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了出来,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地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而确立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一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非常明确地表明,建设和谐社会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全面的小康、和谐的社会不但是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今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任务和要求,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一、人民政协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被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年来,我国在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应深...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也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新课题。一、明确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党的基层组织提出的新要求。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条件上看,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坚强的政治保障,又需要有先进文化的引领。因此,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要求基层党组织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为农村基层政治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组织基础,为农村文化建…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被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年来,我国在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应深入分析其原因,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自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一,到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到党的十七大对和谐社会建设重点的强调,在这几年的时间内,和谐社会理念  相似文献   

8.
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 ,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体现 ,标志着我们党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主要原因在于 :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目标要求和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标志着我们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有了更加清醒和理性的认识与把握 ,我国政治发展的重心已实现了重大战略转移 ,即从以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发展的轨道转到通过政治体制创新带动政治体制改革进而推进政治发展的轨道上来 ;提出“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 ,为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就是社会更加和谐,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今年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就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基本特征、主要任务作了重要阐述。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切实做好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宣传思想丁作,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支撑、坚实的道德基础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提出社会治理社会化这一新要求,及时回应了当前我国社会治理领域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社会治理从政府单一主体主导,到多元主体参与,再到社会化的提出,是我国社会治理思想和实践不断创新的结果。社会治理社会化,体现了更加重视社会治理的社会参与质量和水平,是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发展的目标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设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这表明新时期党内腐败现象依然严重,我们党加强反腐倡廉的决心也更加坚定.因此,必须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腐败现象遏制到最低程度,决不能认为腐败威胁已经消除而掉以轻心,更不能因强调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而忽视反腐倡廉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特征 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对此奋斗目标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增强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生态文明,加快建设更高层次、更加惠及人民群众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并郑重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  相似文献   

14.
高校党的思想建设是高校党建的重中之重,研究并搞好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乃至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有效性,应进一步确立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原则,完善思想建设的机制,明确思想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探索思想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党文化世俗化是党文化揭开其神秘面纱,日益走向公民社会、世俗社会之中的过程,其在主体构成上通常包括党的思想文化、政治文化、组织文化、领导文化、执政文化的世俗化等基本内容。推进我国党文化世俗化有助于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检验党文化的优劣性、完整展示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为推进党文化世俗化,在策略路向上要坚持做到:着力推进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大众化进程,将党文化融合到建构完善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发挥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示范效应,以建设学习型政党,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不断加深对社会建设的认识,深入地分析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密切关系,提出了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加快社会建设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即将召开,会议将集中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勾勒出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其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是两项战略任务。具体到"十二五"规划,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又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推进“十二五”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在今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党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入关键时期,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任务艰巨而紧迫、意义重大而深远。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内外环境更为复杂,挑战增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更加紧迫和艰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公平和差距扩大,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部分地区和一些领域社会矛盾有所增加,群  相似文献   

20.
社会整合能力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锐利武器。20世纪50年代党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加强社会整合能力建设,构建了稳固的社会主义社会;20世纪70年代末党通过社会主义改革开启社会整合能力建设新航程,使社会主义有机体更加稳固、和谐。对二者进行历史比较研究,努力探究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建设经验,是当今社会剧烈转型时期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