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是在批判旧意识形态的基础上提出“虚假意识”这一概念的。“虚假意识”和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意识形态”是两个完全不同、不能彼此混淆的范畴。深入挖掘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虚假意识”的产生根源及其内涵、特点、本质等的科学观点,对于我们如何走出“虚假意识”,建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哲学作为一门独立而古老的学科,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必然具有学术性;而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又必然具有现实性和意识形态性。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对旧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但马克思主义哲学仍具有意识形态性,是学术性、现实性和意识形态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的形成是源于近代认识论的崛起、科学的发达和人们对宗教的普遍不满。马克思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研究从一开始就具有一种明确的否定和批判的内涵、立场和基础。在马克思逝世后不久.意识形态的概念开始取得新的含意,这种转变具有现实的必然性。当代人们对意识形态的研究和发展主要表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来。  相似文献   

4.
国家观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先前哲学信仰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集中论述国家观。他们按照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现实的个人”为起点,科学阐释了国家的概念,提出国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其最终发展趋势为“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关于国家起源、国家本质、国家发展趋势等问题的见解,对我们今天科学地认识国家问题,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基本特点的看法,反映着他们批判旧世界时所发现的新世界的一个大致轮廓,是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科学预测,构成了他们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看法和基本观点主要体现在《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和《哥达纲领批判》这三本书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将要经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出现不同的历史阶段。他们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首先要经历一个过渡时期,然后才能进入未来社会。他们把未来社会称为共…  相似文献   

6.
法兰克福学派对工具理性霸权的批判不乏真知灼见 ,某些思想和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有诸多异曲同工之处 ,并且注意到了马克思所忽视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批判 ,但是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最终都不同程度地诉诸于宗教、艺术、美学、本能来对抗工具理性、技术理性的奴役。因此 ,他们的理性批判思想在根本上是与马克思对工业社会的批判大相径庭的 ,他们并不真正懂得马克思革命的实践的意义。由于意识哲学的局限 ,他们陷入了理性批判的困境 ,不同程度地反对理性本身  相似文献   

7.
从逻辑理路的视角看,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思想是通过三个层次的批判而建构起来的,其中对黑格尔理性主义国家理念的批判是他们这一思想的逻辑展开,对现实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特别是对资产阶级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批判标志着他们这一思想理论化意义上的系统生成,而通过对未来的批判所宣示和展望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则是为了消除由于国家与社会的分离和对立而造成的人的本质的异化状态,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  相似文献   

8.
卢梭的社会发展代价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科学与艺术的进步要以道德的败坏和社会风尚的颓废为代价 ;二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要以人的堕落为代价 ;三是人类文明的发展造成了社会不平等。这些思想是对私有制社会的鞭挞 ,也是对当时正在兴起的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的富有远见的揭示 ,对马克思恩格斯产生了较大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卢梭的抽象人性论的基础上 ,吸取了卢梭上述思想中的合理内涵 ,使之变为他们社会发展代价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以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考量为基点,对城市居住不正义问题进行了深刻批判。在他们看来,空间资本化与城市居住问题有着密切的逻辑关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遵循的普遍物化逻辑和其所固有的剥削性是导致城市居住不正义的本质根源,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实现居住正义的根本途径。从对现实居住问题的深入批判到对理想制度形态的科学构想,马克思恩格斯建构出以居住权利的平等、居住关系的和谐与居住选择的自由为价值内涵的居住正义思想。这一思想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学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前我国推进协调发展和实现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所提出的观点是二者之间的意识形态理论在批判维度上主要集中在物化或异化问题领域;而在意识形态批判的方法问题上则主要集中在对总体性和辩证法的不同见解;最后,在意识形态批判的出路问题上,二者则表现出不同的历史与实践观.以上存在于意识形态批判维度、方法以及出路问题等三个方面的主要异同点,构成了卢卡奇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之间的主要比较研究参考系,当然,这三个方面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对于物化或异化问题的批判是贯穿其中的理论逻辑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