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这两年张晓婉家发了。她的致富经对许多职工颇有启发。1992年,张晓婉一家到农二师二十九团八连承包温室,由于缺乏管理技术,又不适应市场竞争,她赔了。正当两口子陷入绝境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张晓婉学会了孵化鸡苗。她认真按师傅传授的每个环节操作,不论再麻烦他都不偷懒。她孵化的鸡苗从开始一天销售几百只,逐渐增加到每天销售上万只,最后发展到顾客打电话抢着订购鸡苗。孵化鸡苗的名气有了,张晓婉又增加了孵化鸡苗的品种,三黄鸡、火鸡、乌鸡等。此外,张晓婉还饲养了5000只土公鸡,如今,仅养鸡一  相似文献   

2.
6月15日,农九师一六三团养殖户刘阳,正在出栏着今年的第二批鸡约6000只,纯收入6万元左右。说起刘阳养鸡,那得从十年前说起。当时,团场没有大规模养鸡户,只有部分职工庭院养殖几只自己吃,没有养鸡的职工过年过节要花钱坐车到塔城去买,既费时、又花钱。刘阳是个有心人,他看准了养鸡这行,他对妻子说,要是干好了,肯定能赚大钱。  相似文献   

3.
一次,我看到书上说林下养鸡操作简单,投资少、成本低,养殖时间短,见效快、收益大。我想,我们村寨周围林木茂盛,林下养鸡应该不成问题。经过一番思考,我筹集资金搭建了养鸡场,购买了5000只鸡苗,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番。然而,由于没有饲养经  相似文献   

4.
正4月23日,记者走进穿洞村1400亩的茶叶基地,茶香扑鼻。今年52岁的穿洞村村民杨应平正在基地除草。"在茶叶基地干活,离家近,又简单,干一天就有80块钱的收入,这比我以前在家自己种地划算多了。"杨应平开心地说。杨应平一家5口人,他和妻子因身体原因,没办法外出打工,家里一直十分贫困,既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又是低保户。穿洞村开始建设茶叶基地,村干  相似文献   

5.
<正>农家书屋为农村注入了新鲜的文化元素和内涵,开阔了农民的眼界,提高了农民的修养和整体素质。长宁县梅硐镇马安村三组的汤德鑫曾经是个一贫如洗的农民。前些年,他养的鸡活的少,死的多,在养殖业上屡养屡败,无数次的打击让他差点失去了信心……短短几年,汤德鑫摇身一变成了当地养鸡致富带头人,年出栏鸡苗约80万只,总产值达800万  相似文献   

6.
<正>胡成善,是一师五团二连一位朴实而平凡的果农,大家都喜欢称他"老胡"。2009年胡成善在五团二连承包了一份苹果园和大田地,按照"以田养园"模式投资管理果园。2014年因团场产业结构调整,他退出了大田承包,幼龄果园又没有效益,胡成善便瞄准了"林下经济"这条路子。"第一年我买了1000只鸡苗,因为缺少技术和经验,只存活了600多只。"胡成善在谈及养殖之路说到了最初的艰  相似文献   

7.
正"以前住的是危房,睡觉提心吊胆,现在的房子宽敞又安全!"赫章县沙坝社区俄倮组村民杨朝飞谈到危房改造时说。5月10日中午,记者来到平均海拔2100米的沙坝社区,沿着一条硬化路到俄倮组,60岁的杨朝飞正在住房背后喂鸡。她笑着说:"这70只鸡苗还是帮扶干部们免费送来的呢!估计有2斤一只,再养几个月就可以变钱了。"杨朝飞2015年享受政府危改补助  相似文献   

8.
有天看电视,主持人问一对老夫少妻,谁先追的谁.先生回答是自己先追的妻子.主持人又问:"当时看上妻子什么?"这回妻子抢答:"都说闻香识女人,他闻到我身上的菜味,便喜欢上了我."先生补充:"如果妻子家里做臭干子,她身上就有一股臭干子的味道;如果家里做酸菜,她身上就有一股酸菜味.她这个年纪的女孩能在家做饭的很少,喜欢下厨房的...  相似文献   

9.
王力、关锋、戚本禹是"中央文革"的三员干将,江青手下名副其实的"车马炮","文化大革命"中不可一世的风云人物.他们实际上是江青、陈伯达、康生的代言人和代行人,许多江青不便说或不便做的事都由他们去说去做.而"王关戚"中的王力,更是个红得发紫的人物.在"七二○"事件中,他被"文化大革命"的大潮涌上了"英雄"的浪尖,然而,只隔40天,他又成了囚犯.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昔日座上客,今日阶下囚.  相似文献   

10.
李立三一生大起大落,他是一位历尽磨难而且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有中国名也有俄国名,有化名、笔名一大串.他生前曾两次被捕入狱,人们为他开过三次隆重的追悼会.他结过两次婚,有两个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妻子.本文只侧重介绍他与第二个妻子李莎的风雨人生路.  相似文献   

