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从20世纪90年代初中东欧国家结束在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Comecon)内四十余年的区域经济合作,到21世纪初其中多数国家陆续融入欧盟区域一体化进程,乃至近年来经受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不断冲击,可以说中东欧国家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搅动下国际格局的变化,走过一条充满挑战、漫长而复杂的发展道路。历史:中东欧国家曾经的一体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冷战爆发,马歇尔计划出台以及西方经  相似文献   

2.
全球团结:勇于变革(社会党国际第23次雅典代表大会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立即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建立一个可持续的世界社会 社会党国际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秉承本国际"可持续世界社会"委员会的一贯努力,重申我们对在全球范围内促进普遍可持续性发展,建立一个更加相互依存世界的承诺.我们的首要工作是努力寻找共同的有效和及时应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这一根本性挑战的方略.  相似文献   

3.
<正>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是促进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明确了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工作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秉承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理念,全方位、深层次推动开放合作,奋力开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当前世界格局正处在大转换的关键时期。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呈现新态势。应对世界格局变化、把握自身战略机遇,成为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议题。从外交层面来看,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取向主要包括五个层面:坚持和平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积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切实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5.
拜登政府推出的《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方针》作为临时方针以及未来制定正式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其国家安全战略的大致发展方向.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延续了以实力为原则的战略传统:建立强大的美国经济,从更强势的地位迎接新挑战;希望重返特朗普政府退出的国际组织和多边协定,重新领导世界,并以美国的价值观和原则主导全球治理体系;根据国际格局的变化组建模块化联盟体系,借助盟友的力量应对不同领域的挑战;强调与中国的大国竞争,将中国视为唯一能对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提出严峻挑战的国家.尽管不排除在一些全球和地区事务上与中国进行合作,但战略竞争甚至对抗将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主轴.  相似文献   

