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问为何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精彩语录: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郭建宁: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民族的复兴需要以民族文化的复兴为支撑。中国改革开放持续30多年的快速  相似文献   

2.
杨利英 《人民论坛》2014,(8):186-188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在21世纪初所提出的文化建设方针,对于中国文化的觉醒、复兴、整合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新时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幻、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文化“走出去”战略成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经之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4年11月11日,由叶圣陶研究会举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在江苏淮安隆重开幕。全国人大常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统促会副会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本刊摘取部分内容刊登。  相似文献   

4.
唐开锡 《前沿》2012,(20):46-47
毛泽东是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哲学家和诗人,他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行了开创和实践,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孕育了毛泽东思想,对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发展以及成熟具有重要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思想精华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很多的共通之处。当众多的西方思潮流入中国之际,马克思主义能杀出重围,最终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中国传统文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在21世纪也必定能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6.
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以前,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趋势是中国文化向西方流动。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对“东方文化圈”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通过“丝绸之路”等渠道向西方传播,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悠长,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直处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之中,正是通过交流,经过冲突、消化、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只有在不断扩大的中外文化的交流中,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赵可金 《人民论坛》2012,(21):72-73
文化软着陆社会软崛起国家软驱动中国文化的一个缺陷是,大多数文化学人不愿意主动做下里巴人式的世俗文化,普通百姓缺乏应有的共享文化盛宴的机会,文化始终走不出少数社会精英的小圈子随着奥运会、世博会和孔子学院等一系列公共外交活动的举办,中外交流格局大幅度拓展,中国国际知名度有了很大提升,但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进一步促成中国文化走出去,还需要深入探索。分析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困境,既要重视考察中国文化的本身特性,又要重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战略和机制。中国文化的精英化使得文化资源变成了一种硬权力  相似文献   

8.
左亚文  陈黔珍 《新东方》2004,(10):22-29
社会主义文化不是脱离民族文化传统的一般抽象,它只有建基于民族文化之上并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从内容和形式上真正成为民族化的先进文化,才能使自己充满活力并获得蓬勃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首先有一个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这似乎是一个老话题,但长期以来有一些理论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有继续深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很多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等原因迁徙到另一地区,与原生民族聚居地区距离相对较远。尽管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现代化的发展,这些迁徙民族仍保存有本民族很多的传统文化特点,而其中迁徙民族女性对传统文化的保存和继承起了很大作用,甚至是决定作用。本文试图论述迁徙民族的概念、迁徙民族的成因以及分析迁徙民族女性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内容和意义等。  相似文献   

10.
近年,国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包括新闻出版业在内的文化"走出去"亦是如火如荼,其目的在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虽然成绩已是喜人,但我们在沾沾自喜的同时更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新闻出版业"走出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吴润平 《前沿》2013,(4):115-116
文章从中国传统体育的产生渊源、中国传统体育的分类以及传统体育蕴含的民族文化元素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进行了探讨。在探讨其文化特点的同时,也指出了传统体育文化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我相信,伴随着京味文化走出去,北京的国际影响力必将进一步增强,这座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一定会取得更大成绩。京味文化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在北京形成的一种文化,是宫廷文化、缙绅文化和庶民文化三者相互结合的产物。经历漫长的历史长河,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宫廷、缙绅、庶民文化之间相斥相吸,历经自然筛选、融合、演变,共同构成了京味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一、"走出去"与"沉下来" 中国文化走出去现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当前这样一个阶段以后,这也是自然的要求。从现实的层面看,走出去首先需要考虑:我们是否有值得走出去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吴雨娜 《友声》2007,(6):22-22
应法国“艺术家之春艺术节”和欧洲文化行动学会邀请,由对外友协和“艺术家之春艺术节”主任丹尼尔·博道斯及欧洲文化行动学会主任阿兰·如弗莱共同策划的中法文化交流演出项目《中国茶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于6月15日至7月21日在法国朗戈多克-鲁西永、利莫赞和南比利牛斯3个大区的12个城市进行了24场演出。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文化的特性研究入手,论述了经济全球化并不等于文化(包括法文化)的全球化,由于各民族、国家的特异性,势必会形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法文化的多元化;同时,由于各民族、国家间的同一性,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又使各种不同的法文化的交流与相互吸收成为可能。在这种新的历史背景下,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法文化应坚持与时俱进,在体现本土性的同时,借鉴和移植域外法文化,实现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提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从此,"批判地继承"成为传承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在"批判地继承"原则指导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大量清理,整理出许多可为今天所用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涉及文化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正确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王国平  袁也 《求索》2013,(5):223-225
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是我国传媒文化“走出去”的绝对优势,如何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再展辉煌.中国传媒文化“走出去”成为当代中国一项急迫的国家战略。本文从分析中国传媒的世界影响力入手,探究了中国传媒文化“走出去”的掣阻与问题,就“走出去”的战略,析论了文化宣传、文化外交、文化贸易、文化品牌、文化人才等六个方面的要务。  相似文献   

18.
张昊雷 《长白学刊》2021,(3):143-149
双重继承法指的是在圆融和合批判继承和抽象继承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方法.在双重继承的过程中,批判继承和抽象继承是逻辑先后的关系而非时间先后的关系,是共通互补的关系而非相互排斥的关系.双重继承法既能保持文化自省精神,又有力地回击了否定民族文化的虚无主义倾向.通过双重继承法可以充分继承和科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并赋...  相似文献   

19.
孙跃进 《前进》2015,(1):39-40
<正>近年来,山西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将文化产业列为全省十大振兴产业之一,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伴随着全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山西文化出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山西省文化"走出去"的基本情况一是文化出口增长势头强劲,领域不断拓宽。近年来,山西文化出口增长迅速,从2009年的400万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2028.1万美元,年均增长50.06%。在国家支持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山西省  相似文献   

20.
2006,世界与中国牵手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正在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而2006年更可谓是一个“中国年”。“2006中国在伦敦”——伦敦有史以来最大的中国文化盛典在伦敦市开幕。当红“超女”李宇春和伦敦市长利文斯通以特别的方式拉开了中国文化盛典的序幕,他们共同亲手点燃伦敦市中心悬挂的中国红灯笼,并向空中释放气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