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个五年计划(1976—80年)和第3个五年计划(1980—85年)的完全失败,迫使越南共产党的老卫士在1986年召开的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下台。实际上,改革者们的执政标志着越南发展的一个阶段,其新经济政策着重于三大生产计划:粮食和食品、消费品和出口产品。农业构成越南经济的基础,并有助于直接或间接地养活其大约80%的人口,因此其发展业已成为第4个五年计划(1986—90年)的主要目标。在这方面,新的改革已注入土地管理和生产方法,以及农产品的交易。改革者们也采取了其他矫正措施,以维持越南农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的第三个五年计划(1976—80年)于1976年7月28日由马来西亚下议院通过,8月17日由马来西亚上议院通过,终于付诸实施了。这是侯赛因·奥恩总理亲自抓l的第一个全面经济开发五年计划。马来西亚的第三个五年计划虽然只是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长期规划(1971—90年)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的计划书本身便有430页,比马来西亚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71—75年)的计划书的份量多一倍,它的内容还涉及到政治与国内治安等问题,比第二个五年计划更为周到。  相似文献   

3.
在统一以后的十年期间内,越南的经济由于主观上失误和客观上不利形势的相互作用而经历了一条挫折与摸索的道路,终于面临走头无路的经济困境,不得不把市场机制引进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中来以寻求出路。在统一后的这十年期间内,前五年是走向挫折的过程,后五年是寻找出路的摸索过程。这一历程正好和统一后的两个五年计划实施期间相一致,即:第二个五年计划(1976—1980年)和第三个五年计划(1981—1985年)。  相似文献   

4.
“计划”的特点不久前,越南共产党举行了一再拖延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的重要议程之一是讨论和通过1981——1985年越南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三、五”计划是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彻底破产,1981年经济仍然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拟定的,它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的大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价格迅速回升,加上世界市场对所有产品(包括工业制品)的需要普遍增长,这将保证马来西亚的第三个五年计划(1976——1980年)有一个良好的开端。1976年的头两个月,马来西亚的出口额比1975年同期增长了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七十年代是马来西亚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时期,它于1968年制订“投资奖励法案”,鼓励与欢迎外资投资发展劳动集约型面向出口工业;1971年制订“自由贸易区法案”,1972年实施保税工厂制度,从而基本上完备了以外资企业为中心发展劳动集约型面向出口工业的经济体制。此外,马来西亚从1970年起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期限为二十年,即1970—1990年),同年开始实施第二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1970—75年),1976年起实施第三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1976—80年)。七十年代马来西亚取得了较高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7.8%,高于中等收入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7.
马来西亚的第四个五年计划(1981年至1985年)已于1981年3月27日提交到马来西亚议会讨论。本文拟介绍该计划的主要内容。一、第四个五年计划书的结构马来西亚的第四个五年计划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回顾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时期(1971年至1990年)中的过去十年(1971年至1980年)的实际成绩;第二部分列示今后十年(1981年至1990年)的综合指标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这篇文章综述了越南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情况,也反映了日本学者对越南经济的某些看法,现摘译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越南1981年——1985年经济计划是在“二五计划”(1976——1980年)彻底失败以后,才采取逐年制订主要指标,逐年修改调整的方式拼凑而成。这个新的五年计划,越南起初也称为“三五”计划,但后来不再提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越南在执行“二五”计划的后期,特别是在1979年初公然大举侵略柬埔寨,导致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对越南的人道主义援  相似文献   

10.
越南抗美战争结束后,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越南当局于1976年通过了一项雄心勃勃的五年计划,即“二五”计划(1976—1980年),其总投资额为300亿盾(约合75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依靠贷款和外国援助。此外,越南又于1977年4月通过了第一个外资法——《关于外国人向越南投资的章程和规定草案》,旨在进一步吸引外资,加快实现工业化的步伐。这项规定草案作了稍为灵活的规定,欢迎外商以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作为资金进行投资,也欢迎外商兴建新企业或改造现有企业。投资的形式有:合作生产、产品分成;经济合  相似文献   

11.
一、经济发展战略及工业布局的主导方针(一)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1976年,越南实现南北统一,同年12月越南“四大”制定了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提出要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产业政策上要优先发展重工业(机械、钢铁及有色金属、化学、能源、矿物等),同时也努力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并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抽出大部分资金投放在重工业发展项目上去。但是,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并不适合越南国情,越南经济因此陷入了停滞。由于这种情况,越共“五大”(198年3月)修改了这一战略,提出为了提供大量食品和日常生活所需的消费资料,最优先发…  相似文献   

12.
印度于1947年8月15日独立后,约有三年半时间用于医治印、巴分治的创伤。1951年4月1日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今年是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在六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经济上或政治上的原因,中长期计划曾经中断四年,只有年度安排(详见附表一)。1980年印度政府在拟订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同时,还制订了一个十五年远景规划  相似文献   

13.
越南知识产权法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知识产权立法尽管在整体上要落后于我国,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越南的立法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拟通过对越南知识产权立法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对我国知识产权立法的完善有所助益。一、越南知识产权法发展概况“越南社会主义的立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越南宣布独立到1976年越南统一这一时期的立法。这一阶段是越南社会主义法从无到有的建立阶段。第二阶段是从越南统一至‘革新’前这一时期的立法。这一阶段是越南立法曲折发展的阶段。第三阶段是自越南实行‘革新’以来至今的立法,这一阶段是越南立法从逐步成熟到全面…  相似文献   

