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遗产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我主张尽快制定遗产税法,开征遗产税。所谓遗产税是指财产所有人死亡时,就其所遗留遗产税是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普遍开征的一种税,而我国迄今为止未开征O早几本新中风成方言时.1950年政务院发布的《全国税收实施要则)中就确定要开征遗产税,1985年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草案)的说明》中又指出“现在有些遗产数额较大,而且有增长趋势,征收遗产税的问题需要研究,如果要开征遗产税,可以另行制定有关税法”。现在遗产数额增长很快.开征遗产税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各方面条件已基本成熟。根…  相似文献   

2.
遗产税(Inheritance Tax)是针对财产所有人去世后留下的财产征收的一种税,因此又被称为“死亡税”(Death Tax)。它带有明显的劫富济贫的性质,可以抑制两极分化和社会浪费,作为一种古老的税种,它起源于4000年之前的埃及,近代的遗产税则起源于1589年的荷兰,迄今世界上已有162个国家开征遗产税。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就继承权的形式、存在和消亡的经济条件、社会主义时期继承权的措施等作了系统的研究,以此为指导,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还要继续允许继承权存在,还要征收遗产税,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继承权理论的实践,也是中国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各界疾呼开征遗产税,把遗产税作为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确实,遗产税的开征不仅能够增加国家的税收收入还能够提高社会公平与效率、缓和社会仇富现象,构建和谐社会。但是,通过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分析,我国目前并不具备开征遗产税的外部条件和传统文化的支撑。此时,贸然开征遗产税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如极大的挫伤广大劳动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通过对利于弊的博弈,我国目前尚不适宜开征遗产税。  相似文献   

5.
遗产税是指财产所有人死亡之后,对于其财产转移给他人时所应征收的税。制定遗产税法,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税法体系;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经济体制的改革;有利于克服私有财产继承制度的消极影响,消除社会成员财产相差悬殊的现象;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公民个人的经济利益。按照1807年国际法会议关于遗产税课征一律采取属地主义原则的规定,我国公民若继承在外国的遗产就要按该国的规定交纳遣产税,而世界各国普遍对外  相似文献   

6.
浅析遗产税     
任蕊 《法制与社会》2010,(12):254-25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遗产税立法的出台似乎指日可待。本文就从开征遗产税对我国有着这重大的税法,现实及国际意义;开征遗产税的理论依据;开征遗产税前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来分析遗产税。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法三十多年的发展成就卓著,主要成功经验是:以中国问题和中国意识作为推动经济法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国际化作为优化经济法制度设计的重要立足点;以开放性作为保持经济法有效性和生命力的基本精神.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法发展中的法律主体性缺位、经济法权利体系疏于构建、经济法实施机制创新不足.展望经济法的发展前景,一是要以经济民主理念推动经济立法和执法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二是以法律规则与经济规律的有效融合和对接作为实现经济法有效性的基本要素,三是加强对经济法的体系整合和规则重构,提升经济法规范性水平和实施绩效.  相似文献   

8.
遗产税的征收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西方各国普遍实行遗产税。我国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的影响下,先后制定过三部遗产税法案,构建了较为完备的遗产税法体系。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遗产税法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调节社会财富贫富不均、消除阶级对立、改良社会风气的作用,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抗战时期财政经费紧张的局面。遗产税是一种良税,未来我国在制定遗产税法时,应认真总结和借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遗产税法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王丽 《中国司法》2005,(3):50-53
一、律师——从无到有走向职业化律师制度在我们国家最早出现是在一百年前的清末,但当时纯粹是照搬国外的,生吞活剥地从国外抄来律师资格、注册、职责、处分等九条规定。一直到建国以前,我们国家的律师制度是存在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没有在建设法治国家方面起到一个根本作用。建国以后律师的作用越来越小,到了“文革”就完全没有了。文革以后,1979年司法部恢复重建司法行政,重新开始法律服务工作,现代意义上的律师始得复兴。律师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今天,基本具备了这么几个职业化的特点:第一个特点,它是一个独立的职业。律师之所以说…  相似文献   

