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许多古老民族在其幼年时代都曾有过长篇的叙事史诗,用诗歌体裁记录下自己民族的原始民风以及历史之演进。在记录过程中,浓缩积淀了古代人们质朴的情怀,冲动的艺术美感,强烈的期望,启蒙的思维,为后世留下再现本民族生命、意识、历史之初兴始发的巨镜。史诗《勒俄特衣》正是这样一部彝文幼年时代的长篇创作。 《勒俄特衣》是一部用古彝文记录下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是四川凉山地区现存的最古  相似文献   

2.
彝族英雄史诗《支嘎阿鲁》蕴含着正能量的文化精神内容,一是"认识自然、征服自然"而又"关爱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二是在处理人与社会关系方面的较为科学合理的历史观、战争观、人生观以及较为正确的"真、善、美"观念;三是在处理人与人关系中传递和讴歌了的忠贞纯洁的爱情、团结互助的友情、温暖感人的亲情、和谐共生的民族感情。因此,《支嘎阿鲁》能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彝族民间文学的蕴藏是非常丰富的,是我国各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彝族的诗歌非常丰富,有史诗、叙事诗和各种类型的短歌。史诗是早期彝族文学的主要作品,彝族的许多优美神话都保存在史诗中。彝族人民关于开天辟地的传说,洪水泛滥故事,是彝族史诗的一个主要内容。这些史诗结构庞大,气势雄伟,内容极为丰富;天地四方,宇宙万物都写到了,充满奇特的想象,神力的夸张,以及那些瑰丽的场面,都显示了彝族人民在神秘的大自然面前为理解它的变化规  相似文献   

4.
贵州彝族戏剧《撮特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是有民族文字和古老朴实的民族文化典籍及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的古老民族,然而,历史上是否有戏剧似是个悬而未解的问题。 1984年,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举办“双庆”活动,该县盐仓区板底乡曙光村一个仅50来户人家的彝族山寨裸戛的文艺小组,在县的“双庆”文艺晚会上,演出了一个十分奇特罕见的彝族传统文艺节目——《撮特几》。它象神密的星外来客,突然出现在贵州高  相似文献   

5.
“支格阿龙”(有的译为支呷阿鲁、支刮阿鲁、阿鲁、阿龙等)是在彝族社会中广为流传、妇孺皆知的一位英雄偶像。关于他的一系列神话传说,集中反映了彝族人民渴望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理想;在他身上,充分展现了彝族人民的民族性格和心理素质等。因此,千百年来,彝族人民一直把他作为自己的祖先、护卫村寨的社神等来崇奉。挺拔屹立在彝人意识形态中的这样一位英雄偶像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否真有其人?这些问题,却一直未有人问津。本文拟结合对中国传统文化曾经产生过深远影响的藏缅语族远古时代的石头崇拜文化,对上述问题略作探索。  相似文献   

6.
婚姻习俗,是研究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经济状况和家庭关系不可缺少的资料。拉法格说过:“在各族人民中,婚姻曾经产生了为数甚多的民歌,同时也形成了稀奇的礼俗,博古的学者搜集了这些材料,而历史学家却很少利用这些材料来追叙往昔人民的风俗”。 的确,在各民族的民间诗歌中,以反映婚姻家庭为主要内容的不少,苗族《开亲歌》就是其中之一部。  相似文献   

7.
《查姆》是彝族的重要史诗之一,全面展示了彝族先民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对自然万物起源的看法,在阐发观点时融入了大量阴阳五行观。通过对文本及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后发现,彝族史诗《查姆》的阴阳五行观是在彝族、汉族文化理念相互交织后的结果,确立了阴阳五行观之后,被运用到彝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阴阳五行观作为彝族人民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以该世界观为基础,创造了"十月太阳历"等令世人赞赏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研究彝族史诗《查姆》中的阴阳五行观,对全面掌握其内容及运用,提升对阴阳五行观的认知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彝族著名教育经典《玛牧特依》,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智慧,基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运用社会治理理论,从《玛牧特依》的凝聚力、向心力、约束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五个维度切入,挖掘出《玛牧特依》的五个核心思想,即教育、廉耻、礼仪、仁善、慎独。其中,教育是《玛牧特依》的主旨和出发点,廉耻是《玛牧特依》的精髓和道德底线,礼仪是《玛牧特依》的大德和最高法律准则,仁善是《玛牧特依》的核心和道德宗旨,慎独是《玛牧特依》的落脚点和最高道德境界。《玛牧特依》在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为彝区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应该凝聚《玛牧特依》文化力量,协同发展,多元共治。  相似文献   

