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会议概况 1989年4月25日至28日,在中国厦门市鼓浪屿观海园旅游村举行了“战后海外华人变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此次规模盛大的华人问题讨论会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北京)、福建华侨历史学会(福州)、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厦门)、新加坡南洋学会(新加坡共和国)共同主办,以复旦大学田汝康教授为首的十五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知名人士组成了大会组织委员会,田汝康教授任主任委员。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受组  相似文献   

2.
2013年5月13—15日,第八届“海外人才与中国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逸夫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研讨会主题为:传递与发展——华侨华人与中外人文交流。研讨会由中山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洛杉矶加州大学教授周敏、华中师范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令狐萍、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教授/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厦门大学教授/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博士李明欢分别为大会作主题报告。  相似文献   

3.
广西华侨历史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在南宁举行。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陈仁、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黄独峰,以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出席了成立大会。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秘书长方雄普同志专程从北京前来参加。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区各地的教授、学者以及热心于侨史研究的人士近七十人。会议收到论文与资料三十三篇。在大会上作学术发言的有十三人,他们就侨史研究与侨务工作、国内外研究华侨史的概况、广西华侨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二次大战以后华侨、华人社  相似文献   

4.
就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力图从“民族问题”的角度开展“华人问题”的研究,并为贯彻此一意图而成立“海外华人研究中心”的1999年,[1]在我国华侨华人研究力量颇为雄厚的厦门大学历史系已有多年积累的曾少聪博士,成为了该所的第一位博士后,师从我国民族问题研究的著名学者郝时远研究员,从事民族学专业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的研究。在师徒二人的大力倡导和积极努力下,3年后,原隶属该所的“海外华人研究中心”升格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海外华人研究中心”,成为整合国内华侨华人研究力量的又一基地。此期间,正值国内开始酝酿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院李国梁(郭梁)教授著《东南亚华侨华人经济简史》已出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作按照东南亚华侨华人在海外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顺序考察了华侨华人资本在当地积累和发展的曲折过程,第一次系统地论还了东南亚地区华侨华人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分析、探讨了华侨华人经济的性质、特点和作用,从根本上否定了歪曲和排斥华侨华人经济的谬论和流行观点,并对国内外近年来研究华侨华人经济的学术动态作了评介。对于华侨、华人经济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海外华人经济实力增长的估计、华人经济地位与当地民族主义的矛盾、海外华人与中国…  相似文献   

6.
2013年5月15日至18日,由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德国马克斯·韦伯基金会、德国佛来宝大学历史系和华侨博物院共同举办的“华侨华人与中国侨乡近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来自德国、美国、新加坡、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们齐聚一堂,  相似文献   

7.
1993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汕头大学举行了世界华侨华人经济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与中国学者一道,研讨了世界华侨华人经济中的若干问题。现将会上的一些看法简述如下: 一、对世界华人经济力量的估计要实事求是近年来,日本以及西方的某些报刊不断地渲染海外华人的资金如何雄厚,其估计数字也日益增大,甚至把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的资金也算在华人资金的名下。我们当中的某些人也人云亦云,不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华人学者王赓式教授来闽进行学术访问活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太平洋研究院远东历史系系主任王赓武教授、应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之邀请,再度来闽,于七月廿日至八月六日在厦门、泉州、福州等地作学术访问活动。王赓武教授是澳大利亚籍华人学者,是研究中国史、东南亚史、华侨(人)史等问题专家。他在闽省各地访问期间,受到了厦门大学付校长潘茂元、付家麟、华侨大学付校长许金荣、福建省社会科学院正付院长方晓丘、林子东以及福建省侨办、省侨联负责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侨联主办的《华侨华人与中华文化论坛》于9月29日在北京隆重举办。该论坛以"传承与发展"为主题,来自海外的印尼、英国、美国、巴西、埃及、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24个中文学校校长及老师、部分海外侨团负责人、市侨联所属侨团北京马来西亚归侨联谊会、缅甸归侨联谊会、北京华商会等20个侨界社团的代表和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华侨历史学会成立大会暨省第四次东南亚学会学术讨论会于2月21日至25日在厦门大学召开。来自省内外近七十个单位的一百三十多名代表,对华侨史和华侨现状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在将讨论中的若干问题和各方面的看法,加以综合整理,供进一步讨论时参考。一、关于华侨、华人和华裔的涵义问题(1)关于华侨的涵义,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凡侨居国外,从事职业的中国人及其子女,侨居时间在一年以上,其生活费用依靠在侨居地从事各种工作而获得的,都是华侨”。一种意见认为“华侨是由中国本土移居到国外去谋生或从事经济活动而定居的中国移民及其在外生长的后代,而与祖国尚有经济上或其他联系而又保留中国国籍的人们总称”。另一种意见认为,华侨“是指移居国外而仍保持有中华民族特征和中国国籍的人,这一类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身份”。这三种看法分别强调了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福建省华侨历史学会、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和新加坡南洋学会联合主办的"战后海外华人变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4月25日至28日在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观海园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有国内外专家与学者一百五十多人,其中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荷兰、西德等国家及港澳地区的专家、学者四十多人,向大会提交的论文共有73篇。本刊征得该大会组织委员会的同意,也征得作者本人的同意,在本刊先行选刊了其中以中文撰写的有关东南亚地区的九篇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一) 厦门大学于1984年10月23日至25日举行纪念陈嘉庚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大会暨首届陈嘉庚学术讨论会。参加学术讨论会的国内、国外学者有七十余人,学术论文37篇。这次学术讨论会由厦门大学陈嘉庚研究室主任陈碧笙教授主持。全国侨联付主席萧岗,厦门大学顾问潘茂元教授、付校长吴宣恭付教授及部分校友参加了大会学术报告会,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侨联顾问张楚琨、全国华侨史学会理事、福建省华侨史学会  相似文献   

