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艳 《湘潮》2016,(4):145-148
何宝珍,又名何葆贞。1902年生于湖南道县。革命烈士。1918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率先参加反帝爱国运动,被选为湖南学生联合会代表。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任该校团组织负责人。因积极组织学生运动,声援工人罢工斗争被开除学籍。1923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何宝珍在任全国互济总会的领导职务兼营救部部长期间在上海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英勇抵抗。1934年秋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何宝珍至死不  相似文献   

2.
1928年7月,党的六大在莫斯科举行。任弼时虽然因留守中央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没有出席这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但由于他的出色工作,仍被与会代表选为中央委员。  相似文献   

3.
在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和新中国元勋中,任弼时的婚姻很具特色。他和陈琮英不但是典型的包办婚姻.而且是两小无猜的“娃娃亲”。尽管如此,他们却感情深厚,甘苦共尝,携手并肩,堪称恩爱夫妻。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独霸天下的野心更加膨胀,内战乌云在空中弥漫。在与国民党统治集团激烈交锋的东北战场上,一支潜伏在国民党内的共产党的地工小组,深入虎穴,出生入死,智勇双全,为东北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45年10月,国民党继在重庆成立东北行营后又将昆明防守司令部改组为东北保安司令部,调兵遣将抢占东北,欲接收后在东北集结兵力。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杜聿明找到政治部主任余纪忠,让他物色擢用精干之人充实到政治部。得知这一消息,我中共中央社会部指示正在西安做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李年、王书鼐、邢国彦打入敌人内部。打开了…  相似文献   

5.
1934年10月,时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方志敏率部北上。在国民党军队重兵围追堵截之下,北上部队终因寡不敌众而失利,方志敏不幸被捕。 1935年2月2日,方志敏等被国民党军警从上饶押往南昌,囚禁于"委员长行营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方志敏并没有因身陷囹圄而停止战斗,在短短六个多月中,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写下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一批文稿,把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化成了血铸的十三万文字。不仅如此,这些文稿还书写了中共党史的四个“第一”。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是近年来非常时髦的名词。什么是“红色文化”呢?目前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但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解释。“红色文化”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各个阶段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历史文化,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载体,具体指革命时期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能体现伟大精神的革命事件、遗迹、文物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建立自己的军队与政权,  相似文献   

7.
8.
9.
解放战争的“战线”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解放战争的"战线"问题颇有争议,尤其是张春英教授提出"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起义运动"是解放战争的第三条战线,极大地挑战了传统认为解放战争只有两条战线的观点,对这段历史进行了颇有新意的探索.笔者在此谨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0.
所谓“绝笔诗”。是指死前最后所写的诗而言。用联语方式表示对死者的哀悼,称挽联。若按被挽的对象分,挽联有挽人和自挽两类。一些革命烈士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曾写下“绝笔诗”或题联自挽,以寄情寓意,或嫉恶如仇,或激励后人,表现了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堪称我们的楷模。  相似文献   

11.
郭玉闪 《廉政瞭望》2012,(16):73-73
为革命活动筹集经费,是辛亥革命前政治上反对力量面临的最大困难。当时。康有为的保皇派与孙中山的革命党在海外争夺华侨资源时,甚至到了斯文扫地、大打出手的地步。而国内的同志,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期间,在八路军队伍里有一支由产业工人组成的武装部队,它就是工卫旅.  相似文献   

13.
王良,四川綦江人,红四军军长。他生逢革命时代,追求进步和光明,21岁投笔从戎,跻身黄埔军校,锤炼成为坚定的共产党人。南昌起义后,他紧追革命洪流参加了秋收起义,跟随毛泽东将革命的红旗插上了井冈山。在险恶、激烈的对敌战争中,他立下过赫赫战功,为毛泽东两首史诗所盛赞。他率部纵横赣、闽,身经百战,成长为工农红军中一名智勇双全的著名指挥员。1932年6月,在闽西作战中,他壮烈牺牲,年仅27岁,为中国  相似文献   

14.
80多年前,在武夷山两侧的闽赣广大地区,掀起了土地革命斗争的洪波漩濑,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进行艰苦卓绝、波澜壮阔斗争,描绘出绚丽多彩的历史蓝图。一首《如梦令·元旦》,真实地记载了当年革命斗争的壮烈: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次极为特殊的采访。我要采访的对象是在我党有着崇高威望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92岁高龄的薄一波同志。自 1992年薄老从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的位置上离休后 ,人们从电视屏幕上见到薄老仅有两次 :一次是党的十五大胜利闭幕之际 ,薄老对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表示充分肯定 ;另一次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的盛大庆典中 ,薄老仍精神矍铄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眼下薄老身体状况如何 ?全国人民牵挂 ,新闻界的同仁们更想登门作个采访。本人因应邀撰写反映薄老早年革命生涯的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雄师劲旅》的剧本 …  相似文献   

16.
曲岩  郭渊 《党史纵横》2003,(2):46-48
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一路军在杨靖宇将军的率领下,依托长白山地区有利的地理条件,机智勇敢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抗日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全中华民族抗日斗争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非常丰富和十分宝贵的革命精神。这些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努力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精神是在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里,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过程中所培育和发扬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涵,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首创精神,体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高尚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9.
孙辉 《奋斗》2002,(8):37-37
思想政冶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概括,是我们党和军队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始终坚持的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20.
1949年3月,毛泽东离开西柏坡的时候,说是“进京赶考”,他充分肯定中国共产党即将取得的伟大胜利,认为要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经历一场“赶考”。2013年,习近平来到西柏坡的时候,强调“赶考”还远远没有结束,之后他在许多场合多次重提“赶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