9.
我国藏族民间史诗《格萨尔》(亦称《格萨尔王传》),现在已搜集到三十多部,百余万诗行,一千多万字。它比被称为最长的印度史诗《玛哈帕臘达》(旧译名《摩诃婆罗多》)还长五倍。迄今为止,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10.
在彝族的传统宗教中,祖先崇拜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彝族人认为:人生在世时,灵魂附在身上,人去世以后,灵魂变成多种,《作祭经》中说:“人死有三魂,快魂去阴间,善魂守祖灵,恶魂守坟堆。”为了让亡魂回到祖界,就必须进行各种祭祀活动。彝族《指路经》就是彝族人民在给亡者举行祭祀活动时念诵的一种经文,它的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等,可谓包罗万象。  相似文献   

11.
杨红莉 《乡音》2011,(3):38+43
中国文学与乡村的关系历来极其亲密:乡村作为文学的对象和母体存在,文学作为乡村的镜像和理想呈现。究其原因,不仅仅因为中国乡村地理空间博大,也不仅仅因为知识分  相似文献   

12.
生生不息流传的彝族《指路经》,是彝族先民留下的巨大财富,是彝族同胞共有的珍贵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正重达9.8公斤的《中国彝族梅葛史诗丛书》共有5册,计4378页,包括《梅葛本源》《梅葛恋歌》《梅葛悲情》《梅葛祭》和《梅葛曲集》。这套丛书2017年完成整理、翻译,前后持续4年多,有近100位不同年龄段的梅葛歌手不同程度参与研讨、整理和翻译,其规模空前。梅葛是楚雄地区说中部方言的彝族(主要是罗罗颇、里颇支系)民歌,上世纪50年代云南掀起民族民间文学整理热潮时,梅葛就曾多次被整理,并在1959  相似文献   

14.
《苗族古歌》与史诗分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文艺学体系的任务,提到日程上来了。近几年来,在“加强研究”的方针指导下,好几本民间文学概论、概要相继出版。民间文艺学的新理论、新范畴新方法不断涌现。其中不少理论概念是中外古今民间文艺学史上所没有的。象民间文学的立体性特点、描写研究、直接人民性、抒情长诗、创世神话、实用价值、新闻传说、神话史诗……等名词术语,都是从在“开放、搞活”的方针影响下对中国民间文艺进行研究并借鉴国外研究成果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彝族《狩猎祭祀经》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族古彝文《狩猎祭祀经》,全书14000余个古彝文单字,为五言体,近三千行。系彝族磨布支系于清代改土归流前上逆66世呗耄始祖布托欧揉所著,是彝族现存最早的重要古彝文经典文献之一,相当于汉族的先秦文献。 彝族古代先民,是一个狩猎的民族。在狩猎前,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隆重祭祀活动,将前人的狩猎活动再现一次,以示狩猎前的演习。现存的抄本古彝文《狩猎祭祀经》,对彝族古代先民的狩猎活动,作了较为详尽的记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天问》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创世史诗的比较研究,认为《天问》从内容到结构形式上,都具有创世史诗的一些重要特征,但它与真正的创世史诗又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天问》应是一部以民间传承的刨世史诗为参照系,由屈原创作的拟史诗。这部拟史诗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民俗背景。  相似文献   

17.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玉树这片雪域高原的人民还创造和发展了一部举世瞩目的伟大史诗——《格萨尔王传》。格萨尔在这里创立岭王国。如今,玉树结古镇的  相似文献   

18.
<正>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玉树这片雪域高原的人民还创造和发展了一部举世瞩目的伟大史诗——《格萨尔王传》。格萨尔在这里创立岭王国。如今,玉树结古镇的  相似文献   

19.
进入1960年以来,连续3年的自然灾害,加上国际上各种反华势力借机在政治上施压,使新中国处于“高天滚滚寒流急”、“万花纷谢一时稀”之境。严酷的现实赋予文艺工作者神圣的使命,那就是尽快拿出一批讴歌民族气节和英雄主义气概的洪钟大作,以鼓舞民心。出人意料的是,中国空军最早挑起了这一重担。  相似文献   

20.
周而复和史诗《伟人周恩来》徐晓燕周恩来总理逝世22年来,全世界发表和出版了许多回忆和怀念他的文章,大体不外两类,一是传记性,一是散文和短诗等文艺形式的回忆和纪念文章。他生平的伟大业绩,几乎举世皆知,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人用长篇叙事诗的形式描绘他光辉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