6.
中东欧民粹政党有大量社会底层支持者,农民是最有代表性的民粹主义基础。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看,以农民为代表的中东欧民粹支持者与历史上保守势力的支持基础有类似的逻辑。在农业仍为关键产业的中东欧国家,当传统经济受到转型后突如其来的外部经济影响时,既有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受到严峻挑战,在本土保守势力的推动下,竞争力不足的中东欧国家呼吁保护传统经济,反对以西欧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的价值腐化、以威权整肃国内腐败、强调历史上的民族荣光、复兴宗教及家庭伦理等。这一思潮被民粹政党用以获取政治权力。在外部经济压力下,农民、城市底层民众、经济民族主义者、保守的政治精英、大文化中心论者共同构成支持民粹主义的基础,民粹政党的兴起是精英和大众共同推动的结果。中东欧民粹政党自该地区转型后就出现在政治舞台,其影响深度和广度是欧洲其他地区所不及的。有鉴于此,探索一条以民粹主义基础为导向的策略路径,整合政府、企业和民间机构三类实践主体,有助于强化中国在中东欧的影响力。积极推进民粹政党或执政党的对华合作,是中国强化和拓展中东欧地区利益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李远 《当代世界》2023,(4):23-28
习近平总书记面向世界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是中国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共创人类未来提供的又一个重要公共产品。文明多样性体现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文明交流互鉴对世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全球文明倡议立足时代特征和中国发展实际,既凝聚治国理政精华的中国智慧,又顺应世界现代化大潮,遵循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中国既是文明多样性的倡导者,更是文明交流互鉴的践行者和推动者。中国将以全球文明倡议为指引,携手世界各国以深化交流互鉴开创全球文明发展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中东欧是由来自原东欧、苏联和西欧等三个次区域的17个国家构成。中国学界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主要是服务于中国与它们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认同政治是观察中东欧的一个重要视角,对中国来说,也是制订发展同这个新出现的区域各方面关系的基本依据。在历史的长河中,中东欧的民族关系、国家构建和对外交往在不同程度上受制于外在的文明冲突、大国争霸、国际体系约束和内在的不同民族、不同信仰、历史恩怨。正因如此,中东欧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认同政治的背离与缺失,在民族关系、国家构建和地区整合上面仍然面临各种的挑战。许多影响中东欧国家政治认同和区域整合的因素依旧在起作用。无论怎样界定中东欧,都需要综合地关注它的认同政治及其影响因素,避免误读,有效推动中国与这些国家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中东欧研究曾作为苏联学或克里姆林宫学的一个组成部分。1991年之后,中东欧地区国家脱离苏联集团而作为国际舞台上的独立主体。此后的中东欧研究也从苏联学或克里姆林宫学中剥离出来,成为国际政治研究的清晰可辨的客体。历史地看,中国的中东欧研究具有两个鲜明特征,即非连续性和政治性。受这两个特征影响,中国的中东欧研究经历了研究对象称谓、研究队伍、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重大变化。随着中东欧地区国家欧(盟)洲属性不断增强和大转型进入新阶段,中东欧研究的欧洲性亦日益凸显。虽然中东欧国家本体论的研究依然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但研究者必须正视中东欧国家的欧洲属性。当然,作为过往地缘政治的"遗产",整个中东欧地区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客体有可能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10.
阿拉伯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能源、安全等领域都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必须借助的重要力量。发展与阿拉伯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符合中阿双方的共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因此已成为中国大周边外交的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阿关系总体发展顺利,特别是“中阿合作论坛”的创立以及“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确立,为双方加强集体对话与协作开辟了广阔前景,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以及中东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新时期的中阿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双方必须以新的思维和新的方式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1.
主权是国家的基本属性,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拥有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力.中国为了争取国家主权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经济全球化作为主权的一种异化力量,必然要求让渡国家主权,从而对主权带来威胁和挑战.应对这种威胁和挑战,中国应该进行理性的选择,拓展和开创国家主权的运作途径,使中国在融入国际一体化的进程中维护和保障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必须严肃面对的客观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性质的国家共同参与世界经济竞争,使不同的经济制度被纳入到统一的全球化经济体系之中。由此而涉及的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较量也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下去,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如何主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以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新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这是经济全球化给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世界主要大国加大对中东欧地区的关注和投入力度,大国博弈加剧。欧盟在中东欧地区发挥主导作用,德国是中东欧国家最重要的经贸和政治伙伴,俄罗斯凭借能源优势和文化软实力"重返"中东欧地区,美国通过提供军事安全和能源供应深度介入中东欧地区,欧德俄美基于各自比较优势占据了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有利位置。了解上述国家或国际组织在中东欧地区的利益关切及其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特点,对于更好地理解和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中国积极开拓对外贸易和海外市场,构建对外沟通战略通道。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和中国发展同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是这种对外战略的重要体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之间的战略关联性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以推动中欧关系发展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宗旨,经历了启动期、黄金期和深水期等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均取得积极进展,但随着内外部压力增大,需要进一步挖掘双方合作潜力。中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多释放发展红利,同时维护好中欧关系和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及时解决合作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实现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在"17+1合作"背景下发展迅速。通过对"欧洲晴雨表"民意调查机构、中东欧国家智库报告等研究数据进行考察后发现,近半数中东欧受访民众对中国持有积极印象,而且越来越多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国际影响力正在提升。但是,中东欧国家对华舆情存在较大差异,"17+1合作"的知晓度仍然较低,"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媒体上的可见度不高。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中东欧国家的人文交流合作,特别是加强与当地媒体沟通合作,讲好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互利共赢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加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合作是夯实双方合作民意基础的重要保障。当前,双方人文交流合作已取得丰富成果,但成效依然有限。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传统的差异性以及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双方战略需求不对称、美欧国家对华态度变化,是影响双方人文交流合作的主要因素。鉴于此,要推动双方人文交流合作机制化建设,对接中东欧国家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将双方人文交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文明对话倡议"框架,拓展双方既有合作成果,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都在根据其国家利益和金融危机对其影响的程度开始调整自身发展战略,由此引起的国际关系大调整和大博弈必然影响到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发展安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考虑世界经济格局新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转变所带来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9.
加入欧盟后,中东欧国家面临新的发展困境。这些困境表现在认同、政治思潮、双边关系、增长模式、安全和地缘政治等方面。造成困境的原因包括中东欧国家发展中的自身问题、欧盟结构和政策,以及欧洲与大西洋之间关系的影响等。目前,政治思潮、双边关系和经济增长模式困境的消极性和危害已经凸显,其他困境的潜在消极性亦不时显现。正确认识和多方参与化解这些困境已经成为中东欧国家、欧盟甚至美国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鲍红 《当代世界》2012,(6):17-19
5月17-29日,应斯里兰卡、保加利亚、波兰执政党及罗马尼亚政府和执政党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副书记王乐泉率中共代表团对上述四国进行了友好访问.中联部副部长陈凤翔、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王其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苏泽林等随访.这次访问是在国际形势继续深刻复杂变化,欧元区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并深刻影响世界经济,中斯建交55周年,温家宝总理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举行会晤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往访四国都处于国家发展与转型的重要阶段,同时亦面临诸多的困难与挑战.在这特殊的历史时刻进行的党际交往活动,注定是一次不同寻常的访问,不仅让我们见证了双方对深化国家关系和各领域合作的憧憬与展望,也感受到了各国党政领导人和民众对华友好的种种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