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嘉祐,湖南湘阴人,湘军将领,国民革命军师长、军长,追随和拥护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多次率部队驻防韶关。1927年,上海、广州反革命政变期间,他联合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右派,被国民党右派谴责为“叛将”。他同情共产党,支持共产党人,为我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1942年11月,在国民党召开的五届十中全会上,右派元老张继嘟哝着:"提到共产党,我就汗流浃背!"他看到蒋介石对他露出不满的神色,干脆倚老卖老地指着蒋介石大声嚷道:"你不要这样子看着我。共产党就是你养虎遗患……哼,共产党就在你身边!"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后期.都昌出现了一个反共“五人团”。围绕“五人团”。共产党、国民党左派与国民党右派以及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斗争。这场斗争.从武汉国民政府延续到南京国民政府,历时四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民党江西外来势力与地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相似文献   

4.
列平 《党史文汇》2003,(3):38-39
第三章戴季陶神秘失踪周恩来初展才华宣侠父被开除出军校一事还未平息下来,军校内又发生了一件轰动性的大事,即军校政治部主任戴季陶突然神秘失踪。对戴季陶戏剧性失踪的原因,军校师生各有猜测,流言蜚语也顿时在军校传播开来。一些国民党师生乘机造谣,说戴季陶的离职是共产党背后捣的鬼,想排挤、打击国民党。其实,戴季陶的离职是国民党右派间的矛盾而引起的,与共产党无一丝牵连。戴季陶,又名戴传贤。早年追随孙中山,积极投身反清革命运动。并以“天仇”为笔名口诛笔伐清王朝,誓与清政府不共戴天。辛亥首义时,为保卫汉口,他奋不…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托派"是怎么形成的从历史渊源上看,"中国托派"的形成来自遥远的莫斯科。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在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方针上发生了分歧。斯大林主张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并在遭受国民党右派进攻时,要求中共妥协退让;而托洛茨基则"坚决反对共产党加入国民党",中  相似文献   

6.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的中山舰事件,是国共关系的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右派开始崛起,并以比老右派更激烈、更毒辣的手段向共产党发起进攻。从此,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联合控制国民革命领导权的局面再也不复存在,国共两党之间产生的裂痕再也无法消弥。由于这一事件带来的严重后果,人们在总结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总是将它作为一个典型事例来举证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并认为这是陈独秀继国民党二大的大让步之后,对国民党右派的第二次大让步,所谓“军事上的大让步”。①指责陈独秀在中山舰事件上对蒋介石让步的理由是:陈独秀不主…  相似文献   

7.
崔莹  刘宏 《党史纵横》2001,(1):11-12
然而,国民党是一个复杂成份的组合体.在它内部,有一批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政治代表.这些右派势力在国共实行合作不久,即上书反对共产党在国民党内设党团,主张同共产党人分手.  相似文献   

8.
1926年5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抛出了《整理党务案》。这是继中山舰事件之后,蒋介石向共产党发动的又一次进攻。《整理党务案》的被通过,剥夺了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从事领导工作的权力,限制了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内的活动。这是蒋介石等国民党新右派进一步打击共产党的重大步骤。从此,广州的党政军大权基本落在蒋介石手中,为大革命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9.
论肃“AB团”误区的形成武国有北伐战争时期,蒋介石授意段锡朋等在江西建立国民党右派组织AB团,以打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阴谋篡党夺权。AB团成立后,进行种种反革命活动,遭到了江西人民的强烈反对。1927年4月2日,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江西人民组织了大...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李大钊领导北方的共产党组织,联合国民党左派,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多次挫败以西山会议派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在北京制造的阴谋活动,推动了北方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梳理李大钊与西山会议派斗争的历史,对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都说浙江出商人,实际上,国民党的政要出自浙江的更多。有三位国民党人与创建中共关系极为密切,他们都是浙江人,这就是戴季陶、邵力子和沈玄庐。三人中,沈玄庐和邵力子都于1920年创建上海共产党小组时加入了中共,只是戴季陶事到临头出乎意料地没有加入中共。他不仅没有参加,反而在中共一大召开的3年之后成了国民党右派的旗帜性人物,发誓要把中国共产党人赶尽杀绝,绝不养虎遗患,成了彻头彻尾的反共派。一、《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催产婆戴季陶、邵力子和沈玄庐这三位国民党员都是笔杆子,用现在的话说,几乎就在一个单位工作,…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个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曾给予了很多正确的指导和援助,促进了大革命的发展,这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的。但是,共产国际在不甚了解中国革命实际的情况下,就以中国大革命的最高指挥者姿态自居,轻视中国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力量,严重过高估计了国民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对国民党右派势力妥协退让,从而使大革命遭受到严重损失和重大失败。  相似文献   

