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吏治腐败,是当前最大的腐败。如何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从根本上遏制并消除选人用人上的腐败现象,已经成为我国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所面临的严峻课题。文章从分析吏治腐败的种种表现入手,剖析了导致腐败的制度诱因,并对如何通过完善用人机制来清除吏治腐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文珊 《求索》2008,(7):209-211
吏治腐败是清末新政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新政时期,腐败痼习恶性发展,各级官员大肆贪污受贿、卖官鬻爵,吏治腐败呈现出结构性、整体性腐败的严重状况。同时,由于腐败的形式、领域是在进行近代化改革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发生的,因而吏治腐败又具有社会改革转型时期的特征。吏治腐败对清末新政危害很大,它阻碍了新政措施的推行,破坏了新政的预期效果,极大地削弱了民众的改革向心力。究其根源仍在于封建专制体制及其衍生出的特权制度。衰朽的清政府虽然在面临危局时被迫选择了改革,但腐败之极的官僚队伍却无法积极履行改革者的职责,终使改革失败。  相似文献   

3.
刘维民 《人民论坛》2014,(3):188-190
左宗棠吏治能力超越时流,强调“民为邦本”,体恤民力,讲求官民相得;选官择吏,不拘成法,以“操守为重”.在其吏治思想形成和发展中,传统儒家文化构成了其吏治思想的知识系谱,随着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势转移,特殊环境和身份又使其对吏治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和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杨世谷 《青年论坛》2004,(6):137-139
“吏治”是中国封建社会开明地主阶级政治家用以维护自己统治的法宝。“吏治”清明与否 ,关系着封建统治的安危。本文拟从封建统治者重吏治的手段和措施中寻找繁荣“盛世”的政治原因 ,以警后人。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吏治思想主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深受中国传统吏治文化的影响,与毛泽东个人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具有密切的联系,有毛泽东个人品质的影响。毛泽东吏治思想的目的在于为中国共产党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既是毛泽东吏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又是其吏治思想的目标,反映了在行动和目标上保持高度一致的特性,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高度统一。毛泽东对于吏治基本方法是强调通过社会主义民主,通过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让人民监督政府,人人负责,以保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6.
周琼 《思想战线》2002,28(5):101-104
吏治的整顿是中国古代贤明的封建君主采取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 ,不同的帝王和官吏 ,其思想、措施及效果各不相同。作为多民族边疆地区的云南 ,从汉唐以来 ,就采取不同于内地的羁縻统治 ,元明清王朝实行土流并治的政策 ,从而造成了两套不同的官吏体系 ,不仅中央王朝形成了一套管理流官和土官的不同措施 ,历代治滇的最高官员也在施政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吏治思想。在清代云南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做出了积极贡献的云贵总督高其倬治滇的吏治思想在其中较有典型性 ,对云南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元朝的包公文学的繁盛,与元朝的社会现实和元杂剧的繁荣有关。元代的社会现实只是产生包公戏的外部原因,公案文学的发展和元杂剧的繁荣则是产生包公戏的内部原因。从外因上看,是元代吏治黑暗、百姓有冤难诉造成的。从文学自身发展来看,元以前的公案作品,为包公戏提供了可借鉴的内容与技巧。而元杂剧的兴盛,又为文人关注现实,发泄郁闷找到了最合适的文学样式,杂剧作为视听文化,无论从技巧和效果上讲,都有利于表达巨大的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8.
用客观公正的理性思维认识和评价刑法在当代社会的作用和功能以及刑法规范自身的特性,要求我们必须审视刑法的有限性,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刑法与犯罪、刑罚痛苦性与人权保障、刑法规范普适性与社会现实个别性、刑法条文明确性与刑法条文模糊性等四个关系,树立正确的刑法观。  相似文献   

9.
民众对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刑事法治环境尤其是典型刑事司法案件等现实层面的感受往往通过刑法情绪释放出来。民众刑法情绪是衡量刑法认同和刑法信仰程度的重要心理暗示。受"杀人偿命"等传统刑法观、现代仇恨犯罪理念、刑罚效果不彰和刑事司法系统运作不力等因素影响,民众刑法情绪会流露出恶性倾向,但亦有培养民众良性刑法情绪的现实土壤。民众良性刑法情绪的养成则助益于刑事政策贯彻、刑事司法运行、刑法社会效力的彰显、理性刑罚观和犯罪论的培养和刑法情怀的塑造。  相似文献   

10.
随着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防止和遏制用人上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措施的不断落实,明目张胆的买官卖官难度和风险加大,买官卖官的手段也有了新的变化。研究买官卖官新特点,正确选择遏制买官卖官行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明主治吏不治民:汉唐盛世吏治的实践与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吏是王朝的统治基础,大凡盛世,无不把整饬吏治,采取各种措施规范各级官吏的言行,加强对官吏的管理与控制,以法治吏,作为政府经常性的重要任务。纵观汉唐盛世的吏治得失,有不少值得后人借鉴的东西,如通过“治吏”达到“治民”,重视吏治制度建设,通过建立选官任官制度,建立有效的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和监督机制,倡廉惩贪,这些对整饬吏治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实践是人娄特肓的活动,是人的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人是实践的人,实践是人的实践。怎样理解人,也就怎样理解实践,同样,怎样理解实践,也就怎样理解人。实践是人性的基础,实践的规律构成人性的规律,同样,人性的规律也构成实践的规律.人性也是实践的根据,要理解实践,首先要理解人。对人理解的歧异性决定对实践理解的歧异性,不同的人性观导致不同的实践观。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出发 ,以一种继往开来、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使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达到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不但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和方面有独到的创见,而且对青年、青年运动及青年工作也有特别的建树,形成了毛泽东的青年观。学习、实践毛泽东有关青年及青年运动的论述,进一步明确其观点,对新形势下做好跨世纪青年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付春杨 《求索》2011,(5):247-249,243
中国传统吏治具有刚性规则与柔性规则结合的特点,体现在诉讼程序规定中,尽管地方官需要面对一系列非常详尽、具体的规则要求,但是在实践中这些规则只有极少数被视为刚性规则得到严格的遵守,而其他大量的则被变通处理或者干脆弃置不用。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规则及其实际执行情况的梳理,分析此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对法律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邓小平的解放思想观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解放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放思想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有充分的民主,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三个有利于”是解放思想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7.
陈朝祥 《前沿》2009,(11):26-29
郭嵩焘的政治思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一是对传统吏治的批判,二是结合其出使西洋的个人经历而提出的富有特色的改革吏治的措施。对吏治的批判集中于三点:颟顸无知,虚骄自大;徇私枉法,颠倒是非;贪污受贿,卖官鬻爵。改革吏治的具体措施,一是治吏从严,治民以宽;二是以循习"西洋政教"为"本源之计"。  相似文献   

18.
六书理论是古代文字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是研究字形结构不可或缺的部分,徐灏的六书观贯穿于其《说文解字注笺》中,是统摄该部著作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一些六书条例,如对“合体象形”的批判,开近代学者从古文字字形出发批判该说的先河.  相似文献   

19.
黄玉娇 《传承》2014,(1):43-45
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个"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在"文化大革命"和"两个凡是"的背景下形成的,对全党认清"左"倾错误重新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有着指导意义,同时对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邓小平的民族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平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观点和方法,从我国是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这一实际出发,观察分析少数民族在我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和在革命建设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观点.这是邓小平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对我们进一步做好新世纪民族工作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