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娟  李玉双 《求索》2012,(7):78-79
随着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等大国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大国经济现象",探讨大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已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针对大国经济的特点,总结出大国在财政政策方面的一些特征:协调区域经济平衡发展、重视内需对国内经济的拉动、加强财政预算的管理、加强财政政策的国际性协调等。  相似文献   

2.
人口对经济关系极大。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口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如何解决就业难题;第二,如何解决养老金缺口;第三,最终的问题是,如何选择适合中国资源与人口状况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一、问题的提出蔡昉(2004)[1]的研究证明人口结构是决定经济稳态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成功的人口转变,较早地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于劳动力供给和储蓄率提高的人口红利,是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经济奇迹的重要因素。"人口红利"主要是基于人口结构特征对经济发展影响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包含两大基本要素:一是劳动力数量和比例相对较大;二是抚养负担相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超过60%的服务经济占比背后的真实内容是生产者服务为主的事实,即不是"生产什么"有了根本改变,而是物质产品"怎样生产"改变了。世界经济的高服务占比并不应成为中国各地简单地、笼统地、一味地发展本地服务业的动因。大国产业发展顺序与多数服务产品的"非贸易品"特征,决定了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其对人口大国发展服务业在供给方面的约束是物质产品生产力基础和城镇化基础;在需求方面的约束是本地需求水平,本地城市化水平决定本地服务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本地产业结构现状及其走势决定本地服务业发展的部门结构。只有具备足够的工业基础,才能形成与世界格局相似的高比重的生产者服务,以及高比重的服务业增加值。  相似文献   

5.
人口因素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条件,也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环境条件。当前,北京处在难得的经济黄金发展期,同时也处于人口问题的矛盾凸显期。人口问题已成为制约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制定出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导向性的北京市"十一五"人口规划,不仅为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落实提供了有力保证,也为北京市社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更是一个农业大国 ,全国近 13亿人口就有 9亿人生活在农村。因此 ,抓好农村经济的繁荣、稳定与发展 ,既关系到全国的建设大局 ,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而农村团员青年作为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 ,抓好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和引导无疑是抓好农村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为此 ,笔者曾先后考察、走访了綦江县石角镇、丰都县、万州区、开县等 37个镇、乡、村及生产队 ,采访了主要负责这方面工作的部分农村基层团组织干部 ,分析了农村基层团组织工作现状存在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几点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的竞争。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经济尤其是西方经济发展放缓,而人才正处于全球自由流动和竞争激烈的状态。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非传统移民国家,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不是可以更充分发挥本土人才的优势呢?本文就将站在如何吸引我国去国外留学人员、专家、学者等海外高层次华人人才回归的视角,探讨完善中国的"绿卡制度"的对策,从而吸引更多"海归",使他们能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高帆 《探索与争鸣》2022,(9):67-77+17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农村劳动力大规模非农化流转、进入城市就业而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现阶段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呈现出三大历史性趋势——劳动年龄人口的持续下降、城市化的相对减速、数字和绿色经济的快速崛起,它们分别从供给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影响着中国经济发展。这三大趋势相互交汇,对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城市化相对减速影响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转的规模和速度,而数字和绿色经济崛起则对城乡融合发展产生了“双刃剑”效应。新时代我国应基于三大历史性趋势的交汇特征,因势利导地完善和改进城乡融合发展路径,对城乡劳动力流动方向、城乡劳动力流动基础、城乡空间分布、城乡部门产业特征、城乡部门功能定位等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9.
王桂新 《人民论坛》2012,(20):14-15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使我国人口转变超越经济发展阶段而率先实现,成为最早发生和完成人口转变的发展中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实现人口转变提供了新的经验。但与此同时,超越经济发展阶段的人口转变,也加速了我国少子老龄化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未富先老"等诸多人口社会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协调"思想,不仅包括经济自身的协调,即"内部协调",同时也应包括外部协调,即经济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协调;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协调;经济发展与科技教育发展的协调;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及其与社会稳定的协调.但这种协调只是相对的,其落脚点与归宿均在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经济实力、经济结构及经济效益六方面筛选32个指标构建了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协调度评价模型,采用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对1998-2007年甘肃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998-1999年甘肃省人口与经济系统处于不协调状态,2000-2007年转变为协调状态,且协调程度不断提高;1998-2005年经济发展滞后于人口发展,2006-2007年人口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贵州地处西南属"西部"欠发达地区,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量占全国的11.03%,国家级贫困县比例约占60%,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普及提升了少数民族贫困学生上大学的机会,贫困大学生家庭经济收入低下使得他们在校消费与学费上交陷入窘境,研究贵州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求学过程中心理问题,探索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之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易富贤《大国空巢》一书中的"人口历史观",其要点为:人口数量优势是国家、民族或文明强盛的基础;惟高效利用人口资源,方使人口数量优势显现并成为国家强盛之基;人口结构的合理与否决定着国家、民族或者文明的活力大小;人口增加不是负担,反而是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大国空巢》的"人口历史观"是对近代"人口过多会阻碍社会发展"观念的反动,亦是对先秦时期中国传统人口观念的回归。肇始于先秦时期的中国古代人口观念,在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循环后,仍具有其不可抹杀的真理性,充分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巨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饮食习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中国人餐桌的"内容"正悄然发生变化,由原来饱餐型向营养型、新鲜型、简便型转变。中国是一个泱泱农业大国,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全国解放初期,人均占有粮食仅209公斤,远远低于世界人口平均粮食占有水平,那时米面油肉等日常重要食品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际气候合作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在低碳经济发展政治、交易与环境方面我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均存在机遇,但也存在不容乐观的温室气体排放规模、迫在眉睫的经济技术需求、相对落后的社会观念制约、日益严峻的国际政治压力等挑战。我国应采取体现温室气体减排中的大国责任、限制高耗能产业与加强新能源技术开发、通过政府政策与公众互动提高环保观念、团结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低碳经济等策略应对亟需解决的国际气候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16.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帅重庆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无论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还是处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都在认真反思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得失问题。中国作为一个以实现现代化为主要目标的人口大国,对这一问题显得尤为关注。党的...  相似文献   

17.
杨丛丽 《前沿》2006,(4):126-127
教育与人口的良性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从教育在人口良性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对人口良性发展的影响以及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等方面,在理论上对教育、人口、经济三者的关系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区县经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行政区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城乡协调发展的推动力量,促进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于加快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与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经济理论方面进行了诸多重要创新,涉及经济发展理念、基本经济制度、政府与市场关系、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宏观调控方式、对外经济战略等多个方面,构成了新时期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广东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但也还存在着诸如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区域协调发展相对滞后和县域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等问题。今后,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升广东的创新能力、大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大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等举措,尽快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努力做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