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历史性转变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康 《理论建设》2010,(4):76-77
<正>一、民事证据时限制度的引入《民事诉讼法》第125条、第153条和第179条等的规定说明我国法律采取的是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当事人不仅可以在第一审中的法庭辩论终结前的任何阶段向法院提出新的证据,"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第125条);即使诉讼进入了第二审程序,当事人还可以向法院提供新的证据(第153条);甚至在判决生效  相似文献   

9.
我国行政立法与执法领域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证是公程序的核心内容,其本质含义在于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我国行政立法和行政执法领域规定了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但文章认为,该范围规定过于狭窄,随着民主和法治的发展和进步,行政立法和行政执法领域中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应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10.
宗志翔  潘恬 《理论导报》2010,(11):35-36
<正>充分保障和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是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基础和前提。在我国,围绕教师所产生的各种教育行政法律关系错综复杂,教师在与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行政主管部门事实上的不对等法律关系中很容易受到伤害。为依法维护和救济教师的合法权益,早在19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