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行政复议制度是与行政诉讼制度并行的行政争议解决机制。随着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与之配套的行政复议法修订工作也应列入议程。在修订过程中,应当以加大复议纠错力度、充分发挥行政复议作为解决行政争议主渠道的作用为目标定位,以坚持行政复议的行政性、便利性、前置性、主动性为基本要求,同时在与行政诉讼的衔接上体现司法审查对行政复议决定的司法谦抑。具体的修改内容可包括:拓宽行政复议受案范围;完善复议审查重点,一次性回应申请人实质诉求;赋予复议机关更大的暂缓执行原行政行为的决定权;扩大复议调解的范围;坚持复议机关作被告监督机制,确保修法相统一;坚持司法审查行政复议决定的“卷宗审查主义”;赋予复议机关更大的复议变更权,着眼于一次性解决行政争议。  相似文献   

2.
行政不作为是指负有法定作为义务的行政机关在出现法定情形时应当作为而不作为,即不行使行政职权、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的违法不作为可以出现在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和行政监督救济等各个环节中,一般表现为明确拒绝作为和故意拖延作为两种形式。(一)行政监督救济过程中的不作为,主要表现为在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时复议机关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长时间不进行审理,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复议决定,或者是被确定有履行义务的行政机关拒绝、拖延履行复议决定等等。行政监督救济程序是相对人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依法执行…  相似文献   

3.
从《行政复议条例》到《行政复议法》,我国的复议制度历经演进和完善的过程,行政复议的宗旨已从强调维护、监督行政权的实施,转到着重监督行政机关和重点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上来。本文通过对比,着重分析、论述行政复议制度在强化监督、方便复议和保障人权等方面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4.
行政复议制度作为设置在行政体系内部的纠纷解决方式,承担着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和监督行政权力运行的职责。一直以来,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复议案件数量长期在低水平徘徊甚至出现下降的趋势。基于现实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学界发出了行政复议“司法化”改革的强烈呼声。‘行政复议制度得以运行的内在动力在于行政层级监督,“司法化”理念下的相对独立的复议机构则是这种监督的间接表现形式,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方可实现。在我国目前的制度背景之下,更为可行的是吸收行政复议“司法化”改革中完善相关复议程序的建议,在行政层级监督的直接推动力之下,借助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来推进行政复议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新近因行政复议制度改革与行政诉讼法修改,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之间的关系复杂化。二者关系的基点,是行政复议的定位,特别是作为监督制度还是争议解决制度。在把行政复议作为解决行政争议的情况下,需要解决二者有无主次之分、有无衔接之必要,复议后被告确定需要做大调整,复议前置需要做小的变动。  相似文献   

6.
在税务行政复议申请人、纳税争议复议前置、申请复议期限三大税务行政复议问题中,税务行政复议申请人应当包括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行政相关人,复议前置应当平衡国家和纳税人两方利益,保障纳税人复议权利,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事项的认定应结合税收实际具体分析判断,体现法律原则,符合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颁布实施是对行政法制建设的一大贡献,它在实体和程序上都有新的发展和完善,特别是注重了对行政管理关系中处于弱者地位的行政相对人权益的维护。本文从三方面作以论述:首先,《行政复议法》增加了行政复议的范围,不仅规定对部分抽象行政行为可申请复查,而且对原有的行政复议范围也规定得更为具体。其次,在行政复议的程序上,从申请复议的期限、方式、手续等方面都作了对行政复议申请人较为宽松的规定。最后,在复议机关审查过程中,允许复议申请人查阅被申请人的有关材料,从而避免了书面复议的弊端,使行政复议趋于公开化,确保了行政复议结果的公正性。此外,复议机关在复议决定中可以依职权责令作出行政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给予复议申请人赔偿,能有效地维护复议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行政复议分流了部分行政争议,纠正了部分违法行政行为,但行政复议往往由于解决争议的能力有限而使纠纷继续进入诉讼,由于纠错的功能未充分实现而导致监督不到位.行政复议对行政诉讼的负面影响既有制度设计上的原因,也有来自实践层面的消极因素.要构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和谐关系,行政复议的定位就应以解决纠纷为主要目标,而将监督行政和救济权利作为次要目的;在复议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下,就应将原机关作为被告,复议机关作为第三人;行政复议须部分地采纳言辞审理原则,在复议决定对申请人或其他人可能不利的情况下,就应当听证或开庭;还应设置行政复议委员会以作为独立的行政复议机关.  相似文献   

