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说“交友”     
滚滚红尘中,芸芸众生里,能在同一时空相遇,已是一份机缘,若能在相遇时相知,进而意趣相投,那便是朋友了。朋友,就像生活中的阳光。从占到今,传颂着多少关于朋友情谊的佳话:俞伯牙和钟子期,阮籍和稽康,李白和杜甫,鲁迅和翟秋白……珍惜朋友的人,他的人生就多一份快乐,多一份充实。很难设想,连一个知心朋友都没有的人,在人世上活着还有多少意义和价值。台湾诗人余光中把朋友分为“四型”:高级而有趣型、高级而无趣型、低级而有趣型、低级而无趣型,这说明朋反是有优劣乎俗之别的。可有的人在社会上交朋友比买个纽扣还随便,或…  相似文献   

2.
滚滚红尘中,芸芸众生里,能在同一时空相遇,已是一种缘份;若能在相遇时相知,进而意趣相投,那便是朋友了。从古至今,传诵着多少关于朋友的情谊佳话:俞伯牙和钟子期,阮籍和稽康、李白和杜甫、鲁迅和瞿秋白……谁珍惜朋友,他的人生就多一份快乐,多一份充实。很难想象连一个知心朋友都没有的人,在世上活着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台湾诗人余光中把朋友分为“四型”:高级而有趣型、高级而无趣型、低级而有趣型、低级而无趣型。这说明朋友是有优劣雅俗之别的。可有的人在社会上交朋友比买包香烟还随便。或素昧平生,交谈不过顷刻,完全不…  相似文献   

3.
说交友     
滚滚红尘中,芸芸众生里,能在同一时空相遇,已是一份机缘,若能在相遇时相知,进而意趣相投,那便是朋友了。 朋友,就像生活中的阳光。从古至今,传颂着多少关于朋友情谊的佳话:俞伯牙和钟子期、阮籍和稽康、李白和杜甫、鲁迅和瞿秋白……珍惜朋友的人、他的人生就多一份快乐,多一份充实。很难设想,连一个知心朋友都没有的人,在人世上活着还有多少意义和价值。 台湾诗人余光中把朋友分为“四型”:高级而有趣型、高级而无趣  相似文献   

4.
朋友四型     
第一型,高级而有趣。这种朋友理想是理想,只是可遇而不可求。世界上高级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又高级又有趣的人却少之又少。一个人有了这种朋友,自己的境界也低不到哪里去。东坡先生杖履所至,几曾出现过低级而无趣的俗物?  相似文献   

5.
朋友四型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你选别人,别人也选你。被选,是一种荣誉,但不一定是一件乐事。大致说来,朋友可以分为下列四型:第一型,高级而有趣。世界上高级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又高级又有趣的人却少之又少。高级而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狎,交接愈久,芬芳愈醇。一个人有了这样的朋友,境界也低不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6.
朋友四型     
<正>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被选,是一种荣誉,但不一定是一件乐事。来按你门铃的人很多,岂能人人都让你"喜出望外"呢?大致来说,按铃的人可分为下列四型:第一型,高级而有趣。这种朋友可遇不可求。高级的人使人尊敬,有趣的人使人喜欢,又高级又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狎,交接愈久,芬芳愈醇。  相似文献   

7.
何为朋友?     
人生路上,需要朋友。一声“朋友”,顿时多了一份亲切、亲热和亲近。就连历来正襟危坐的圣人孔子对朋友也情有独钟,他用难得的不加掩饰的心情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8.
郭庆晨 《党课》2006,(11):64-65
朋友,是一个温馨的字眼儿。什么是朋友?按郑玄的说法:“同师曰朋,同志曰友。”自古以来,“亲朋好友”就成为—体,分不清亲人和朋友哪一个更亲近。难怪《论语》中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感慨和“朋友信之”的教诲。大概正是这一儒家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才有了“多个朋友多条路”、“为朋友两肋插刀”、“宁让朋友负我,我决不负朋友”之类令人动容的“朋友情结”;难怪人们会将“重朋友、重感情”的赞语郑重地送给“朋友情结”深厚的人。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们党内,红色是革命色、初心色,也是忠诚色、政治色。然而,"红"一旦与"低级"搭配,就可能演变成一种"自黑"。如果"低级红"不及时加以纠治,就可能被人利用,发展到"高级黑"。明显的、低级的"黑"易防,而"高级黑"因为有欺骗性,尤其需要我们警惕。一旦让"高级黑"得逞,对我们党的形  相似文献   

10.
“职称”与“称职”齐殿斌近日从报上读到一则消息,直让我等国人汗颜:一外商到某省一大型企业考察合资事宜。厂长向外商介绍说,本厂人才济济,人杰地灵,仅高级职称就有几百人,说得外商展心花怒放,非要与高级“知识分子”攀谈攀谈。第一个前来攀谈的是一位高级政工师...  相似文献   

11.
白纸     
云云  崔芳 《党建文汇》2001,(5):42-42
有一次大家在一起闲聊的时候,一个人谈起自己的朋友非常之多,“走遍天下,处处都是我的朋友。”旁边有人忽然对他说:“晚上的时候,你躺在床上,手捂着胸口数一数,看看你能叫上名字来的人到底有多少个。”一听这话,大家说,那干脆咱们现在就数一数吧。于是每个人都静静地数起来。结果,在座的七八个人中,能数过一百的人都寥寥无几。也就是说,在这些人几十年的时间里,地球上这摩肩接踵的60亿人中,真正能够介入他们生活的,充其量也就是那么百十人。  相似文献   