10.
张博宇 《河北法学》2004,22(4):114-115
遗产税是以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下来的财产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开征遗产税既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又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是利国利民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开征遗产税的条件已基本成熟,进行遗产税立法也是大势所趋。通过对开征遗产税的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的简要分析,并就遗产税立法的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以期对我国遗产税的相关立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高歌 《检察风云》2004,(23):21-23
近一段时期以来,有 关遗产税的消息广为流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有些“聪明人”甚至提前行动,开始采取避税措施,比如给年幼的孩子购买房产,上演“小鬼当家”的一幕。什么是遗产税?遗产税到底何时开征?起征点是多少?各种疑问和评论纷至沓来。“劫富济贫”遗产税 所谓“遗产税”,就是对死者留下的遗产进行征税,在国外也叫做“死亡税”,是一个古老的税种。早在4000 多年前的古埃及、古罗马就出现了对遗产征收10%的遗产税,用作老弱士兵的养老金。近代遗产税在1598 年首创 征收遗产税受益于荷兰。随后,英国于1694年,法国于1703年,意…  相似文献   

12.
遗产税作为调节社会公平的“良税”,在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开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遗产税也就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我国遗产税开征与否一直争议不断,本文以美日两国为出发点,对三国的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社会制度和社会公平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我国应该开征遗产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开征了遗产税。但我国无遗产税税法。这意味着100多个国家有权就我国公民在该国境内继承的遗产征收遗产税,我国却无法就这些国家的公民在我国境内继承的遗产征遗产税。随着WTO的加入和国际经济往来的增多以及遗产税立法条件的成熟,我国遗产税立法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开征遗产税的国家和地区有100多个.笔者认为,我国开征遗产税乃是大势所趋,原因在于:  相似文献   

15.
冯兴 《法人》2010,(9):14-14
日前公开的一份就“是否开征富人遗产税”的调查显示,11203名受调查者中,48.46%的人表示目前不适合开征。一些希望通过遗产税“削富济贫”的网友拍案而起,声称区区万人的调查结果无法代表民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江泽民指出:调节过高收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开征遗产税等税种,以进一步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开征遗产税之前,首先应当进行遗产税立法。本文试就遗产税立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如下看法。一、遗产税的涵义遗产税是一个古老的税种,也是世界普遍开征的税种。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于1950年1月颁布的《全国税收实施要则》中列有遗产税,但实际上并未开征。1994年我国进行了大幅度的税制改革,在税制改革方案中又提到了开征遗产税。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提出开征遗产税。所谓遗产税是对财产所…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中国法学研究问题前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跨入21世纪的历史交汇之际,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都相继对改革开放以来20年的学科发展进行总结、回顾及展望,法学学科也不例外。大约从90年代初期起,法学界就开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40年法学发展历史进行总结,稍后又延伸...  相似文献   

18.
"基尼系数"与贫富的底线 据2004年7月16日<人民日报>报道,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刘坚说,2003年,我国处于贫困线(人均年收入637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多出了80万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开发史上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19.
遗产税立法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遗产税立法是我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解析了其立法依据,然后 提出作者的立法设计,并分析了立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对遗产税法与婚姻法、继承法、信托法等法律制度的协调提出了较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遗产税是指财产所有人死亡之后,对于其财产转移给他人时所征收的税。因为它是基于遗产的继承而征收的税,所以有的国家又称继承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于1985年4月10日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继承法》,切实保障公民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同时,立法机关对制定遗产税法也极为重视,王汉斌同志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草案)的说明》中指出:“过去遗产一般不多,没有征收遗产税。现在有些遗产数额较大,而且有增长的趋势,征收遗产税问题需要研究,如果征收遗产税,可以另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