13.
高荣贵 《党史文汇》2008,(11):48-54
黄树芬恶毒散布反共言论 王世英针锋相对怒斥逆行 阎锡山与蒋介石的矛盾由来已久,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抗战以来,阎锡山为得到蒋介石的物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向蒋靠拢,并若明若暗地支持与纵容国民党右派的反共言行,以此来讨得蒋介石的欢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共产党八路军的发展,可谓一箭双雕。  相似文献   

14.
难忘的岁月     
李培桐 《共产党人》2005,(20):32-33
1937年上半年,保定特委书记刘秀峰(后来才知道的)为躲避国民党的抓捕,住在我家。他眼睛很大,我们都称他“大眼刘”。我当时只有11岁,正在村子里上小学,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共产党,什么是国民党。只记得那时学校的围墙上有国民党画的漫画,内容就是共产党杀人放火、共产共妻等。所以,我以为共产党就是漫画中的那个样子。有一次,“大眼刘”对我说:“你看我这人怎么样?”我说:“挺好的。”  相似文献   

15.
符铭 《广东党史》2006,(2):23-27
他曾坐过国民党的监狱,也坐过共产党的监狱;他曾读过国民党的军校,也读过延安的“抗大”:在国民党内他被怀疑是共产党人,在共产党内他也曾被怀疑是国民党特务;他视党籍、军籍为第一生命,为此不惜放弃官阶、薪酬、安逸而选择磨难、困苦、潦倒……他,就是在广州解放初“两陈事件”中受到牵连的党的忠诚战士——王克。  相似文献   

16.
孙文主义学会的生发消亡与广东地方政局同频共振。孙中山逝世后,粤籍右派势力与港英当局制造“赤化”“共产”的谣言舆论是学会发展的重要语境,廖仲恺被刺、国民党二大和中山舰事件是学会发展的三个节点。他们在国民党二大上未能成功地让共产党在国民党中公开透明,于是联合广东内外右派势力采用非正常手段改变国共关系,中山舰事件由此爆发。事后,虽然黄埔孙文主义学会解散,但广东其他县域的孙文主义学会仍绵延不绝。学会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国共关系转变的下层动力以及国民党左右派对国民革命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7.
卢亚飞 《世纪桥》2011,(1):89-90
1923年中国民党亟须进行改组,鲍罗廷作为苏联任命为孙中山的首席政治顾问对国民党改组的顺利完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他通过对孙中山施加影响,积极发挥共产党作用并指导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有效地推动了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从宣传革命到提倡改良的沈玄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史上,沈玄庐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他出身在一个大地主家庭,早年曾出任过清政府的知县、知州、省会巡警总办,不久却又投身革命,成了自己那个阶级的叛逆者。他是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上海小组的成员之一,也是党的早期农民运动领导者之一,但不久又堕落为国民党右派,最终被开除出共产党。他影响和培养了一批我党早期的革命家,如宣中华、杨之华、徐梅坤等,但不久又和他们分  相似文献   

19.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革命形势迅速高涨,但在统一战线内部却出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8月,国民党右派在广州暗杀了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此后,国民党内新老右派的活动更加猖狂起来。国民党二大后,蒋介石利用已经窃取的重要权力,加紧了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先后发动了“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武器,捕杀工人和共产党员。随后,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也相继发生反革命大屠杀。同时,奉系军阀也在北京捕杀共产党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让步(一九三七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让步(一九三七年)毛泽东问:为了实现与国民党的合作起见,共产党在他的政纲中作了不少的让步,这些让步是节选自毛泽东同一位美国人的谈话。否有相当的限度呢?对于共产党将来政策之影响又如何呢?毛泽东答:共产党的让步,是为了要与国民党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