13.
广西是全国第三大传统侨乡。这是就广西华侨华人人数及其海外分布和影响整体上低于粤、闽两省而言。但是,广西华侨华人史上也涌现过一批在全国特别是在八桂大地上广有影响的海外精英。他们身上既有一般海外华人所常见的优秀品格,也闪现着广西人特有的气质。今天,加强对这一部分人士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本地海外乡亲的整个群体,进而更深入地了解整体的华侨华人史。  相似文献   

14.
目前,欧洲华侨、华人已超过100万,华侨华人社团300多个。为加强欧洲华侨、华人社团的联系,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于1992年5月9日在荷兰注册成立了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简称:欧华联会)。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会长钱伟长、荷兰有关人士以及欧洲10个社团代表200余人出席了成立大会。该会成员由奥地利、比列时、德国、法国、英国、荷兰、匈牙利、意大利、挪威、葡萄牙、罗马尼亚、瑞典和西班牙等13个国家的30多个侨团组成。欧华联会为居住欧洲各国华侨华人社团的联合组织。该会的宗旨为:促进欧洲各国华侨华人社团之间的了解与合作,增进华…  相似文献   

15.
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对华侨华人态度和政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华人群体在近30年来经历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们经济力量的迅速增长和受到良好教育的华人新移民数量的增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对华侨华人的态度和政策也发生根本的变化,根据国内外侨情变化的特点,制定出有利于华侨华人在当地生存、发展,又能促进华侨华人对中国经济、文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务实侨务政策,从而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海外华资,并与他们在各个领域里密切交流。  相似文献   

16.
海内外短波     
全球越柬老华侨华人恳亲大会在广州召开全球越柬老华侨华人恳亲大会11月25日在广州召开。近千名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和国内越柬老归侨侨眷来宾参加了恳亲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国务委员唐家璇、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以及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光毅、国务院侨办主任陈玉杰、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副主任郭荣昌、中国侨联副主席林明江、中国侨联副主席唐闻生、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王王旬章、广东省长黄华华等出席了“恳亲大会”。国务委员…  相似文献   

17.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于1986年10月12日至16日举行建所三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外地代表共43人,分别来自下列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有关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广西省社会科学院印支研究所、福建省社会科学院东亚研究所、华侨大学华侨研究所、中尉华侨历史学会(北京)、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  相似文献   

18.
厦门大学陈碧笙教授承受原教育部高校文科教材办的重托,历经多年心血撰写的《世界华侨华人简史》,近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同已往同类华侨史书比较,明显具有三个优点. 第一,它不是国别史、地区史,而是以世界范围的华侨华人整体及其发展过程为对象的专业史,这是国内首部较为系统的世界华侨华人历史.  相似文献   

19.
海外华人教育,是从传统的华侨教育发生而来的。本文用海外华人教育这个称谓,来泛指所有海外具有中国血统的人的教育,包括通常所称的海外华人、华侨、华裔、华族,或某国某地区华人等的教育。我认为,这种教育已发生重大转变,它正在向着民族大同方向发展,而且应该向着民族大同方向发展。一、旧式华侨教育的衰落与变化海外华人教育,过去称为华侨教育,在世界侨民教育中无疑是最为突出的,无论是它  相似文献   

20.
越南的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在南方,南方的华侨华人又主要集中于胡志明市。胡志明市的华侨华人经济比较富裕,文化水平也比较高。因此,研究越南的华侨华人现状应把重点放在胡志明市的华侨华人。 一、人口与分布情况 越南和胡志明市现有多少华侨华人,比较常见的说法是:越南尚有约100万华侨华人,他们当中的80%,即大约80万人居住在越南南方,胡志明市就占52万多,下表是1989年越南人口总调查中所统计的胡志明市华侨华人的总数和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