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好《邓选》三卷搞好党史工作赵庆东《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收入的119篇著作,是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学好《邓选》三卷,不但对建设...  相似文献   

2.
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西湖区委书记周建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引导我们继续胜利前进的科学指南。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小平同志反复阐述...  相似文献   

3.
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这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全党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并且明确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4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我们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应该体会把握好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它既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一条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小平同志领导我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经验的理论概括,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灿烂光辉.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许多篇章都是论述经济发展问题的.小平同志的经济发展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发展观的卓越的理论创新.学习和把握小平同志的经济发展理论,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初探蔡金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主题。也是邓小平新的社会主义观的理论表现,深入研究邓小平的新社会主义观,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既是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必须解决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心一意搞建设──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体会卢联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这是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深感邓小平同志这一思想精辟深邃,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系统地、全面地和完整地阐述了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贯穿这光辉理论的主线.就是邓小平同志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新旗手,用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大无畏的精神、围绕搞清楚“真正的社会主义”和“真正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再认识,再审视,再选择和再完善,探索出了一条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坚持社会主义,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亦即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一条基本理论线索,就是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搞清楚.①小平同志尖锐地指出:“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②这是小平同志作出的不容置疑的理性判断.他曾痛心疾首地说,我们干革命几十年,工人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连温饱都没有保障.于是他便发出了一连串的质疑:“这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③“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④  相似文献   

8.
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罗宗荣学习小平同志著作,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体范畴,一直贯穿于他关于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论述中,也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核心内容。从小平同志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9.
深化改革的航标加快发展的指南──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意义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申存良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首先应当弄清楚《邓选》三卷是怎样的一部马克思主义著作.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中居于什么位置。这里就围绕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最富独创性的发展观。《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大量篇幅是论述发展问题的。小平同志强调指出,发展是硬道理,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指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以后,中央的决定再次重申了这个评价,并且指出小平同志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内涵丰富、范围很大的题目。在这里,只想集中谈一个问题,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当代水平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概念,有的文章归纳为20多条。《邓小平文选》(1975——1982),也有许多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概念。如果也像上述那样归纳,两书加起来,初步统计有50多个新观点。所以说,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相似文献   

12.
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有关论述毛福民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强烈感受到,邓小平同志不仅一贯强调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都要硬,而且在实践中坚持两手抓。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小平同志多次郑重提醒全党注...  相似文献   

13.
实事求是,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要紧紧把握理论精髓申存良学习《邓选》第三卷需要领会的基本理论观点很多,而首要的是要紧紧把握贯穿于其中的理论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选》三卷报告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相似文献   

14.
时代的强音光辉的旗帜──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希达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的思想对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汇集了小平同志1982年9月至1992年2月近十年期间的主要著作,是邓...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社会主义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科学理论。”(1993年11月4日《人民日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内容博大精深,它是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推进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6.
简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建中的思维方式曾锦华邓小平同志不只仅从本本上而是在现实的基础上把握什么是社会主义,从而搞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解决了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邓小平同志所以会选择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从《邓选》第三卷中可以...  相似文献   

17.
范平 《前线》1994,(19)
邓小平同志很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并贯彻在党的建设之中。他反复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他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十分重要,坚持社会主义对中国也十分重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2页。以下《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只注明页码)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  相似文献   

18.
一切为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处处洋溢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处处体现着小平同志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对中华民族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挚情感和“为中华民族之崛起”的执著追求。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科学理论。” 一、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2页)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科学地揭示了我国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深刻理解和把握小平同志这一论断的基本内涵,对于指导我们把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到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这是邓小平的根本立场,是小平同志对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各级领导骨干.对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历史性嘱托.这个根本立场和嘱托,充分体现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我们学习《邓选》第三卷,就是要坚持小平同志这个根本立场,就是要牢记小平同志的殷切期望和谆谆嘱托.始终不渝,毫不动摇,直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胜利实现.一、中国不坚持社会主义不行,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邓小平同志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说,他从年青时就接受马克思主义,一生为之奋斗,从来未改变过.这从《邓选》第三卷我们看得更清楚.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从信念角度讲,它是建立在科学信仰基础之上的.小平同志谆谆教导我们;“马克思主义是科学”,①“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②“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③“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就没有前途”.④在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最根本问题,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