14.
越南1986—199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直至去年年底方才由越南第八届国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和公布。该计划总结了1986年和1987年的计划执行情况,提出了今后三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和设想。 1986—1987年计划执行情况 1、农业 1986年的农业产值只接近于1985年;1987年则比1986年减少了2%;两年平均减少  相似文献   

15.
序言马来西亚各个民族之间、各个地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从1976年开始的马来西亚第三个五年计划(即新经济政策)的目标便是要缩小这种收入差距,而且要探索其根本原因并消除其障碍。但从马来西亚的社会现状看,要实现这些目标却是  相似文献   

16.
一、股份制改革主张的提出 80年代初期,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都由于机械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或盲目效仿原苏联的集中计划模式而普遍存在着政企不分、管理落后、产销脱节、效益低下、亏损严重的通病。越南也不例外,该国第二个五年计划(1976—1980)的实施结果是“主要指标一项也没有完成”。在此形势下,越南政府决定进行经济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就是其中一个方面。 1981年,越南政府颁布了关于发挥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和财政自主权的第25号决议,决定朝着市场经济的方向改革国有企业。1982年2月,又颁布了进一步落实25号决议的第145号决议。此后,越南还出台了很多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和减少对国有企业财政拨款的政策,但对部分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的主张,是在越共“六大”召开后的1987年11月才由该国部长会议在其第217号决议中明确提出来的。特别是1990—1991年期间,苏联和东欧各国相继瓦解,它们停止了对越南的经济援助。为了生存,越南政府不得不采取果断  相似文献   

17.
198 1年苏联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苏日签订第三个开发远东森林资源的协议 :日方提供贷款 9.5 7亿美元 ,苏方依据补偿条件在 6年内 (1981— 1986年 )向日方提供 12 0 0万立方米成材和 12 0万立方米锯材。西西伯利亚天然气探明储量 2 7万亿立方米。西西伯利亚开采天然气 2 70 0多亿立方米。苏联采煤 7亿吨 ,其中库兹巴斯采煤 1.4 9亿吨(占全苏 2 1.2 %)、坎斯克—阿钦斯克采煤 36 0 0万吨 (5 .1%)。1981— 1984年 ,苏联共制造机器人 3.35万个。1981— 1985年 ,苏联社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速度为 3.5 %(1976— 1980年为 4 .2…  相似文献   

18.
自从1986年越共“六大”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以来,越南坚持改革、开放方针,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基本克服了由于十年侵柬战争和原苏联停止援助给越南经济造成的困难,经济步入了一个迅速恢复和发展的新时期.一越南的经济改革自1981年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1986年以后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步子逐步加快,经济上取得了积极的、显著的转变.亚洲开发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越南1986、1987、1988年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7.4%、5.4%和6.5%.1989、1990、1991年三年中,由于原苏联解体和停止对越援助(每年约10亿美元),越苏贸易也陷于停顿,对越南经济影响极大,经济增长率也分别降为2%、2.9%和4.7%.1992年越南的经济度过了最困难、最严重的时期,增长率达到8.3%,国民生产总值由1991年的138亿美元增至145亿美元,人均国民收入约205美元.1993年越南经济持续增长,达到7.5%,国民生产总值约165~170亿美元,人均国民收入上升到230~240美元.亚行预计,1994年越南的经济发展速度可能达到8.2%.越南经济快速的恢复和发展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农业生产跃上新台阶.1988年4月,越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了关于改革农业经济管理的第10号决议,决定实行新的农业承包制,把土地交给农民,取消了原来国家与农业生产单位以  相似文献   

19.
印支大事记     
五月三日越南拒绝了美国和东盟在巴黎会议提出的要它重新考虑解决柬埔寨问题的八点建议的呼吁。五月七日民柬代表团团长、民柬联合政府负责卫生和社会事务协调委员会的部长秀臣在第三十七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揭露越军在柬埔寨使用最新式武器和化学——生物武器,杀害柬埔寨军民,毁坏房屋和庄稼。五月九日柬伪电台广播说,印度和柬伪已就修复吴哥窑达成协议,印度将向柬伪提供资金和技术设备。五月十一日越南当局镇压了后江省的一个“反共”的佛教组织,逮捕了五十五名成员,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和文件。五月十五日至三十一日老挝人民革命党举行三届十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即将举行的“四大”的中央政治报告草案和第二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草案。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经济发展进程的分期,巴西经济学家的意见基本上一致,即依据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增长水平,分为五个周期:第一个周期(1947—1961年),以国内生产总值高增长为特征。其中,1947—1955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8%,1955—1962年期间为7.1%。第二个周期(1962—1967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3.2%。第三个周期(1968—1973年),经济奇迹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1.2%。第四个周期(1974—1980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其中,1973—1976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8.3%,1976—1980年为6.2%。第五个周期(1981—1983年),经济衰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负数。这个周期被公认为经济危机时期。也有不少经济学家称第二个周期为经济危机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