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国官方虽然在世纪之交就已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但这一"新安全观"阐述的是对外方安全方面的非传统安全保障途径与措施,而没有涉及内部安全及更广泛的其他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安全问题,因而是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安全观,也是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当超越对外安全和国际安全,综观内外及其他各方面的总体国家安全问题时,中国官方当时及此后一段时间内秉持的依然是传统的国家安全观。与此不同,"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在强调国家安全民本性上体现了非传统思维,而且更通过强调"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等多方面的论述,统一了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两方面的丰富内容,因而是一种高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既与传统国家安全观相对,又与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安全观及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不同,体现出对国家安全领域传统与非传统两方面众多问题的全面性、综合性、系统性、辩证性观察、认识和处理,具有系统的非传统思维和丰富的非传统内容。但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在论及丰富的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时,也论及各种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非传统",是因为它关注和强调了各种非传统的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总体",是因为它兼顾了传统与非传统两方面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高级",是因为它用非传统思维统合了传统与非传统两方面的国家安全问题。因此,我们要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阐述的各种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更要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阐述的各种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要全面兼顾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传统与非传统两个方面国家安全问题的论述,更要重点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涉及的各种过去长期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非传统内容;要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包括的各种非传统国家安全内容,更要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含的非传统安全思维。  相似文献   

2.
论非传统安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传统安全”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所谓“非传统安全”是指那些区别于传统军事安全,又能够给国家安全造成实质性影响的安全因素。其内容涵盖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相对于传统安全观而言,非传统安全观带来了两个方面的变化:从关注国家的安全转向更加关注人和社会的安全;从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这些“高级政治问题”扩大到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等“低级政治问题”,从而提高这些问题在安全研究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官方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关注和重视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先是以"新安全观"的名义,在国际场合提出一种非传统的国际安全观,后又以"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提法,在中国国家安全实践中表达了一种非传统的安全威胁观,最终在2002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非传统安全观。此后,中国的非传统安全观不断发展和丰富,在理论内在逻辑上既有对安全构成要素的非传统认知,又有对安全影响因素和安全威胁因素的非传统认知,还有对安全保障问题的非传统认知,而且在这些方面又都包括了国际安全与国家安全两个领域以及国家安全中的对外安全与对内安全两个方面,因而成为一种比较全面系统的非传统安全观。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展开的国家安全论述,再次从安全构成要素、安全影响因素和威胁因素、特别是安全保障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彰显了中国这种既包容非传统安全问题又包容传统安全问题的综合性非传统安全观,其中最重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开创了一条国家安全保障顶层设计的新思路,在法治尚不健全的中国具有强烈的非传统安全保障色彩。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非传统安全观的角度分析文化安全问题,是理解全球化时代文化问题的重要理论方法。在文化安全主体方面,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主体是多元的,非传统安全观特别关注的是个体的文化安全与人类的文化安全;在文化安全的威胁来源方面,非传统安全观不仅注重文化安全威胁的外生因素,更注重文化安全威胁的内生因素;在文化安全的价值目标方面,非传统安全观不仅将文化视为国家竞争的"软实力",而且更强调合作共存,强调文化的真善美,强调文化在沟通不同文化群体及个体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安全边界方面,非传统安全观强调以动态思维而非静态思维来看待文化的安全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中,需要一种包容而不是排斥传统安全问题的非传统安全思维。非传统安全思维不仅体现在国家安全学科10多年来的建设进程及编写出版的《国家安全学》教材中,还体现在一系列的创新性观点中。系统安全观的提出及其在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中的运用,是非传统安全思维的重要体现。把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等纳入国家安全学体系,把国民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核心和国家安全活动的根本目的,把文化的先进性看作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均反映了非传统安全思维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学理视角对国际恐怖链条与安全问题进行理性分析,是国际反恐研究和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课题.安全是一个立体式的集约式的国际政治学概念;建立新安全观的逻辑前提是当今国际社会出现的国际旧秩序、帝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极端宗教主义、非传统安全威胁等造成了一系列的恐怖安全困境.国际社会应当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为其基本逻辑框架的新安全观,积极进行国际反恐工作.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其严重后果不亚于战争,使安全问题深入到社会领域和人的自身,改变了人们的安全意识。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的安全之重要力量的公安机关,在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早思考、早介入、早有应对之策。公安机关要根据不同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不同特点,在转变安全观、建立会商制度、做好预案、搞好信息情报工作、完善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认真思考,积极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使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所以面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涉及恐怖主义、生态环境和经济安全等。应对这些问题,需要树立"新国家安全观",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解决本国"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安全领域研究信息安全,必须确立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相适应的总体信息安全观,既重视当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非传统信息安全问题,也重视当代信息技术之外的传统信息安全问题,把一个国家的所有信息都纳入国家信息安全之中,构建一个集传统信息安全与非传统信息安全为一体的国家信息安全体系。面对威胁和危害国家信息安全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技术因素与管理因素,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全面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努力发展总体信息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全面加强总体信息安全管理,搞好总体信息安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总体信息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加强总体信息安全教育,确立总体信息安全观。  相似文献   

10.
现代"国家安全"概念由美国李普曼于1943年提出,后来不断被修正。我国《无线电器材管理条例》(1955)最早出现国家安全概念,1982年《宪法》对国家安全有明确规定。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思想,丰富了国家安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细化了国家安全领域。2015年新《国家安全法》确立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立法指导思想,兼采"状态说"和"能力说"。在法律层面认知国家安全概念,需要整体理解人民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国际安全等任务,高度重视非传统安全,厘清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保障体系以及公民、组织的义务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