9.
特殊形态行政不作为主要是抽象行政不作为、终局行政复议不作为,它们有相当大的危害。建议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申诉专员制度,对特殊形态行政不作为进行非诉讼救济,这还可以为违宪审查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行政复议法》的颁布和行政诉讼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给公安机关行政执法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程序违法与行政不作为成为当前引发行政复议、诉讼和国家赔偿案件的主要原因。为保证公安执法活动经受行政复议、诉讼的检验,公安机关必须更新观念,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制,强化内部执法监督并加强时复议、应诉机构的建设,严格依法行政。东城分局对此做了有益尝试,有效减少了行政复议、诉讼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行政复议是行政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行政复议的权力性质是行政复议理论问题的核心,对完善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于行政复议权力性质的各种不同学术观点,并指出了它们的局限性,以孟德斯鸠的理论、权力分立的目的和现代行政权扩张为视角,分析指出行政复议的权力属性为行政权,但为了有效达到设立行政复议制度的目的,保证依法行政,行政复议权在运行过程中,必须以司法权的运行模式为模版.  相似文献   

12.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在受案范围上的街接问题,需通过两种方式解决:一是通过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来扩大案件的受案范围,以确保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和实现。二是通过最高法院对现行行政审判当中出现的行政争议受案范围上的"真空",制定有关的司法解释,以保证在审理行政案件中对出现的新的行政争议或超出受案范围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13.
调解在行政复议中的由否定到肯定的地位变化,在我国的行政复议立法中有清晰的发展脉络。而这种变化是与调解理论基础的发展变化密不可分的。行政复议调解在行政复议过程中有其广泛的实践意义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公安行政复议机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因其自身有特殊性,所以表现出了独特的内涵,而其独特的内涵,决定了公安行政复议机制的特点。针对具体的公安行政复议执法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完善行政复议机制,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合意解决纠纷的制度,行政和解已被引入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中.行政复议和解是行政复议过程中的一个步骤,又是一个独立的法律行为.行政复议和解是一面双刃剑,必须在适用的范围和条件上严格限制,在适用的程序上严格规范,在适用过程中加强监督和救济.  相似文献   

16.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存在需要完善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与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主体的基本结构具有重要的关联性。通过对主体关系模型进行分析,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基本结构包括三种,即救济、监督以及平等主体关系。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关系的良性互动,各有侧重,是实现行政复议目的的关键要素之一,主体关系模型也是重新设计行政复议法律制度的重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7.
作为违法行政行为的一种形式,行政不作为具有消极性、非法性、侵害性、损害性和隐蔽性等特征。这种以行政不作为形式的致害行为,在符合国家赔偿责任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的前提下,应当依法被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之内,以促进行政主体依法行政、合理行政。  相似文献   

18.
行政不作为违法是行政违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行政不作为违法进行司法的最终救济,能够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行政不作为可分为依职权的行政不作为和依申请的行政不作为,司法实践中,应从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出发,审查受案范围、原告资格、职权要件、条件要件、期限要件、内容要件、利害关系要件、是否存在滥用职权等,同时适当分配原...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作为解决行政争议和维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既有许多相同点,又有很多不同之处,二者在互动发展中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由于制度设计与实践操作中的诸多原因,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制度脱节严重,影响了相对人的权益保护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文章从制度设计与实践操作层面详细论述了二者脱节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