11.
他是妻子眼中坚强、善良的好丈夫;他是儿子眼中勤劳、朴实的好父亲;他是职工群众眼中那个用自己全部爱与责任支撑起整个家庭生活的好男人.他叫刘文旭,今年62岁,是五师八十六团九连一名普普通通的退休职工,8年来,他无微不至地照顾重病卧床、半身不遂的妻子,诠释着夫妻间相濡以沫的真情,书写着人间的真爱. 2005年4月的一天,妻子吴金玉如往常一样在家中拖地,然而就在这时,她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晕倒在了地上,丈夫和儿子急忙把她扶起送去了五师医院,经过检查,吴金玉是由于高血压导致昏迷,这一住就是一个多月.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三四十只鸡苗,李杰将村支书、村主任"告"到了乡纪委。他是西昌市黄水乡书夫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村监委")主任,去年底在监督向非贫困户发放鸡苗时,一名村监委委员发现名单上有两名原村"两委"成员。这是否合适,李杰拿不准,就直接向乡纪委书记汇报。"即便是发放给非贫困户的,也应该先满足条件差的家庭,村‘两委’成员不应提前享受。"乡纪委书记立即约谈了书夫村村支书和村主任,鸡苗重新进行了分配。  相似文献   

13.
<正>在五师八十六团十连,有这样一位家喻户晓的职工:他是连队承包大户,每年种植收入超过10万元;他又是农机大亨,农机作业上万亩;他还是企业老板,年利润上百万元,是什么样的农垦职工如此的"任性"呢?这位与众不同的农垦人就是该团十连职工李超敬。1989年,21岁的他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从安徽阜阳来到八十六团种地。刚开始种地的前三年,由于他缺乏经验,连年亏损,但  相似文献   

14.
批评     
一天,芳塘乡周乡长回家告诉妻子:"今天县里召开反腐倡廉大会,县长点名批评了民政局的马副局长,说马副局长给他送了3000元钱,这是可耻的行贿行为!"  相似文献   

15.
爱的诺言     
2011年9月21日,作为兵团第二届道德模范的农七师一二三团退休职工张庆龙,又获得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提名奖.然而由于妻子需要做更换心脏起搏器的手术,他坚决地推辞了参加颁奖晚会的邀请,陪护在妻子病床前.同样是在医院,同样是在病床前,49年前,张庆龙紧紧握着妻子的手说:“无论花多少钱、住多长时间医院,只要能把你的病治好,再苦、再累,我都心甘情愿.”在之后的近18000个日日夜夜里,张庆龙凭着对妻子深沉的爱和执着的坚持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相似文献   

16.
此房在租     
/一/ 老陈在南市的那处住房,两室一厅70平方米.为了孩子上学方便,老陈一家三口搬到了孩子姥姥家住,这处住房便闲置起来.妻子陆老师主张出租,老陈没同意:除了对老房有感情之外,他不想承受"收租人"的角色.夫妻二人都是高校老师,骨子里挺清高的.妻子说孩子上高中后,补课费高了.还说,在父母家住总不能太节省,开支越来越多.老陈...  相似文献   

17.
今年早些时侯,父母来英国住了三个月.一天晚饭时,母亲突然同我:"怎么从来不见有人请小林出去吃饭呢?"小林是孩儿他爸.在英国政府部门当差,职责类似于中国的招商引资、进出口业务管理.在中国,这可是一任"肥缺".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家业才能兴旺,社会才能富强."日前,笔者在采访杨新夫妻和谐恩爱的故事时,快人快语的杨新这样说. 杨新是一师电力公司西大桥水电厂生产科副科长,妻子张永红是西电厂收发员,他们的女儿杨妞在库尔勒技术学院石油专业上大学,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三口之家. 杨新在单位主要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物资设备供应工作.从2010年开始任生产科副科长至今,他一心从企业利益出发,努力完成厂领导下达的任务,做到了使领导满意、职工称赞.  相似文献   

19.
正在农十师一八八团十三连,当提起职工余大红时,大家眼里都透着赞许的目光,在他和妻子的共同努力下,连续三年种植的作物创连队最高产量,取得了较好的收益,连年被评为"致富能手先进生产者"和"和谐小康家庭"。余大红是个有心人,每项作物的生长性能,水肥要求、生长需求,他都要尽量弄懂学通,每年团里举办职工冬季培训,他都积极参加。他说":作物的生长特性掌握住了,再采取科学的技术方法去耕作管理,就能取得好的收成。所以我每年都要参加职工培训,多充充电,使自己不落伍。"从浇水、机械耕作到选种、播种,他都严把质量关,从不马虎。他说:"这第一步走不好,下步更难走,要想取  相似文献   

20.
一九九○年,闫明奎担任了梅河口 市海龙镇正义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村 部破旧不堪,村集体欠外债六万多元, 村民们只靠种地维持温饱。如何让集体 和村民都富起来,闫明奎一直在苦苦思 索。一天,邻居夫妇俩吵架,妻子埋怨丈 夫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丈夫反驳说:家 里就那么点儿活,我不出去玩,在家呆 着干什么?闫明奎听了很受触动:村民 们之所以闲着,是因为除了种地没活 干,要让他们富起来,就得让他们忙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