12.
有一则笑话颇令人深思:某县王县长由于在县里管了好几个要害部门.而且为人也好客,所以每天前去拜会的人络绎不绝。有人问他:“王县长,来看你的人可真多,请问,你究竟有多少朋友?”这位县长回答:“现在还说不上,等我从县长位子上退下后,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1,(20):46-47
衡量干部政绩,选拔任用干部,不能眼盯“数字”下定论,而要在观念转变、工作科学、发展成效上找“真绩”。现实工作中,有些领导和机关干部患上一种久冶难愈的“数字癖”:不管什么事情、何种工作,都喜欢用“数字”来说明,拿“数字”撑门面,总是在“会议开了多少次”“文电发了多少份”“制度定了多少条”“问卷印了多少张”等上面转圈圈,  相似文献   

14.
“营养不良”一般是针对人们的饮食而言,是由于偏食或饮食当中缺少某一方面的人体必需品,而出现的发育不正常或身体某些方面出现畸形或病变等,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营养不良”:人肌体上的“营养不良”显而易见,而精神上的“营养不良”则因为难以察觉而往往不被人重视。据报载: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某下岗妇女,被她的女儿吵着要买“麦当劳”吃。她只好给女儿买了一份。而当她试探女儿说:  相似文献   

15.
张海 《党员文摘》2008,(5):26-27
很多企业家都有抠门的习惯.这恐怕不是巧合。有趣的是,在一份面向全球华人富豪的抠门榜单上,最抠门的前三个人正好代表了“两岸三地”:王永庆排第一,李嘉诚排第二,牛根生排第三。从地域角度看.牛根生就成了“大陆第一枢”。  相似文献   

16.
彭丹凤 《党课》2007,(9):87-89
案例: “五一”长假期间,市民刘爱民闲来无事同朋友一起逛街。当一行人来到某商场时,发现商场门口正在搞促销活动——吃汉堡包比赛。活动场地上一显著位置摆放着一告示,写明了活动规则:在不喝水的情况下,在五分钟内谁吃下汉堡包最多,就能得到精美礼品一盒。同时,该告示还写明了“自愿参加、责任自负”等字样。刘爱民一看,这是好事啊,不花钱白吃还有奖品,遂自告奋勇上台参加比赛。在朋友们的欢呼鼓舞下,他在规定时间内吃下了六个汉堡包,获得了冠军,得到了一份精美礼品。可他下台没走多远,便脸色发白、全身抽搐,并不停地呕吐。随行的朋友见状赶忙将其送进了医院。后经抢救,刘爱民脱离了危险,但消化道却受到了损伤,花去医药费和营养费共计5000元。刘爱民认为都是商场的过错,遂要求商场赔偿自己的医药费和营养费。商场则以“责任自负”为由,断然拒绝了刘爱民的赔偿要求。刘爱民的朋友也劝他说是你自己吃东西吃伤的,关人商场什么事啊。但刘爱民坚持索赔并一纸诉状将商场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17.
有位朋友闲聊说.现在干部任用上存在一种“洗碗效应”。好比大家一起吃饭.有的人吃完一抹嘴就走了。有的人总等着洗碗。长期洗碗的人.打破碗的几率势必高些,就会经常受到斥责,不洗碗的人反倒没有错误。平时干工作,干得多的人可能出错.还得罪人,提拔、投票什么的就没你。所以长期下来,人们就觉得做得多还不如做得少或干脆不做。  相似文献   

18.
真友与伪朋     
郭庆晨 《党课》2009,(8):125-126
有没有朋友、有多少朋友,以及朋友的身份地位如何,是衡量一个人在社会上有没有根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冤家少堵墙”。从这些久传不衰的谚语中,可以感觉到交友对人生的重要性。是的,人不可没有朋友。混得再没有人缘,也不免会有一两个朋友。俗话说得好:“秦桧还有三个好朋友呢。”言外之意,连秦桧这样千人指、万人骂的奸贼还有几个好朋友呢,何况常人乎?  相似文献   

19.
以薪定岗好     
报载:最近,苏州市一家电子有限公司到成都人才市场招聘一批从事半导体、晶圆硅片研究设计的高级技术人才,招聘广告称,应聘者要多少工资由自己定,定得越高越高兴,上不封顶。在招聘现场,专门有位女士不断介绍公司的业绩和前景,并强调“薪金面议”。有人问,“面议”总应有个底数吧?该女士说:“你自己想要多少,就自己填写,10万有10万的工作,100万有100万的任务,只要你有这个能力,要多少我们都不怕,就怕没有人来要100万的工作。”要多少薪金由自己定,这恐怕要算一条新闻了。我们以前只知道企业招聘员工的工资,是…  相似文献   

20.
天下     
《廉政瞭望》2013,(5):12-13
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问卷调查:如果你坐在朋友的车上,他超速驾驶,撞死了一路人。在没有视频和其他目击者的情况下,警方找你调查时,你会如实反映朋友超速的情况吗?据说回答“会”的中国人达到45%。而据分析,真正碰到这种情况,如实反映超速情况的不会超过l%,能够说朋友应当承担责任就很不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